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州鲈苗期遭病蟲害狂虐?熟身、腸炎、車輪蟲……防治攻略在此

作者:中國水産頻道

中國水産海峽的原始報告,

加州鲭魚苗養殖階段主要病蟲害防治共享

李曉新,<b>完成/前線</b>

本文由第三期公開課"加州鲭魚苗養殖階段重大病蟲害防治"前期組織,課客是中國水産科學院珠江水産研究所研究員蔣瀾研究員,長按二維碼識别圖檔可複習本課程。

<b>01 子彈病</b>

加州贻貝幼苗期間的病毒病以子彈病毒為主,水溫一般為18-25攝氏度,主要感染加州鲭魚(2cm-6cm)。

加州鲈苗期遭病蟲害狂虐?熟身、腸炎、車輪蟲……防治攻略在此

病魚的典型臨床症狀是嗜睡、螺旋或不規則遊泳、腹部腫脹,有些病魚可見瘦弱甚至彎曲。屍檢發現氡是白色的,肝髒腫脹,可能伴有出血斑點。

無論是苗期還是養魚期,病毒性疾病都未能有效控制病害的藥物,主要是預防為主,一旦病害需要"防治和稱重"的思維來控制病害的進一步惡化。

<b>預防方法</b>

1、徹底清潔池塘消毒,對水源進行消毒。

2、選擇優質幼苗,同時最好親魚,對幼苗進行病毒檢測,確定無有害病原體,降低後續育種風險。

3、接種疫苗是預防病毒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加州的贻貝病毒病疫苗尚未商業化生産和使用。

<b>控制方法</b>

1、保持良好穩定的水質環境,減少病魚的應激反應;

2、使用溫和消毒藥物對養殖水體進行消毒,控制細菌繼發感染,多次與病毒魚類死亡和細菌繼發感染引起的大爆發死亡密切相關;

3、喂食中草藥等免疫增強劑,增強魚體的抵抗力。

<b>02 細菌性白皮膚</b>

近年來,讨論最多的是加州幼苗期的成熟病害,但"熟悉"隻是病害的一種形式。成熟病與細菌性白皮膚不同,部分是由前面提到的子彈病毒引起的,細菌性和病毒性白皮膚病與防治方法也不盡相同。

加州鲈苗期遭病蟲害狂虐?熟身、腸炎、車輪蟲……防治攻略在此

早春皮膚白菌盛行,水溫發病20°C左右,主要感染加州鲭魚(2cm-10cm);

1、徹底清洗池塘消毒、水消毒;

2、投餌優質,提高魚體的抵抗力。

<b> 治療 </b>

1、保持良好穩定的水質環境和溶解氧;

2、外界殺菌藥物,如:三氯生尿酸鈉、甲醛和苯溴铵等。

3、内部抗菌藥物,如硫酸新黴素、伊諾莎星等。

<b>03細菌性腸炎</b>

腸炎病是幼苗期常見的細菌性疾病,病魚腹部膨化,發紅,整個腹部至下颌區域呈暗紅色,重病魚輕壓腹水可從肛門看到淡黃色腹水出來。該病的主要原因是由飼料變質或飼料喂養不潔引起的,是以是急性和有害的。

<b>預防和控制方法</b>

1、杜絕飼料變質或不潔食,特别是在換料過程中;

2、定期在餌料中添加大蒜素以防;

3、發病時,用多西他西星、硫酸鹽等混合飼料喂養,連續45天,可獲得良好效果。

<b>04 車輪錯誤</b>

輪蟲屬于纖毛蟲種,主要寄生在鰓上,魚體也有,但魚苗期寄生在鰓上有較大的問題。因為魚苗已經很小了,鰓的體積和容量也很小,如果寄生蟲數量多,就會嚴重影響魚苗的呼吸,危害很大,如果不及時處理,會造成大量死亡。

