
制圖:李偉
4月20日,來自巴中市紀委、中聯等機關的50餘名年輕幹部在兩江口的"紅軍路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經曆了"火怒"。李心怡/照片
完成: 王新軒 制圖: 李偉
赤江縣紅色四黨軍政和蘇政府舊址工作會議,四川山山革命基地紅軍烈士陵墓,四川山蘇區帥石林紀念館,川杉山革命基地博物館......6月4日,四川省委直屬機關40餘名年輕幹部腳步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勘測了紅土。
作為黨史學習教育中"我為群衆做實事"實踐的一部分,年輕幹部還通過"一對一"配對支援革命老區的發展,支援建立10個"兒童伴侶之家",安排夏季"留守兒童感覺城市"。
"傳遞接力棒,激勵後代。四川省委書記張榮說,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四川共青團在青年群體中深化了以黨史教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繼續開展"始終跟黨走"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 并努力以年輕人喜愛的方式點燃青年黨史學習的熱情,向青年講述黨的故事,使他們成為合格的建設者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可靠接班人。
——————————
黨史學習教育注重規律化,融入日常
"這時,我們叫了抗日兒童團。5月14日,在成都實驗國小的學校教育訓練教育班上,來自高年級少先隊班的兄弟姐妹們來到少年生身邊,普及少先隊的曆史知識。
學校一年級語言老師張瀾表示,之是以将少先隊的知識,包括"四史"知識納入學校培養教育,是因為"四史"不僅屬于過去,而且連接配接現在和未來,"四史"蘊含着寶貴的精神财富,終将被年輕人繼承和發揚光大。
在樂山市,由樂山市團委、樂山市榮民局聯合開展"紅圍巾志願者關愛榮民"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55名紅圍巾志願者來到樂山市軍幹房,參觀了50名榮民的慰問。榮民用自己的經曆為紅圍巾志願者講述黨史故事,而孩子們則為榮民帶來精彩的文藝節目,手工制作的賀卡。
進入榮軍書院等地接受紅色教育,成為共青團和少先隊員在四川各地組織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标準賽"。自2021年3月起,四川省委團會同四川省教育廳、省老兵辦等部門共同開展"紅基因一代——紅領巾志願者進榮軍校"系列活動。
本次活動組織全省紅巾志願者深入榮軍校、光榮醫院、軍訓營等場所,圍繞紅故事、文學表演、趣味陪伴、環境美化四大主題,在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五開展正常的黨史學習、愛心慰問老兵實踐教育, 讓少先隊員接受紅色教育和感恩教育。
為做好青年團黨史研究教育工作,中共四川省委成立了青年布道分會,從團中央、省委青年講師、高校青年講師中選拔了100名青年講師。 學生的"青馬計劃"等團體開展"數十萬屆"走進企業,走進農村,走進社群黨史講道,至今已講道907。
4月23日,四川省黨史學習教育辦公室釋出全省青年專項計劃,明确由四川共青團牽頭,實施全省青年"始終跟黨走"主題宣傳教育活動,要求全省共青團組織和廣大團員在青年中開展"一個主題教育" 兩類學習載體,三大宣傳,四大實踐,五種示範活動"(見圖表)。
現在,四川省委每周一上午舉行"周一10:30,等你分享"風琴微論壇,加入"快樂閱讀黨史"主題分享活動。機關年輕幹部輪流分享學習黨史的經驗,實作自學自學、互學的統一。
不僅如此,四川省委一直按照"一一一主題"的工作思想,全省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團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進行專題部署,推動全省共青團制度黨史學習教育正規化, 融入日常。
