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元院士逝世!師從華羅庚,系中國首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者

作者:南方都市報

據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所訃告,中國科學院著名數學家、院士王源于5月14日.m 12時46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1歲。

南都記者了解到,王元石從華洛軒那裡了解到,是我國最早研究哥德巴赫的猜測(即"任何大于2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俗稱"1+"命題)學者,與陳景潤、潘承東一起在這一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華羅軒去世後,王源花了幾年時間為老師寫書,《華羅軒》一書是第一本"吳大昭科普作品獎",并被翻譯成許多國家。

王元院士逝世!師從華羅庚,系中國首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者

王源.

為我國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王源出身江蘇省,1930年4月出生于蘭溪縣(今浙江省蘭溪市)縣長。1952年畢業于浙江大學,獲得數學學士學位,進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跟随華羅軒學習數值理論。

20歲出頭時,他被要求抨擊哥德巴赫關于"近代世界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剛剛開始的猜測,起初王源滿腔擔憂:"研究這麼難的問題能做到嗎?如果我無法獲得結果怎麼辦?"

但他後來補充說,"強烈的愛國主義使我能夠把個人的得失放在一邊。經過兩年的努力,王源證明了"3加4"的主張,進而進一步突破了"3加3"和"2加3",使中國首次成為該領域的世界領先者。

在此基礎上,他的同僚陳景潤成功地證明了"1加2"(任何足夠大的偶數都是一個素數之和,一個素數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這一發現引起了國際數學界的極大關注,這一發現也被命名為"陳氏定理"。鮮為人知,在"1加2"結果的快速發表過程中,王源曾作為審稿人給予大力支援,陳景潤還特意把自己的名字寫進了論文的感謝部分。

王元院士逝世!師從華羅庚,系中國首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者

華羅軒和王源(右)。圖檔來源:中國科學院

在王源看來,"天才"不是自封的,應該是公開的。是以,他認為"陳氏定理"是天才的證明,但又說他絕對不是天才。在1950年代後期,他從哥德巴赫的猜測中消失了,并開始在其他領域工作。據《中國科學院院刊》報道,1973年,他與華羅軒合作,用圈域的單獨機關系統(在國際學術界稱為"華王法")證明了高維機關立方體的一緻分布點的一般定理;

1980年,王源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并于1990年随華羅軒獲得陳家璇材料科學獎。

曾為華洛軒演講,培養過張守武等頂尖學者

在國内數學領域,王源可以被稱為"太鬥"。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數學會會長,自1984年起擔任《中國科學》和《科學通報》編輯部(實際上是數學領域的主要上司者之一),直到2007年卸任。他在國際數學方面也享有盛譽,并被聘為世界科學出版社的顧問和施普林格理論與投資組合的編輯委員會。

除了從事數學研究,王媛還将從美學的角度來了解這些知識,反思數學家和數學家在教育、社會和人類發展方面的影響,以及長期努力的科普寫作,先後發表了《王源論哥德巴赫猜想》《王源集》等著作,在報紙和雜志上也發表了幾篇頗具影響力的科普文章。

華洛軒死後,王媛花了幾年時間為他的老師們寫了一本華羅軒的傳記。該書10章102節,共800多字,文字生動細緻,涉及數學公式、定理不僅表現出專業精神,也足以使普通讀者獲得情感了解,是"數學家寫數學家"的罕見例子,一經出版就引起了廣泛關注,2002年被授予首屆"吳大昭科普作品獎"。

王元院士逝世!師從華羅庚,系中國首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者

王源(右)與楊振甯在首屆"吳大昭科普作品獎"頒獎典禮上。圖檔來源:中國科學院

王媛印象非常深刻,年輕時,華老給了自己充分的信任,讓他進行自主研究。後來他也傳授了培養人的想法。他曾經說過:"如果你像幼稚園老師一樣小心翼翼,你肯定無法創新人才。要足夠大膽,放手,讓他們自己探索。"

著名數學家張守武,是王源的高腳。據他回憶,在學習期間,導師王源對自己明确表示,"跟我走可能不是出于興趣",這樣他就可以選擇自己的方向,永不幹涉。他從中受益匪淺。

撰稿:南都記者 侯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