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作為一種客觀的社會現象,"北漂移潮"近年來逐漸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這種現象與社會環境相結合,如何影響藝術世界?其直接影響與藝術家的工作地點有關,間接與藝術家畢業後的去向有關,他們可以從中央美術學院2016-2019年釋出的畢業生就業品質研究提供的資料中擷取一些線索。

2016年,76.8%的學院畢業生選擇在北京工作。其中,大學生對北京就業的期望最高,為84.9%,最終實施率為81.8%,而2018年有71.15%的畢業生留在北京,到2019年,選擇在北京發展的畢業生人數将大幅下降至51.17%。高昂的生活和生活成本,社會經濟和人口流動的放緩,由于疫情等社會環境帶來的客觀因素,導緻一些"北漂"藝術家可能會做出替代選擇,無形中也讓創意團體試圖在北京地區獨立發展藝術産業, 面對一個更"狂野"和更不可預測的未來。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第二屆Flash雙年展"沒有我的未來"展覽現場

01

走出"三界之外",未來不會

2021年10月9日,第二屆閃光雙年展"沒有我的未來"在北京首都機場東側順義李橋鄉張心村九美術館舉行。"閃光"是指一群人聚集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在做出特定動作後,在短時間内迅速消失,而"閃光"這種行為的基調相似,這種繪畫風格略帶狂野跳躍,強調直覺、獨創性和非功利性,而不在乎雙年展的混亂和無序, 是王春辰、盛宇、段軍三位策展人在當代藝術圈内外"側坡"的最新嘗試。參展的65位藝術家中,有的被公開征集,有的被藝術家自發邀請,主要是來自北京及周邊地區的年輕藝術家,共展出作品100餘件。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展會現場

2019年首屆閃蒸雙年展《北京工作室變革史》,其實是國内當代藝術家在北京的"北漂移奮鬥史"。第一屆雙年展從1990年出版的圓明園畫家村開始,圍繞着北京藝術區過去30年的變化軌迹展開,特别關注藝術家看似美麗的職業生涯背後的真實而粗糙的現實感。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首屆閃蒸雙年展"北京工作室曆史"©️九藝術區

繼續往回走,2014年,也由王春辰、盛宇、段軍三人策劃了"三個邊界:絕對概念"的展覽,希望讓藝術家和非藝術家群體在展覽中,打破國内當代藝術産業已經形成的創意形式、展示形式、觀看模式和商業回報等這些趨于固化的運作模式。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2014年,"三界之外:思想的絕對化"展覽©️五藝術中心

在策展思維中,人們可以看到2014年的"三人出不窮"與2019年和今年舉辦的兩屆Flash雙年展之間的聯系。如果說七年前《三界之外》強調"不看藝術"(王春辰《三界之外》展覽現場),那麼第一屆Flash雙年展審視了北京藝術家的工作室生涯,進而在空間、時間和創作心态發生變化後的三十年裡觀察他們,而第二屆Flash雙年展則更關注藝術家的生活和創作狀态, 特别是在年輕藝術家群體中 - 前者可能恰恰超出了雙年展的作品。更明了,随着北京"十三五"社會治理規劃的實施,"北漂移"潮起潮,還沒有離開"野外"的藝術家群體呈現出什麼樣的面貌?

02

萬年太長,隻為未來而戰

如前所述,今年Flash雙年展的主題"沒有我的未來"包含了更多的解釋空間。

在策展人王春辰的個人"解決方案"中,"沒有我的未來"在"我"中也有一個哲學上的考量,意思是"沒有今天的'我',隻有未來ta;因為,藝術的未來是後概念的未來,"我"的主題将不可避免地消失在時間的無形中。"而策劃第二屆Flash雙年展的初衷非常簡單直接,"就是要聚集一批理想有抱負的青年策展人和青年作家,帶着藝術的初衷,用自己的努力,通過參與性活動,展示藝術家打破刻闆印象,跳出現有架構,表達自己的态度, 表達他們對藝術的看法。雙年展展示了涵蓋多種形式的作品類型,例如行為,裝置,意象,繪畫,雕塑等。曆史、當下、自我、身體、技術、身份這六大主題幾乎可以涵蓋全球當代藝術語境下絕大多數的讨論,使展覽作品展現的整體觀并非沒有混淆,分别看人均多樣性的視角。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沒有我的未來"展覽現場

展覽沒有具體的開場環節,而是由廖邦明的《踢我們從宋莊到美術館》和B。人們、徐偉、張欣欣、賈曉友、王丹雲、陳玉欣兩場演出作為雙年展的"小介紹"。這兩件行為作品也可以被诠釋為第一到第二屆閃亮雙年展交接儀式,也完成了從地理——從宋莊到順義,再到代際——從60、70為主體的元明源、宋莊藝術家到Z代作為主展藝術家的一個整體閉環,也讓"沒有我的未來"主題觸及了它的現實問題。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廖邦明《踢我們從宋莊到美術館》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B.人, 徐偉, 張新新, 賈曉軒, 王丹雲, 陳玉新, 植入物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首先,我國藝術教育從精英教育的偏向向擴大招生,使國内形成了王春辰所說的"龐大的藝術教育體系"。"稱其為教育行業并非不可能,包括大學系統外的教育訓練課程和補習班,"他承認。畢業生畢業後繼續從事藝術教育或進入展覽、物流、展覽、印刷、出版、傳媒、拍賣等藝術生态,制度必然與經濟發展有關。生态的相對動蕩與我們所有人都面臨的經濟調整有關。"就美術學院而言,每年約有1000名畢業生進入社會,近一半選擇自由職業者,包括那些試圖以藝術為生的人。資料也顯示,受環境影響的畢業生越來越多,開始有更"現實"的考慮——2016年,央視大學生期望偏愛的三類就業是:另一類(31.0%)、機構(29.5%)、民營/民營企業(28.3%);【4】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何塞,《地形的身體》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廖邦明《保衛千井》

