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聽風聽雨

在1980年代之前,中國學生在課堂上偷偷散發了一本圖畫書,或者說是一本破爛爛爛的漫畫書,小人物的書。

童書的主題大多是古代傑作或革命故事,兒童題材少而遠。但學生們仍然喜歡它的緊繃。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學校附近甚至還有專門從事漫畫書攤位的小販,隻要付一分錢,就可以坐在小闆凳上看漫畫書。

在那個時候,一個人的受歡迎程度,大概和他有多少本書是成正比的。在學生的社交圈裡,小書是最難的貨币。

這樣的文化生活,随着日本漫畫的出現,已經被徹底改寫了。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80年代初的介紹,《鐵臂A通木》,或以一本維拉諾書的形式出版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1987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機器貓》,保留了作品的原貌,是真正引進中國第一部漫畫

20世紀90年代初,春風繼續吹拂,仿佛一夜之間,日本漫畫的世界來到了大海彼岸。從海南攝影藝術、春秋、甯夏人、敦煌文藝等出版社的小冊子,迅速搶占了課後閱讀市場。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龍珠》,1989年春秋出版社出版,譯作《孫悟空》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海南攝影美術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了《聖戰士之星》,譯作《女性的神聖戰士》。

在洶湧澎湃的日本漫畫面前,陪伴無數人成長的小人物無法破軍。

畢竟,面對日本漫畫反複無常的風格、有趣的情節、老練的市場體系,小書的優勢不大。

更何況,第一批登陸中國的日本漫畫有《機器貓》《七龍珠》《聖戰士之星》《城市獵人》《複興小子》《足球将軍》這些甚至都是在日本大浪之後放映出來的罰款。

從此,無數中國孩子的童年,開始承載着一天的烙印。

作為一名中國讀者,當我和我的小夥伴們興奮地讨論Super Sia或The Sky Horse Meteor Fist時,我偶爾會歎息:

為什麼中國人畫不出這麼精彩的漫畫?

這種懷疑并非我所獨有。

也許中國人民的骨頭具有不屈不撓的失敗性格,在不如别人的領域,總會有人站起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落後到領先。幾十年來,我們看到太多這樣的故事。

很難說"畫書之王"的誕生在這方面沒有動力。

1.畫書之王人氣爆

1993年8月,一本雜志在北京中關村書市迅速紅漲。

這是日本新聞社《少年JUMP》的抄本,也是中國大陸史上最早全部采用日式光譜表達的新漫畫雜志,名叫《畫書王》,被稱為畫王。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畫書之王》第一期

雜志一出來,就引起了轟動。

二十年後,創始人王永生先生仍然記得那一幕:

《畫王》先印了2萬冊,很快售罄,緊急印刷,再印刷。随後的連續印刷期正在上升。各地讀者的來信像雪一樣飛來飛去。"

在短短幾個月内,國王的銷量達到了20萬份,此後一直在飙升。

"我在日本讀過很多漫畫書,"上海讀者葉永清說。我常常在想,為什麼中國沒有自己的漫畫書?我真的很羨慕日本發達的漫畫事業...昨天看到了"畫書王",中國終于有了自己的圖檔雜志,關于漫畫事業的核心,漫畫不再是"小兒科",不再毫無意義。"

當時,中國圖書市場的魚龍混雜,是一筆意外收獲的行業之一。

無論是書籍還是雜志,每月可以達到10,000多本書可以打破,超過50,000本書即使最暢銷,超過200,000的銷量也可以進入福布斯圖書榜單。

漫畫書雖然很受歡迎,但僅限于當天。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即使是相對成熟的香港,風力也要弱得多。以黃玉朗的《天國傳說》為例,因為其全彩技術和昂貴的定價,并不是那麼受歡迎。

那麼,為什麼這個來自大陸的"畫書王"如此火爆,如此突然,甚至紅紫呢?

這是該雜志的創始人王永生說的。

2. 退休大師漫畫創業公司

王永生,《畫書王》主編。

1993年雜志出版時,他已經62歲了,實際上是一位退休的大師。

那時,退休師傅的标準生活是早上去公園散步,早上下棋,下午盯着看,聽串話,看獨幕喜劇,快樂的夜晚再玩幾局麻将。

那麼,這位退休的大師為什麼會突然想到創辦漫畫雜志呢?