加州鲈苗期遭病蟲害狂虐?熟身、腸炎、車輪蟲……防治攻略在此

<b>輪蝸杆染色膜,反面</b>

加州鲈苗期遭病蟲害狂虐?熟身、腸炎、車輪蟲……防治攻略在此

<b>大量的輪蟲寄生在魚苗的鳍上,反之亦然</b>

1、魚苗、魚種放養前,用生石灰和漂白劑對池塘徹底消毒。

2、放養前,用3-5%鹽水(100公斤水加3-5公斤鹽)溶液浸泡5-10分鐘。

3、定期噴硫酸鋅粉,每立方體水0.2-0.3克,每15-20天一次。

1、0.7ppm的硫酸銅和硫酸鐵(5:2)與整個池子一起撒上。

2、每畝每米水深用新鮮苦葉35公斤開水灑滿池。

<b>05癬</b>

癬主要寄生在魚鰓中,也可以寄生在體表中。癬一方面吸收魚苗血或鰓上的粘液等有機物作為營養物質,另一方面,癬的錨和鈎子會對鰓或體表造成損害,進而導緻細菌繼發感染,導緻魚苗死亡。

加州鲈苗期遭病蟲害狂虐?熟身、腸炎、車輪蟲……防治攻略在此

<b>診斷方法</b>

采取魚鰓或體表粘液鏡檢查,可見寄生蟲數量衆多。

1、魚苗投苗,高錳酸鉀(10-20克/立方米)浸泡(15-25分鐘)後進入池塘。

2、用90%水晶敵百裡香整池灑(333-666克/畝米),間隔2-3天重複用藥,一至兩次。

<b>06 營養性疾病</b>

"糖尿病"意味着加州的糖分使用量低,糖的積累會造成肝損傷。播種階段可能不太重視所謂的"糖尿病",但如果播種階段使用的飼料品質不高,那麼就會出現這個問題,但看不到明顯的肝髒病變,後期發育就會産生影響。

是以,建議在育苗階段也要注意飼料品質,這樣才能培育出強壯的苗,降低後期育種的風險。

<b>07 總結</b>

1、加強寄生蟲病的早期防治

寄生蟲感染可對魚鰓或體表造成損害,可導緻細菌繼發感染,導緻大量死亡,是以應加強對寄生蟲病的早期防控。

2、加強疾病預防控制

監測一些特定的病原體,特别是病毒,確定購買的幼苗不攜帶特定的病原體,降低後期幼苗、育種過程的風險。

3、加強養殖管理

加強養殖管理,特别是水質控制和污水處理。水産養殖是一項功夫工作,需要每天到池塘裡觀察,發現奇怪要及時處理。

水質控制是指水質的各種因素變化不大,否則容易引起幼苗的應激反應,池塘平衡被破壞也可能導緻大量原因的某些疾病,導緻疾病。污水處理時,重要的是要對排放的水進行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4、合理用藥,疾病下藥

合理使用釣魚藥,治病。長期使用藥物會使病原體産生耐藥性,是以不要反複使用相同的藥物,建議無論是殺蟲劑還是抗菌劑,盡量選擇1-2種,每3個月輪換使用一次,避免耐藥性。

5、正确掌握劑量、療程和給藥方法

長期使用劑量不足的藥物,很容易産生對病原體的耐受性,是以要正确把握劑量,徹底消除病原體。藥物的使用是治療性的,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和頻率内實作。

還要注意用藥方法,外界的藥品必須均勻溢出,如果倒入局部等藥物緩慢擴散,會造成局部藥物濃度過高,而周邊地區藥物濃度過低,導緻局部地區也可能有風險,周邊地區無法達到效果。

内藥混合需要膠粘劑,原料藥混合如果沒有好的膠粘劑,池後容易流失,不能被魚吃好,不能達到效果,是以建議我們還是買成品藥。

該類還設定了精彩的互動交流環節,具體内容将在不久的将來釋出,敬請關注前方的鼻涕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