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柴雲振:“失蹤”30餘年的一級戰鬥英雄

柴雲振:“失蹤”30餘年的一級戰鬥英雄

6月29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金廳,兒子柴秉榮和孫女柴萍代替父親柴雲珍出席了"七一勳章"的頒獎典禮。

當她第一次得知她的祖父被提名為七一勳章時,柴萍簡直不敢相信。"爺爺在2018年去世,他被授予黨的最高榮譽,表明那些為黨和人民做出貢獻的人被銘記。柴平說。

柴雲珍1926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越池市,194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随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北韓戰争,再次當選為第15軍第45師第134團7班長。黃繼光、邱少雲等英雄都來自第十五軍。

1951年5月底,針對美國和北韓的第五次戰役的第二階段結束。當我們的主力部隊準備移動其餘部分時,敵人突然反擊。第15軍第45師奉命在池池地區封堵敵人,在關鍵時刻,柴雲貞接到上級的指令,重新奪回陣地。

1994年,《埋葬著名英雄柴雲珍》一書出版。前第15軍司令員秦啟偉将軍在序言中回顧了這場戰争。

秦啟偉回憶說,柴雲貞率領戰友奪取制高點,重擊敵人,幫助士兵。一個凹面的藏身4個敵人,柴雲珍連擊倒了3個敵人,當他向第四個敵人舉起槍時,發現子彈用完了,敵人開始了肢體上的掙紮。多年後,當他的孫女柴萍問柴雲珍"右手食指怎麼少了一個切口"時,他說,"那是在北韓戰場上,與敵人作戰,被咬掉了。

樸槿惠在阻撓行動中的勝利,對于鞏固我軍在北韓戰場上的主要陣地至關重要。彭德懷為此向秦啟偉電緻謝,柴雲珍的8連還被授予"專項工作八連"的光榮稱号。

1952年5月1日,中國志願軍總政治部給予柴雲振吉一次特别榮譽,授予他"一級戰鬥英雄"稱号。但當時,授予柴雲珍的勳章卻沒有收到。

原定于同年4月,柴雲珍從醫院進行複員手術後回到四川,錯過了這個獎項,走了30多年。在家鄉,曾任大佛鄉鎮長、農業生産合作社社長、嶽池縣羅渡市委副書記等職務。

柴秉榮告訴《中國青年報》、中慶網記者,家人隻知道他父親曾參加過抗美戰争,協助北韓,他平時給人一種很簡單的感覺,看不出是偉大的人。父親常說,當國家需要的時候,他就去戰場上打仗;

根據"埋藏英雄柴雲珍"的記錄,為了找到柴雲珍,搜救組組長溫特漢姆等同志,曾到處進行詳細搜尋。直到1984年,他們才找到了孫紅發。剛開始,孫洪發是普達峰抗戰中我軍支援部隊的一員,他從戰場上救出了柴雲珍。孫紅發告訴搜尋隊,聽柴雲珍的口音可能是四川話。

搜救隊還在《四川日報》上發表了一篇關于柴雲珍的文章。

1984年的一天,柴秉榮在人民公社的拖拉機加油時,在加油站拿起一份報紙,看到了景象。他發現上面描述的人與他們的父親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報社裡的人叫"柴雲真",父親叫"柴雲正"。

柴秉榮把報紙帶回家,問父親是不是在找報紙上的主人公。柴雲珍回答說,人們正在尋找"柴雲珍",他就是"柴雲正",天下同名那麼多人,戰場犧牲了那麼多士兵,不拿别人的成就。

柴秉榮也這樣描述該報,問父親"不在樸大鳳打仗,當時在哪個軍隊裡"。柴雲珍的回答可以在報紙上描述。但柴雲珍還是不想去。

柴秉榮沒有放棄勸說,家裡的其他人也動員了柴雲珍。柴秉榮對父親說,報社寫道,我看到這個啟示或者知道它的下落,可以聯系軍隊,幫忙提供線索也可以。但大家反複勸說,柴雲珍和兒子終于坐上了去湖北孝道的火車。

來到第39155軍時,柴秉榮拿着報紙,告訴門口的士兵,他和父親來這裡是為了給老英雄提供線索。溫特漢姆接到了他們,和柴雲珍的頭部傷痕、右手食指和當年戰場的細節進行核對,最後确定前面的"柴雲正"是什麼他們正在尋找的"柴雲珍","失蹤"了30多年的英雄終于找到了。

柴雲貞的名字也被寫成"柴雲雲"和"柴雲正"。他的《複員兵證明》上寫着:"柴雲浮同志,四川省越池縣人,1948年參軍,現在獲得複員的特别許可,以加強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

柴雲貞被找到後,于1985年應金日成的邀請,作為中國志願軍英雄代表團成員通路北韓。通路期間,金日成授予他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等自由和獨立勳章。

柴秉榮說,自從他父親被軍隊發現以來,許多上司人都來看望他。當被問及"老英雄還有什麼願望和需要"時,柴雲珍回答說,同志們都死了,隻有一個人活了下來,感到非常高興和滿足,沒有其他的願望和要求。

柴萍首先意識到爺爺是英雄,在國小裡是一個思想道德品格的班級。她說那天,他們聽了"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故事,老師告訴同學們,在我們月池縣,有這樣一個英雄原型,他的名字叫柴雲珍。

在柴萍的記憶中,休息後爺爺是個大忙人,經常到吃飯點都看不見。長大後,她知道爺爺要麼幫助鄰居調解沖突,要麼幫助有需要的人獲得政策幫助。

2018年12月26日,柴雲珍在四川省越池縣去世,享年93歲。柴萍說,爺爺有着深厚的軍事情結,他認為軍隊最能鍛煉人的意志,培養人的品格,希望後代有機會去軍隊體驗。帶着這個承諾,柴萍加入了軍隊。家庭式教育和軍旅生活,培養柴萍獨立人格,她說,"這是爺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田紅軒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