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往往與他的溝通圈有關。

王永生廣交朋友,尤其是日本圖書業。

退休前,王永生曾任中國集郵集團公司宣傳展覽部主任,總職責之一是主持《集郵》雜志。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一本雜志要想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就必須與時俱進,保持開放。

田中1979年訪華後,中日兩國官方和非政府交流開始頻繁。當時,日本的集郵活動非常火爆,王永生于1980年探訪聖經。

回國後,他利用日本郵政協會組織的活動舉辦了年度頒獎典禮。當選的猴子票成為當天最熱門的郵票,價格飙升,在事件的幫助下,中國的集郵熱潮達到了曆史最高水準。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他自己不收集郵票,也不買郵票,但他使集郵雜志出名。

該雜志于1980年1月從零開始重新出版,最初每月銷量不到10,000份,但到1983年已上升到320,000份。

比起李東寶的《世界指南》,高到足以知道該去哪裡。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在編輯部的故事中,集郵收藏的身影閃過

這些經曆讓王永生感受到一個行業的興衰,關鍵在于對行業的熱愛。而局外人最需要做的,就是為他們提供一個自由開放的平台。

而為愛好者搭建一個平台,創造機會辦一本雜志的想法,也是王永生用在"畫書王"中的功臣。

至于成為繪畫之王的想法,它源于1992年的一個事件。

那一年,成功上市六年的香港漫畫公司玉皇王朝,對日本授權漫畫的推出感到震驚。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港版《貓眼三姐妹》

雖然退休了,但王永生看世界的習慣并沒有被擱置。

在他的回憶錄中,他提到了自己第一次看到漫畫時的感受:

我相信香港老朋友三聯書店總經理肖子和在日本老朋友阿貝達在中國工作多年,也幫助找回了很多港台、日本、美國的漫畫及相關資料,視野開闊,原來中國大陸,漫畫已經完全不同了, 另一個世界!

這樣的震驚讓他想到:

香港漫畫公司為何要上市?

為什麼日本漫畫能打響世界?

為什麼中國漫畫面臨絕望的境地?

一連串的原因,引發了王永生的頭腦風暴。

1970年代大陸的漫畫充其量隻能稱為插圖或繪畫書。内容基本上是改編自小說、名著,很少有原創作品。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漫畫《燕子李三》

至于表現形式,是一幅插圖,用幾行縮小的文字,和香港相比,日常幾乎像鳥槍比大炮。

内地要想在漫畫上有所進步,就必須了解香港和大日子,制作新的原創漫畫。

但是王永生不懂漫畫隻懂雜志,怎麼辦?

那就做漫畫雜志吧!

那麼,已經60歲的王永生是怎麼學會經營漫畫雜志的呢?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這對戀人聚集在一起。

1992年,中國漫畫研究會成立,這是一個由漫畫研究者、創作者、畫家、出版商、教育工作者和相關漫畫團體組成的全國性自願性行業組織。而總裁,是王永生。

該雜志還需要出版社的幫助。雖然此時王永生還沒有出版集團機構的黃袍加,但還是憑借自己多年的積累,将英雄職位傳播開來。

大約半年後,甯夏人民出版社向橄榄枝投擲,從千裡之外派人到北京和他談判出版細節,雙方迅速走到一起。

1993年3月,甯夏人民出版社向新聞出版管理局送出了"畫書之王"的投标書,并于5月獲得準許。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王永生為《畫書王》第一期的第一句話

一切準備就緒後,王永生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準備了第一期。

1993年8月,"畫書之王"正式上線。

王永生為雜志定下了主基調,提到晚清外事運動"師益龍功自強":

學習家庭的長度,走自己的路,以世界新漫畫為參考,緻力于民族漫畫的發展。

做原創漫畫,招募和培養原創漫畫作者,成為原刊的"畫書之王"。

該雜志也成為中國原創漫畫家展示才華的第一階段。

3. 一天很長

雖然畫王在初期出版時就緻力于支援國家,但民族人之前卻一片空白,沒有成熟的作品。

為了"算",王永生甚至親自當劇本,和漫畫作家譚小春一起走出了桃子社。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原版的篇幅與《中國漫畫原作》和《日本漫畫》的長度大緻相同,盡管每個讀者都為中國漫畫家歡呼。

然而,就連同學們都看得出來,無論是藝術水準還是戲劇的精彩程度,那些國家都與同期的連載天長有很大的差距。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問題 1 目錄

