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輪蟲的培養方式
1.1 一次性培養法
培養池:用濃度為 20×10 -6 的高錳酸鉀作為消毒液,浸泡 20 min 後清洗幹淨藥液即可。加溫設施:在室内池培養,水溫較低(20 ℃以下)時,用電加熱設施進行加溫,使培養池水溫控制在 22~27 ℃,以适宜輪蟲增殖。
1.2 接種方法
向預先準備好的培養池加入經砂濾或 250 目篩絹網袋過濾的天然海水,同時加入密度适宜的小球藻、扁藻,池水呈淡綠色,然後再接種輪蟲。接種輪蟲的密度最好在 100~150 個/mL,這樣在投喂小球藻或扁藻的情況下. 輪蟲密度在 2~3 d 即可達到250~300 個/mL,當輪蟲密度達到 300 個/mL 以上時收獲,重新清池再培養。充氧:實驗中培養輪蟲不充氧,培養效果都不好,進行高密度培養輪蟲時必須要充氧。每 2 m 2 水裝一氣石為宜,充氣量調節到能使培養池水剛能翻滾即可。培養前水糟或水泥池必須用濃度為 20×10 -6 高錳酸鉀消毒。
1.3 培養用水
經過砂濾或 250 目篩絹網袋過濾,以免劍水蚤、猛水蚤等敵害生物侵入繁殖,抑制輪蟲的增殖。
1.4 培養方法
先在水池中培養小球藻或扁藻,當小球藻密度達 1200×10 4 ~1 500×10 4 細胞/mL 或扁藻 25×10 4 ~100 ×10 4 細胞/mL 時,即可向池中接種輪蟲。接種密度在50~100 個/mL 即可。
1.5 輪蟲的保種方法
休眠卵的誘導和收獲:開始時向輪蟲培養池内投喂大量的小球藻或扁藻,培養 2~3 d 後,突然停止投喂,停止充氣,幾天後即可誘導輪蟲産生休眠卵。在池中加冰塊使水溫從 30 ℃突然降到 15 ℃以下,獲得體眠卵。輪蟲生産的休眠卵,基本上都沉到培養池底部,排幹池水,取底部的雜物儲存即可。
1.6 儲存方法
儲存在冷暗處,儲存在冰箱中,在溫度 5~10 ℃時,每 1~2 個月加換一點淡水。
2 結果
利用高密度培育褶皺臂尾輪蟲的方法,在河蟹育苗生産中節約餌料成本 6.8 萬元,産量比其他工廠中的房間高 1.2 倍。
3 讨論
培養前水糟或水泥池必須用濃度為 20×10 -6 高錳酸鉀消毒。在培養過程中要勤觀察,多注意投喂情況。每天投喂 3~4 次,每次投喂小球藻或扁藻的量以能使池水透明度在 30 cm 為止。在藻類不足的情況下,可加投面包酵母,投喂量為 200 g 面包酵母/百萬個輪蟲,投喂時必須把面包酵母全部水溶後再均勻潑灑投喂。
養殖微藻對海洋動物具有重要的營養作用。浮遊植物是海洋食物鍊的基礎。大多數海洋無脊椎動物的整個生命周期都依賴微藻。微藻可用于水産養殖的孵化場,用于魚、蝦和貝類的幼體養殖,特别是用于輪蟲和豐年蟲的養殖和營養富集。微藻還可用于執行被廣泛報道的綠水技術,改善魚苗生長、生存和飼料攝食,發展免疫系統、色素沉着和魚鳔功能。也有報道稱,綠水技術對穩定養殖池内水質具有積極作用。
石斑魚育苗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