例如,雅安市共青團開展"百年黨史群談"活動,将境内豐富的紅色資源,融入青年和少先隊員的黨史學習材料,讓青年感受到黨和家鄉的浩瀚曆史"零距離"。
自貢市以其五彩缤紛的燈光聞名,先後開展了"百年輝煌"彩色燈主題黨史課程,組織了50多名青年"黨史班代表"進行講解,讓青年人通過沉浸式學習感受百年黨的曆史。
展現黨史和藹可親、親近、可愛的青春容貌
在省級部署和安排的基礎上,四川各地團體組織的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取得了新鮮而富有成效的開展。使團成員劉玉超用一首愛國歌曲将他演講的内容聯系起來。"聽完歌後,我們發現這些熟悉的歌的背後有那麼多動人的故事。
今年6月1日,在綿陽市舉辦的"紅領心黨綿揚青年慶典61周年"主題活動,綿陽市首屆全國第77屆紅軍國小——北川81所紅軍國小學生收到了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李子軒送來的節日禮物。
卡片上,李子軒給孩子們留言:"祝家鄉所有的孩子節日快樂!願大家努力閱讀,健康快樂成長!家長李女士被網際網路紅人帶來的正能量深深打動,"我喜歡這種活動,孩子們更喜歡,既有教養又有知識,"她說。
同樣在6月1日兒童節,德陽青年宮的師生們開展了以"紅圍巾心黨,唱山歌晚會"為主題的快餐活動。一瞬間的酷炫瞬間,黨史的故事生動地走進了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也給過去的市民上了一堂生動的黨史課。
不僅線下活動開花較多,網絡也成為重要的學習崗位。5月13日,西南民族大學2020年碩士生常華仁在"百課一盞燈"網絡黨史課程中完成了"西安事件破石驚奇"專項學習,成功點亮了第61盞燈。"這些曆史故事都非常好看,一集又一集不知不覺地往下看,收獲非常大。
來自廣元市四川市石達萬達中學的500多名學生參加了"十紅軍"微電影的拍攝,再現了紅四強強渡嘉陵河的場景。同學們自成一體,有的扮演農民,有的扮演紅軍,體驗了黨上司下軍民團結的場景。
經過這樣的蛻變,沉重的黨史變成了青少年可以看到、感受到、感受到的"曆史",也讓這些相對靜止的曆史,展現出更加和藹可親、近在咫尺、可愛的青春外表。張華仁說,這不僅僅是學習的過程,100套課程結束時的100盞燈都可以點亮,收集一個閃亮的黨徽。"我喜歡它。
為了适應網絡"本土"對當代青年群體的傳播規律,四川省青年新媒體中心制作了一批網絡文化産品,"小瑟秋風現在,為世界""祖國必須統一,但團結不可避免"等産品在網際網路上成為重磅炸彈。截至目前,由280多期短視訊組成的100人,100年的百事可樂系列,在網絡上累計播放超過15億次。
全國各地的宣教組織也開發了生動多樣的文化産品。在官方微信上,中共黨委開通了題為《甜城少年說黨史我說話》的專欄,渣洞的紅岩英利,喀喇昆侖高原延邊的英雄,以及出生在内河的中國新新聞業的先驅範長江......黨史上人物事件被兒童和青少年重述,成為生動的網絡音響産品,深受網友喜愛。
此外,"四川青年接力走長征路"主題活動等沉浸式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也很受歡迎。在四川泸州、雅安、阿壩、甘孜、涼山等紅軍中,各地共青團組織青年團開展實踐演練,在實實在在的體驗中了解曆史。
四川共青團還以小平幹部學院、汶川市青年活動中心等崗位為基礎,進入兩城經濟圈禹區幹部教育訓練基地8個,組織青年隊員開展沉浸式、互動式的黨史學習和教育教育訓練。
"以年輕人喜歡聽到的話語體系表達,它以青少年容易接受的形式傳播。四川省代表團宣傳部部長張靜說,這樣,就要提高以黨史教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對青年的吸引力,讓知識真正"上移"、"活"起來,把紅故事從"紅一片葉子"講成"一艘巨船"。
餘虹 趙清華 中清新聞 中慶網 記者 王新軒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