其實也難怪他們,畢竟當時的中國漫畫家,隻是從漫畫書轉型過來,是一次全新的嘗試,有些漫畫家甚至連點紙都沒見過。

和他們一樣,但同台同台,但鳥山明、車場鄭梅、高橋玉梅子、北師等著名大師。

是以在早期階段,要承擔為畫王打開市場的責任,積累人氣,或者那些日子。

而在作品的選擇上,王永生和他做了"集郵"作為獨一無二的眼睛。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足球将軍》《龍珠》《桐木》等經典作品紛紛登上封面

除了《龍珠》、《足球将軍》、《城市獵人》等高氣漫畫外,還有很多中國人以前不為人所知的經典作品,也出現在畫王中。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例如,鄭喬的《秦始皇》第一期就被日本漫畫家協會授予了該獎項。在香港漫畫書公司玉皇時代,他的漫畫被用作教材。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第五期以"漫畫之神"和"鳥與少年"的作品為特色,這是"奇異博士黑傑克"的短篇小說,被稱為日本70年代漫畫的三部傑作。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第7期刊登了高橋的《美人魚的傳說》。高橋美智子是日本少有的傑出女漫畫家之一,也是戲劇大鸠池幸雄贊助的"遊戲村"第一階段的畢業生。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小恐龍阿加姆"在美國漫畫中的"Esna"獲得奧斯卡獎

第11期以田中《小恐龍阿岡》(Little Dinosaur Agang)為特色,這是一本現實主義的漫畫書,根本沒有台詞或文字,完全使用角色表達作為語言的替代品,并獲得了艾斯納漫畫獎,被稱為"美國漫畫界的奧斯卡獎"。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第22期以石黑一雄的《蒙面超人》為特色,他是20世紀50年代日本長盤莊時代的早期傑出漫畫家,其中許多漫畫被改編成具有深遠影響的劇情片。

當然,一些畫王出版的流行漫畫家也存在争議,比如切達正梅的《依然鬥士項》。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這部作品很大程度上是他上一部作品《神聖戰士之星》的重複,在劇情和人物上,然後直接被剪掉。

但瑕疵并沒有掩蓋于,畫王連載的大部分日本漫畫都是傑作。

王永生選擇了這些優秀的漫畫作品,一方面是給讀者去閱讀和欣賞,另一方面是想讓喜歡畫漫畫的人看到各個年齡段、更多種類的優秀作品。

為了給中國漫畫家更系統的知識,畫王連載了鳥山明的教學漫畫《卡通學院》,這種反商業的選擇,可以說是善意的。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那麼,中國漫畫什麼時候才能成熟呢?當時沒有人知道答案。

然而,讀者并沒有等待太久。

幾位20歲以下的年輕人給出了令人驚訝的回應。

4.國家的閃光點

王永生支援國産漫畫的想法在當時很有價值。

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如何讓自己的夢想成真。

在漫畫還很新、沒有得到主流認可的時代,中國原創漫畫作家很難得到家人和周圍人的認可和支援。

但"圖畫書王"平台的出現讓他們發光發熱。

王永生在北京成立了工作室,到全國各地尋找熱愛漫畫的年輕創作者,為他們提供住宿和後勤,幫助他們無所畏懼地參與原創漫畫。

1994年,19歲的陳翔、鄭旭生和18歲的顔凱聚集在工作室,成為中國最早的三位專業漫畫家。

他們每個人和畫王的相遇,都是一個好故事。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1993年,17歲的深圳大學生嚴凱17歲。

比如,從高中開始就對漫畫的熱愛,因為每天埋藏繪畫,一度被同學們當成"瘋了"。

在深圳大學,讀國際貿易專業他租了一間房子,每天在裡面看漫畫,畫漫畫,高興的時候突然笑了起來,曾經吓壞了鄰居,覺得自己是個奇怪的人。

直到他來到畫王的工作室,才終于見到了志同道合的陳翔和鄭旭生,從來沒被人看成是瘋子或怪人。

後來,他們被讀者譽為"中國新漫畫三劍客"。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1994年1月20日,在《畫王》第10期中,時年19歲的陳翔以《山日記》出道,給讀者帶來了巨大的驚喜。

當許多人第一次看到《山丘日記》時,他們看到了它,這是一部在許多日本漫畫中無可争議的作品。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雖然帶有模仿鳥山明的痕迹,但也有自己的創新,人物造型誇張而不失可愛,故事幽默,富有想象力。

更重要的是,《山丘日記》已經失去了漫畫書的風格,在當時的原著漫畫中可謂是佼佼者。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是以隻有少數幾期,《山日記》就成了畫王的名字作品。

許多讀者在給編委會的一封信中說:"我沒想到我們的作者能夠創作出這麼好的漫畫!"

