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世界上有兩種沙縣小吃。
一個是你熟悉的"沙縣小吃",另一個是沙縣的"沙縣小吃"。
你看過《沙縣小吃》,大概是這樣的:蒸餃、餃子、面條、炖罐頭......
還有當地的"沙縣小吃",但這裡卻是:豆腐丸、扁肉、混合面條、芋頭餃子、烤肉、春卷、凍米、盤鴨......

沙仙混合面條。
沙仙小吃共有米飯、面條、豆類、肉類四大系列240多個品種,其中"中國名小吃"39種,"福建名小吃"63種。
一起去三明沙縣,遇見正宗的沙仙小吃店。
沙仙寺門扁肉
圓潤飽滿的扁平肉。
一個2磅重的瘦肉,要做成扁平的肉餡,至少半小時。将扁肉裝好,在鍋下煮一會兒,等到扁肉漂浮在鍋裡,稍微膨脹一下,就可以把鍋裡撈出來,放進大骨頭高湯裡,放上鹽、味精等調味料,撒上洋蔥花,就可以結束餐桌了。煮熟的扁肉漂浮在高湯上,一個接一個飽滿,薄餡,咬一口,味道酥脆,再用一口新鮮的湯頭,那種味道就更不用說更美妙了。
沙仙鍋醬
李濟鍋糊。
沙仙鍋膏沙縣最有名的小吃,用溫水做皮,選用細肉加洋蔥姜做餡,裹鍋貼片薄,飽滿,底平,形狀如月牙形,油炸,加面粉水,成品口感清脆不失柔軟,色澤金黃,香氣四溢,成品口對口留下香味。
沙仙老情人豆幹
工匠們正在制作幹大豆。
老情人豆幹是沙縣農民的傳統豆類食品,是當地人為傳統節日食品,至今已有百年曆史,采用優質大豆制成的遊泳牛奶豆腐為原料,将免費的牛奶豆腐瀝幹後,用各種香料鹵素制成, 成品味道濃郁,美味可口。
沙縣豆腐丸
在鍋裡煮熟的豆腐丸。
沙縣豆腐丸是沙縣最有名的小吃,将遊漿豆腐幹燥水分,将肉末、香菇、胡蘿蔔等原料均勻混合,手拿出丸子,外觀包裹在木薯粉中,蒸熟或煮熟,口感柔嫩,回味無窮。
沙縣鄭湖闆鴨生産工藝
鄭湖闆鴨。
沙縣鄭湖村民制作的闆鴨,至今仍沿用小竹條将鮮鴨敞開成盤子狀,放在室外自然風幹晾幹,然後放入爐子裡用木炭烤脫水。
随着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沙仙小吃填補了食品飲料低消費的市場空白,走出了城鄉居民增收之路。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全國共有門店8.8萬家,其中沙仙老闆3.2萬人,員工6萬餘人,年産值超過100億元。
2016年,沙縣政府通過更新商業模式、加快品牌推廣、延伸零食産業鍊等措施,推動沙縣零食轉型更新,向公司化、規範化、連鎖化方向發展。
目前,連鎖店的設立近3000家,轉型後的平均店面業績提升了50%以上。
此外,沙仙小吃也走向國外,走向世界,美國、日本、法國、澳洲等56個國家和地區,"一帶一路"沿線17個國家都有沙縣小吃的身影。
來源:新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