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香港電影,很多人都會想到《岸上電影》和《許氏電影》。
曾經一部中文電影是一塊金色的招牌,"肖氏的産品,一定是精品"的廣告字樣,已經成為一代影迷最熟悉的logo。
邵氏兄弟在内地、香港和東南亞建立了跨國娛樂網絡,他還前往好萊塢和歐洲,在南洋地區翻新和擴建被戰争摧毀的原始劇院。
這樣想想,你覺得邵逸夫的電影真的很棒嗎?
我們今天談論的角色是非常個人化的電影,他們與邵逸夫的電影不同。
大家都知道徐世傑,但是你知道他們具體的名字嗎?
他們四人的名字分别是,徐冠文、徐冠武、徐觀英、徐冠傑,是文武英傑四兄弟。
其中,徐冠文對徐家的貢獻最大,他也被稱為"喜劇之王"、"冷臉笑者",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和尊重。

當你提到許冠文這個名字時,大多數朋友都會覺得很奇怪。
但提到以下電影名字,我們都知道徐冠文。
徐冠文自導自演電影《鬼馬雙星》,以快節奏的喜劇模式征服了銀幕前的觀衆,打破了多年來的電影票房紀錄。
他自編、自導、自導自演喜劇《半磅82》、《摩登保镖》等電影,共五次獲得年度香港票房冠軍,三次打破中國票房紀錄,是香港年度票房冠軍最多的導演。
他也是首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的獲得者,他對電影業的貢獻是可以想象的。
《鬼馬雙星》是許冠文自己公司徐氏兄弟的第一部電影,做自己的導演,做自己的編劇,表演也是自己的兄弟,徐冠傑和徐觀英有過一場打架,圍着木樁轉來轉去,竟然許兄弟們一起聯合起來拼搏反擊,還是要打個大哥哥的電話。
小時候,我被徐冠傑的诙諧幽默逗樂了。長大後才發現,早在上個世紀,徐冠傑的台詞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工作不可能緻富,工作一輩子都不會出來,做久了,發現職場是那樣的,他們還是那麼窮。
因為徐冠文的帶頭作用和教學,徐三弟的發展"真的很好"。
徐冠文出生于廣東,在許冠文很小的時候,因為父母的緣故,去了香港。
他和李小龍是校友,就讀于同一所高中拉沙學院,這是香港的中文大學。
不要看徐冠文,上高中和大學。其實,徐冠文自己很辛苦,上大學也是因為自己攢的錢足夠上大學。
關文在中學當老師的第一份工作離他的夢想太遠了,以至于他不能放心地教他的學生。
于是,又改做廣告策劃,卻還是覺得這種燒腦的工作不适合自己。
後來徐冠文也踏足了娛樂圈。
徐冠文的喜劇,除了自己導演的魅力,兩個優秀的弟弟也是吸引人的重要原因。
因為窮,徐冠文非常關心民生,他的電影制作全部來自香港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很多台詞都是各種粵語俚語笑,最能反映香港草根階層的生活品味和小人物的喜怒哀樂, 相當接地氣。
徐冠文的電影帶給我的是來自我們現實生活的感覺。
我們從中得到笑聲和反思;他幫助我們看世界,看自己。他用他冰冷的臉給我們帶來溫暖。
徐冠文的自編、自導自演、自演角色将形象提升為一個獨立、有自覺的電影創作者,與西方的查理·卓别林、伍迪·艾倫等喜劇大師一樣看得一樣贊不絕口!不低!
徐冠文是一個冷酷的笑者,其實也是喜劇之王,明星是他的接班人,兩人唯一一次相遇是在《皓門夜宴》中,那時候雞頭雞尾大戰也象征着新舊喜劇之王的變故,更有意義。
如今的徐冠文早已退休。
徐觀文除了休閑購物,沒什麼可做的,剩下的時間是安心讓孫開心,慢生活享受生活。雖然79歲了,但徐冠文依然走在創作的道路上,不是為了賺錢和"快速創作",而是為了藝術和"慢創作"。
别看他已經79歲了,但保養挺得體,一點也不老,沒有老的禮儀,甚至十年如一天的感覺。
徐冠文和妻子鄭潔瑩是圈内的模範情侶。徐冠文覺得,婚姻就像是共同創辦一家公司,而且要有人負責,是以他大部分時間都會聽妻子做決定。婚姻也像一個包,包裡不喜歡學會欣賞。
模型夫婦。徐冠文覺得,婚姻就像是共同創辦一家公司,而且要有人負責,是以他大部分時間都會聽妻子做決定。婚姻也像一個包,包裡不喜歡學會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