同樣在第10期中,《畫王》做出了意義深遠的決定,舉辦"94彩王杯超短獎獲獎選秀活動"。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激發無數人熱情的"畫王超短大賽"

所謂超短,是指隻有四頁的漫畫作品。由于頁數少,對藝術家的要求不高,即使沒有畫過漫畫的人也可以試試。

草稿一出來,就完全激起了國内漫畫愛好者的熱情,雪花般的手稿從全國各地飛到了《畫書之王》的編輯部。

在《畫書之王》第15期中,初稿與讀者見面,然後出版了約50幅短篇漫畫。

而民族人的偉大反轉出現在《畫王》第17期上。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在那一期中,年僅18歲的嚴凱福一出現就得到了頭版的待遇。

與他一起登上舞台的是一個無數讀者仍然懷念的名字:雪椰子。

我仍然記得第一次遇到雪椰子。

在課間休息時,一位同學興奮地跑着說:"你看到最新一期的《畫王》了嗎?"有個叫闫凱的人,真是一幅偉大的畫!"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第17期流行作品《雪椰》出版

如果說《山日記》給國内讀者一個驚喜,那麼顔凱創作的《雪椰》可以說是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轟動,讀者争先恐後地看,當時洛陽的報紙價格昂貴。

《雪椰》引起轟動,大概是因為無論是繪畫還是情節,都達到了當時中國原著漫畫的極緻。

即使在今天的眼中,《雪椰》的風格和情節也一點也不過時。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雪椰》有兩個潛在的元素:從未來到現在的"交叉因素",以及與讀者産生共鳴的"現實生活中的片段"。這兩點,彌補了嚴凱當時不成熟的繪畫風格。

多年後,《雪椰》依然讓無數讀者憂心忡忡,女主角雪椰也是重要原因。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雪椰大概是中國漫畫史上第一個"女神"形象,她的美貌、善良,而且常常是害羞的表情,讓人心碎。

雖然在現在的視角來看,這樣一個過于完美的女主角形象,略顯單薄,卻有一個花瓶。

但當時,這部漫畫的觀衆都是一些十五歲的孩子,第一眼看到的驚奇和了解的感情交織在一起,讓雪椰能輕易地成為難忘的存在。

随着"雪椰"的出現,《畫書之王》也進入了鼎盛時期。

那一期的《畫王》,還出版了9本入選《畫王超短稿》的優秀作品,投稿大多來自中學生讀者。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這9幅漫畫,作者還在國中和高中生,這才真正實作了王永生在學生中主編開辟的戰略眼光新局面——

萌芽初的中國青少年最想畫漫畫,給他們一個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勵更多的年輕朋友加入漫畫。

有一段時間,新老漫畫家以畫王為舞台進行同一比賽,中外連載連載,不同風格的作品紛至沓來。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同樣是恐慌的胡維榮出版了《新年禮物》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辛迪艾拉》作者:胡榮融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姚飛拉的處女作《平安夜快樂》共出版16期

姚飛拉、胡偉、于軍、自由鳥、趙佳、阿恒、林敏、柴美華、胡偉...一個陌生的名字從這裡,逐漸成為中國原創漫畫的中堅力量。

雖然這些短篇作品大多很年輕,模仿痕迹還是很明顯的,但一篇不同風格的辛苦文章,卻展現了中國漫畫噴出的生命力。

而長篇作品,除了《雪花椰》和《山日記》穩定的連載,還有阿恒的《淺林正宗》,鄭旭生的《我們的鴉片戰争》,曾圖的《新血戰》,長虹的《劍氣長江》......可謂一個亮點,每個制勝領域。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雪椰子"出現在第19期的封面上,其他三個名字也占據了突出的位置。

傳播世界最佳漫畫,支援國内原創漫畫,培養新作者——在這三個方面的力量畫王,可以說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中國漫畫的光明未來似乎在那一刻觸手可及。

5. 停止釋出風暴

在我的記憶中,1994年的日子是快樂而充實的,每天都花在閱讀舊的"繪畫之王"上,期待着新一期的"繪畫之王"。

那一年,與畫王共度的一天,是珍貴的回憶。

然而,在1994年9月學年開始後,我數了數熟悉報攤的時間。

但我沒有看到第25期的《繪畫之王》。

一個星期、兩個星期、一個月,我每天都像魔術一樣跑到報攤上,卻從未見過"畫王"那個熟悉的身影。

直到報攤的老闆告訴我,畫王已經停止出版。

和當時很多了解這個消息的讀者一樣,我站在炎炎夏日的陽光下,震驚了,久久地迷失了。

這怎麼可能?你不是剛剛推出一周年紀念日嗎?你不是剛剛推出了很多新系列嗎?一本剛剛推出一年、正在崛起、前景光明的雜志,怎麼能毫無征兆地停刊呢?

