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瓜蟲、車輪蟲怎麼都殺不完怎麼辦?

小瓜蟲、車輪蟲怎麼都殺不完怎麼辦?

纖毛蟲靠胞囊或直接接觸傳播,常見種類有斜管蟲、小瓜蟲、車輪蟲、杯體蟲等。下面主講常見的小瓜蟲和車輪蟲:

車輪蟲病

【病原體】蟲體一般反口面朝前,像車輪般轉動。寄生于魚體表的車輪蟲,個體較大,常見的有顯著車輪蟲、粗棘杜氏車輪蟲、卵形車輪蟲、東方輪蟲等;

寄生于魚鰓上的車輪蟲,常見的有卵形車輪蟲、眉溪小車輪蟲等。

【流行情況】 車輪蟲寄生在多種淡水魚、鹹淡水魚及海水魚的鰓及體表各處,有時在鼻孔、膀胱和輸尿管中也有寄生。

本病全國各養魚地區都有流行,一年四季均可發生。5~7月間魚苗培育至夏花階段發病最為嚴重,造成大批魚苗死亡,給魚種生産帶來很大損失。

适宜此蟲繁殖的水溫為20~28℃。從魚體上脫落的車輪蟲,能在水中生活1~2天,可以直接侵襲新的寄主。

它不僅能寄生在魚體上,還能寄生于蝌蚪、甲殼動物體上,使其成為魚類車輪蟲病的帶蟲者。通過與魚體直接接觸而感染,可随水、水中生物及工具等而傳播。

【症狀】 少量寄生時,沒有明顯症狀;嚴重感染時,可引起寄生處黏液增多,魚苗、魚種遊動緩慢,呼吸困難而死亡。

嚴重感染車輪蟲的魚苗,其身體極度消瘦、暗黑,離群或靠近池邊緩慢遊動,魚苗體上在車輪蟲較密集的部位,如鳍、頭部、體表出現一層白翳,在水中觀察尤為明顯,有的病魚還成群圍繞池邊狂遊,呈“跑馬”症狀。

【診斷】 因車輪蟲個體較小,刮取部分魚體表黏液或鰓絲在顯微鏡下觀察即可診斷。

【防治方法】

1)魚體消毒用8克/立方米的硫酸銅溶液浸浴20~30分鐘,或用1%~2%的食鹽溶液浸浴2~5分鐘進行消毒(具體時間視魚體忍耐度而定)。

2)發病魚塘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使池水為0.7克/立方米。

3)每畝池塘用15~20千克苦楝樹枝葉漚水(紮成小捆),隔天翻一下,每隔7~10天換1次新鮮楝樹葉枝。

4)每畝池塘用2~3千克新鮮韭菜,加入食鹽1千克,把韭菜切碎拌入食鹽,邊拌邊搓出汁液,每天進行全池潑灑,連潑3天。

小瓜蟲病

【病原體】 多子小瓜蟲。

【流行情況】 多子小瓜蟲對魚的種類及年齡沒有嚴格選擇性,各種淡水魚都有寄生,國内外各養魚地區都普遍流行。

嚴重危害養殖魚類的各魚種、金魚及越冬期間的尼羅羅非魚。

小瓜蟲生長繁殖的水溫一般在15~25℃,水溫低于10℃和上升到26~28℃時發育停止,28℃以上幼蟲死亡,是以這種病的流行季節比較明顯,一般3~5月最為流行,6~7月病情大大減少,8~10月又是流行季節,11~12月除了在小面積水體,特别是除了在室内水族箱條件下會發生本病外,一般不會發生本病。

【症狀】 小瓜蟲侵入魚的皮膚或鰓組織中,剝取寄主組織作為營養,引起組織增生和發炎并産生大量的黏液,在軀幹、頭、鳍、鰓、口腔等處布滿小白點。

嚴重時體表似覆寫一層白色薄膜,鱗片脫落,鳍條裂開、腐爛。

鰓組織被大量寄生時,黏液增多,鰓小片被破壞,影響呼吸。病魚反應遲鈍,緩遊于水面,不久即死亡。

【診斷】

1)肉眼可以見到體表或鰓上有許多小白點,再根據症狀可做出初診。

2)用顯微鏡進行檢查即可确診。

3)如沒有顯微鏡可将寄生有小白點的鳍條、鰓絲剪下,放在白瓷盤中,加少許水,用針将白點膜挑破,如看到有小蟲體活潑滾動,即可診斷。

1)魚塘要用生石灰徹底清塘,以殺滅小瓜蟲的胞囊。

2)每立方水體中加入125毫升福爾馬林溶液藥浴處理30分鐘,每天2次,有一定療效。

3)發病魚塘可用中草藥治療,即每畝水深1米用辣椒粉210克,生姜幹片100克煎煮成25千克藥水,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續2天。

4)在水族箱中飼養的魚患本病,可将水溫提高到18℃以上,小瓜蟲即可脫落而死亡。

5)全池遍灑亞甲藍,使池水為2克/立方米。

【注意事項】 不能用硫酸銅或者是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治療小瓜蟲,因為硫酸銅對小瓜蟲不但無殺滅效果反而可使小瓜蟲形成胞囊,進行大量繁殖,使得病情更加惡化。

提示:小瓜蟲與孢子蟲胞囊寄生在魚體表時都是表現為“白點”症狀,但通過顯微鏡可發現:小瓜蟲體内有一馬蹄形大核,且蟲體做緩慢轉動;而孢子蟲胞囊内有許多微小的孢子蟲,不做運動。

文章來源:水産研究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