第二個層次是關于我們生活的社會環境。在藝術行業從業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雙重視角下,王春辰認為,正是社會結構的變化讓新一代藝術家和活躍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藝術家群體在外表上面臨相似之處,但對不同環境的"溫暖差異":"上一代藝術家隻要有理想願意受苦, 每個人的生活其實趨于平均,他們的生活和創作都不像新一代藝術家那樣面臨市場化的壓力和其他社會機制的變化。"各種現實環境和客觀因素的結合,也讓《沒有我的未來》具有一層自嘲的屬性,大部分藝術家也通過工作計劃為自己創作狀态做出對主題的響應。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他們中有多少人可以代表藝術的未來尚不清楚。這不是展覽試圖回答的問題,王春辰認為,隻有提出問題,關注當下,或許是解決辦法——"藝術在社會上并不容易,雖然我們有1萬個放棄的理由,反過來,也有1萬個理由不放棄。全社會文明的發展,必須伴随着藝術豐富多彩的發展。在困難時期,你如何保持你的激情?為什麼是未來?我相信,如果我們堅持做事,未來就有我們,如果什麼都不做,未來一定沒有我們。"

提出問題不可避免地會引起反響,雙年展也引發了一些後續對話和讨論。正如參展藝術家之一的劉向華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展覽家盛偉說:"這次展覽的粗糙和狂野狀态可以引發對199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狂野狀态的懷舊。在藝術家的個人回應中,劉向華說:"......可以看出,中國當代藝術"狂野"的時間已經夠長了。社會新事物一開始大多是自發的狂野,而一個當代藝術繁榮和創造的文明社會必然是其整個社會文化機制長期持續投入和産出的結果,依靠"狂野"不是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案,也不是真的。沒有得到當地社會文化體系的支援,資源一年四季都被帶動着底盤被拆解,自帶幹糧,熱衷于做社會創意,基礎公益研究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餘軒《别跌倒》

"激發對20世紀9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狂野狀态的懷舊",其實是對展覽的客觀描述,無疑讓人聯想到1990年代的藝術生态,也是許多參與"閃光"的藝術家,尤其是Z世代藝術家沒有經曆過的畫家之鄉。三位成熟的策展人以一種近乎沖突的修辭方式處理"未來",在1990年代的"狂野"狀态中尋找未來因素,以及這種努力是否會引起人們對質疑當代藝術界的興趣尚不清楚,或者至少對創作者的想法, 比如劉湘華對這種欲望的回應,他寫道:"'野性'也符合自然法則的生存。博羅底海不種植橄榄樹,比利牛斯山脈不生産魚類,藝術不是當代的,從根本上說是由社會生态決定的。"【6】

這是從演員的角度提出的問題,更清楚的,很可能是:"馴化"有其規律,"野生"生存法是什麼?這是藝術繼承者的常見問題。目前,某種情況與于軒的展覽作品《不跌倒》的内在象征意義可以相提并論,那就是除了平躺無法解決的真題外,平躺還是有難度的,還需要條件。

文毅蒙西

現場攝影:王春元

資源:

中央美術學院公布2016-2019年度畢業生就業品質年度報告

"三界之外:思想的絕對化"在5個藝術空間中打開

http://roll.sohu.com/20140609/n400618727.shtml

"沒有我的未來——第二屆閃光雙年展"項目前言

"狂野"不是長遠的解決方案:從社會生态學角度看"閃光雙年展"https://mp.weixin.qq.com/s/vjpZZG3aZq4jWQCsWxwlcQ

展會資訊

第二屆快閃雙年展:躺平或不躺平,未來都在那裡

展覽名稱:沒有我的未來 - 第二屆Flash雙年展

主辦:九美術館

位址:北京市順義區李橋鎮張鑫村

展覽日期:2021年10月9日至12月12日

策展人:王春辰、盛宇、段軍

制片人:侯啟軍

展覽總監:段延安

展覽統籌:徐偉

策展團:陳玉新、盧為民、夏曉燕、中文原著、宗琦、王景軒、曹正平、王丹雲、孫英霞

視覺設計:王景軒

參展藝術家:齊毅、馬義義、明親王、王玉墨、王延魯西、王偉、王家東、王景軒、牛盾、鄧偉、葉勇、沈樹斌、馬伊瑟爾曼、蘭金斌、吳聰、劉向華、劉義軒、米玉明、徐偉、羅忠義、李雅坤、李揚畫夢、李雪、楊宇、楊靜、 吳澤軒, 吳璐超, 何斯, 于玄, 于夢軒, 顧玉陽, 王家佳, 沈靜宇, 宋紅楠, 張子軒, 張俊清, 張曉雪, 張偉, 張偉, 陳志, 陳明鏡子, 陳定謙, 陳勇, 周景輝, 孟家寶, 孟博尚, 孟玉石, 趙連軒, 趙曉軒, 段偉, 姜玉銀, 袁毅航, 于學敏, 郭玉建, 黃子軒, 黃偉, 黃曉軒, 夢覺醒, 傅未喜, 廖邦明, 譚毅, 于明輝, 苗曉春, 李佳怡, 闫豔涵, 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