而其上一期的銷量,已經達到了60萬。

考慮到當時一本雜志經常在許多人中流傳,《繪畫之王》的實際讀者人數至少達到一百萬。

暫停的原因受到廣泛争論。

總結為"上司",即由一位上司叫急停,有"興趣說",指出畫王的巨額收入侵犯了某些利益集團,而"侵權說",是指非法出版日本漫畫家作品引發版權糾紛。

二十年後,我終于從王永生先生的回憶中了解到《書王》為何停刊:

"這發生在一次關于兒童日記的會議上。與此同時,會議的一位上司突然拿出一本雜志,憤怒地指着一對彩色插圖說,這樣的畫可以給孩子們看!并訓示立即停止彈匣。

這幅畫是日本著名漫畫家北志的《志志韓玉良》中繪畫之王的早期單頁插圖。

怎麼了?如果你讀過這個故事,知道漢玉良是誰的英雄,知道畫面裡的人在做什麼,大概沒有人會把它和'黃變'聯系在一起......"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畫王雙色版》第5期成為年度麻煩的導火索

這裡不得不說,即使上司不是因為《男童軍韓玉良》叫掉了畫王,雜志在後期後期發表的一些内容也容易"激怒上半身"。

比如《畫王》第14期刊登了日本漫畫家葉靜的《拍賣行》。

當時日本漫畫有嚴格的分類制度,少年漫畫雜志不能刊登血腥的暴力色情作品,而葉靜的漫畫顯然屬于年輕漫畫的範疇。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畫王》第14期的彩色版由日本年輕漫畫家葉靜創作

在葉的畫作上,有一個人物來自1977年在國小漫畫雜志《GORO》上開始的《實驗人形奧斯卡》,是一本針對成年男性的特約男性漫畫雜志。由于描述的明确刺激,在當時的日本漫畫中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議。

畫王選擇的《拍賣行》,不像《實驗人奧斯卡》那麼露骨,但也有暴力、血腥的畫面。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當時,畫王的讀者群還是大多數中學生,選擇限量版的年輕漫畫是相當不合适的。

是以公平地說,極少數關于國王的漫畫真的不适合未成年讀者。

如果漫畫書的選擇能更細心一些,對漫畫作品的分類和版權有更深的了解,畫王的結局可能會有所不同。

但想想看,很多犯過嚴重錯誤的人,可以通過"懲罰三杯酒"來逃避懲罰,或者受到懲罰,然後在其他地方"複活"。

而對于中國漫畫事業帶來的希望之大,"畫書王",但即便是糾正錯誤的機會也得不到。

甚至沒有一次。

正如王永生所說,"可惜的是,沒有調查,沒有代表,沒有通過必要的行政程式,甚至畫的含義也不清晰,定性,沒有經過嘗試和切割。"

雖然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但我仍然想要求國王不能回來:

直接和永久地禁止一本雜志而不顧10萬讀者的真誠支援,而不顧許多漫畫家的努力,這公平嗎?

6. 開始就是結束

在《畫王》的最後一期中,日本漫畫學院院長鐘甫美舒拉發來了一條資訊,也提到了将中國漫畫引入日本的願望。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村上先生寄語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然而,在畫王停止出版後,這個看似很快被實作的想法,也落空了。

多年後,王永生依然感歎道:

《畫書之王》不是迷失在一本雜志上,而是中國漫畫快速起步的好時機,機會沒有錯失,什麼時候就不來了。

許多在"繪畫之王"中嶄露頭角的漫畫家和作品都消失了,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命運多蹈的《雙星》《雪椰》和《山日記》雖然沒有消失,但從此開始了流離失所的職業生涯。

兩部作品曾轉載到多家雜志,也推出了單品行圖書,但最終未能墨守成規。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山日記》和《雪椰》的單行本

今年10月3日,闫凱還在微網誌上回憶說,他轉投"科學畫之王"後,半年稿費大部分被拖欠,隻能被切斷。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創造中國漫畫史的陳翔,在微網誌上的粉絲還不到4000人。

2017年,他還在微網誌上搜尋了他的名字,卻發現是歌手陳翔。

迷路的時候,看到有人問:畫出陳湘還在畫漫畫的山日記?

