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全祥,原名孫全祥,越南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1923年8月出生于贛州市贛莊自然村。1933年,10歲的傅全祥進入四季春科研班學習花卉,開始了越南戲劇生涯。
1947年,她參加了上海粵劇《十姐妹》籌備的上海粵劇學校和實驗劇場聯合演出,在《山與河之愛》中飾演宮女戴渤。20世紀50年代初,傅全祥開創了《十八期》和《織錦》的先河,廣泛借鑒了景坤的演唱方法和評價方法,形成了自己嗓音鮮明寬廣,神靈的細膩傳遞,歌聲優美多變,演出充滿激情的特點,創作了越南歌劇《傅派歌聲》 榮獲第27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中國金唱片獎,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越南話劇"的代表繼承者,影響深遠。2017年10月,越南話劇類型大師權翔在上海華東醫院病逝,享年94歲,是"越劇十姐妹"中最後一位逝世的表演藝術家。
為了紀念越南歌劇《福派》的創始人傅全祥,造型師餘靜在助手陶海峰的協助下,創作了一尊"表演藝術家傅全祥"的銅像。經過慎重考慮,創作者将人物造型定位在四十歲,因為這段時期是傅全祥的藝術成熟期,也是她攀登藝術巅峰後的輝煌時期。青銅雕像造型采用半身像的形式,傅全祥身着西裝,襯有白襯衫,自然卷起的短發,五官輪廓優雅,眉毛間神靈飛揚動感十足,嘴角蘊含着甯靜的笑容,優雅給人帶來純粹的親和力。青銅雕像的底座,底座的高度也有很深的含義,青銅像的底座高10厘米,寓意越南歌劇表演藝術家傅全祥從10歲開始涉足越南藝術,青銅像的底座高94厘米, 這意味着越南歌劇表演藝術家傅全祥去世,享年94歲。
"行為藝術家傅全祥"的銅像将被放置在崇仁傅全祥越劇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