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香港亞洲電視台在香港經典武俠劇《四名捕案》播出後引發的轟動效應基礎上,繼續拍攝以台灣著名武俠作家溫瑞的原創武俠小說為題材的《四大名捕》續集,與此前大獲成功的電視劇相比, 亞洲電視台拍攝的續集可以說是經曆了演員層面的重大血洗,主要演員基本上取代了所有新人,包括四大核心人物朱歌。同樣由觀衆之前最喜愛的董偉,取而代之的是王偉,王偉在後來的版《笑青江湖》中,飾演了不同的嶽。

不僅演員變了,甚至有些性格特征也變了,最大的變化就是對生活的追求,在董偉版的"四大名捕"中,追求的演員是梁小龍,是典型的樂天,嘴裡總是夾着一根稻草棍,一副憤世嫉俗的神情,言語舉止都是輕松幽默的。但在《重新湧現的江湖》中,追求自己生命的角色被陸振順所取代。印象中,呂振順所飾演的追求人生突然變成了一種"苦恨深沉"的狀态,再也沒有梁小龍給觀衆留下一種輕松、開朗的精神。
另外,董偉版的《四大名捕》雖然隻有二十集,但故事情節非常緊湊,多餘的片段很少,可以說是整個高能量,會是原版那種奇幻、懸疑、恐怖、傲嬌,演繹最生動。然而,在王偉版的《重新出現的江湖》中,節奏突然慢了很多,全部降到了三十集。
之是以與觀衆産生巨大反差,個人感受還是源于演員的層次。
董偉版的《四大名捕》,無論是老戲骨董衛國,還是糜雪、李漢控股、梁小龍,已經出演過多部名片,有着豐富的表演經驗,而在香港影視行業的地位也如日俱增,這樣一群精力充沛的藝人聚在一起, 自然可以拍攝出高品質的經典。到了《再現》的舞台,除了劇中飾演冷血的羅樂林以其獨特的氣質,讓觀衆印象深刻,其他幾個人物基本沒有太多印象,角色的氣質和狀态單一,就差很多了。
不過,讓我們公平一點。
新版《四大名捕出江湖》不如老版經典,但也是一部優秀的武俠劇,因為它延續了瑞恩的經典小說《四大名捕》在江湖中,陰謀、紛争、果斷演繹出來。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香港影視工作者對國術總是有着非常獨特的了解和把握,是以他們總能以大氣、有力、明亮、流暢的方式将世界國術的情節傳遞給觀衆,讓觀衆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讓我們來看看當年參加該劇的主要演員
羅琳飾演冷血
說實話,羅樂琳在香港影視界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存在,扮演了一個體面的角色,可以對英雄的精彩演繹,扮演反派角色,是一個邪靈,令人不寒而栗。個人感覺,羅樂林是"從江湖中重新出現",流逝的冷血性格氣質最到位。
陸振順飾演求生角色
如前所述,呂振順版的追求人生與之前梁小龍所扮演的追求人生,性格截然不同。呂振順版對生活的追求更顯現出其真情,但卻沒有梁小龍版那種亞靈氣。盧震多年來順從藝術,堪稱香港影視界的黃金配角,最經典的角色是陸松賢版的《笑淳江湖》飾演的東方不敗角,而在這部劇中,羅樂琳扮演了任何一個角色。
金星賢飾演無情
個人感受,香港老戲金興賢玩的無情,比起吳衛國版,更能傳達出一種冷酷、深沉、内向、理性。因為泉星賢的眉毛之間,有着自己的藍色氣質。
韋伯扮演鐵手
個人感受,魏白打鐵手,和董偉版的"四大名捕"張毅演繹的版本,還是少了一點。隻能說這個版本的鐵手角,中間的那一刻。
王偉 飾 朱歌申厚
在原著中,諸葛諸神侯是當時王朝的王者,一代大師,巨人,顯然在傳遞這種氣質,董偉版諸葛神侯更是大師式,而王偉則缺乏一些火力。
無論如何,這部30多年前拍攝的《出江湖四大名捕》堪稱一代人的回憶,承載着太多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