結果,他隻是暖心而已,看到了一個答案:很久以前不畫畫,幹裝修公司去了。

事實上,陳翔從未在裝修公司工作過,他一直在畫漫畫。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陳翔後期作品《衆神名錄》

這樣的邂逅,也折射出畫王的停擺,國内原創漫畫作家失去了當時最成熟的平台,進而陷入了兩難境地。

時至今日,在中國漫畫史上,"畫書之王"的地位還很難說出來。

我們所知道的是,由于雜志的推動,正如嚴凱所說,在1994年左右出現了中國漫畫的黃金時代。

當時,無論是讀者還是作者,對中國漫畫的發展都有一種簡單而執着的熱情,有着堅定的信心,我們都相信中國漫畫會形成自己的風格,總有一天會趕上甚至超越日本。

然而,畫書之王在行政指令面前垮台,第一代中國漫畫家失去了出版作品的地位,整整一代中國兒童失去了接觸國産漫畫的機會。

闫凱曾在《我與畫王的故事》中說過:

"我們輸了,我們發展得很好,我們失去了很多人才,我們失去了很多人才,我們錯過了兩年的金牌,我們已經放棄了,我們有一條快車道,我們正在向原創漫畫過渡。新中國漫畫的發展,剛剛萌芽,又踏入市場點,迅速步入快車道,被橫刀腰斬。這樣,我們就失去了新中國漫畫發展的黃金時代。一代人的夢想,如花朵凋謝。"

此後,無論國家發行多少份振興民族動漫産業的計劃,國内漫畫産業再也沒有回到那一年那種無休止的競争、生機勃勃的天氣。

所有來的人都在心中留下了永遠不會有答案的猜測:

如果"畫書之王"能活得更久一點,如果中國的漫畫生活環境好一點,如果國家對動漫産業的支援早一點......

那麼今天,我們國内的漫畫,會不會有完全不同的情況呢?

不幸的是,曆史無法改寫。

二十六年前,事實是

中國大陸的第一本漫畫書雜志,隻存活了12個月,用完了24期,就去世了。

剛剛在中國漫畫中點燃的星星之火被熄滅了。

1994年,畫王的《新漫畫三劍客》承載着創造中國漫畫未來的希望。對于所有喜歡中國漫畫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一年。

恐怕沒有人能猜到,故事的最終方向是"開始就是結束"。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1994年,17歲的闫凱在畫王工作室作畫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1994年,搖滾界有三個年輕人笑得很開心。

類似的命運軌迹也發生在《魔石三傑》中,它想要創造中國搖滾的未來。

巧合的是,《新漫畫三劍客》和《魔石三傑》都在1994年5月登上了舞台。

那月,顔凱的《雪椰》開始連載;Magic Rock為Du Wei,Zhang Chu和He Yong發行了新專輯。

我不認為這是巧合。

這說明改革開放十多年後,中國年輕人有能力創造漫畫、搖滾等新文化。

隻是他們處于一個他們還沒有準備好的時代。

而人,畢竟敵人隻不過是時代。

7. 别忘了

"現在老子有錢買你的漫畫,但你不畫。

多年後,當我在網上搜尋《雪椰》的資源時,無意中聽到了這句話,瞬間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情感,仿佛我一直想說卻總是不知道如何表達的話被打破了。

在畫王停止出版二十一年後,這位39歲的老人在2015年中秋節拜訪84歲的王永生時留下了一張珍貴的照片。

在照片中,他們倆都笑得很開心。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這一幕讓畫王的讀者感受到了沉默。他們也成了孩子想賺奶粉錢的爸爸,從攢下零花錢買雜志的少年。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在這二十多年的風雨飄搖、千變萬變的風雲中,為後來的人們畫出當年繁榮的王者,隻能是一小段從未聽說過的插曲。

但那些散落在美好和遺憾的時代,總會從記憶深處升起。

這一刻,在報攤外等待最新一期《畫王》的孩子,也過了成立的一年。

漫畫也逐漸遠離了柴米油鹽的生活。

我仍然認為這套24套"畫書王"的珍貴收藏,這是我青春的印記,也是中國漫畫曾經對黃金時代最好的見證。

一個大夢想,生活幾倍秋天涼爽。

我一路答應你去夢想,滿是星星。最後,卻沒人看到,紙塵飛揚。

但不要忘記

中國漫畫曾經有過希望,有這麼美好的時光被錯過了。

這本雜志隻活了1歲,卻讓一代人見過中國漫畫最好的時光

《畫王》一周年也是最後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