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能吃能飛能生!四川多地遭草地貪夜蛾入侵 已擴散至124個縣市區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23日訊(記者 戴璐嶺)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今年首次入侵我國的草地貪夜蛾,已在我省發生蟲情。那麼,草地貪夜蛾目前對我省農作物的危害情況?針對疫情,我省又采取了哪些防控措施?今日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植保站羅懷海研究員對此進行了解答。

“草地貪夜蛾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重大遷飛性農業害蟲,具有特别能吃、特别能飛、特别能生3大特點,對糧食安全和農業生産威脅極大。”羅懷海告訴記者,截至7月18日,已在全省20個市州(除阿壩州外)、124個縣(市、區)發生,發生面積100.09萬畝。發生縣數和發生面積位居全國前列。

具體來講,一是覆寫範圍廣,已擴散到70%的涉農縣,蔓延到海拔3000米左右的甘孜州九龍、巴塘等縣。二是重發區域集中,南充、涼山2個市州發生面積占全省的65%。三是擴充速度快,全省發生縣數比6月初新增57個,發生面積新增1.7倍。四是危害作物多,受害作物從玉米擴充到高粱、甘蔗,全省發生面積5000餘畝。

針對本次草地貪夜蛾蟲情,7月以來,省政府先後召開專題會議和全省電視電話會議,安排部署防控工作。農業農村廳成立了以廳長為組長的應急防控工作上司小組,4次召開全省防控工作現場會和視訊會,2次印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按照農業農村部《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方案》,確定各項監測防控措施落地落實。所有發生縣均成立了防控工作上司小組,召開了專題部署會或防控工作現場會,大力推進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

同時,在攀西、川南周年繁殖區和盆地遷飛過渡區,沿金沙江流域和盆地東南緣分别設定兩道監測防線,安裝高空測報燈132台,自動蟲情測報燈136台,性誘監測裝置9萬套,準确監測遷入動态,全力撲殺境外、省外遷入蟲源,遏制遷出蟲源,減輕害蟲危害。以縣為監測單元,實行網格化管理,組織植保專業技術人員和群衆測報員開展拉網式排查3.6萬餘人次,做到“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田”。嚴格落實蟲情報告制度,首次發現當日報告,發生防治資訊一周兩報。全省共召開趨勢會商會138次,釋出植保情報和防控警報307期。組織植保專家24小時值守草地貪夜蛾QQ群、微信群,線上診斷,線上提供防控辦法,線上釋出預警資訊。

組建由四川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省氣象局等有關專家組成的草地貪夜蛾專家指導組,實行1個省級專家聯系1個市州,1個市級專家聯系1個縣的定向指導制度,指導防控技術到位情況、防控物資準備情況、防控工作推進情況。

此外,記者了解到農業農村廳和财政廳已下達中、省草地貪夜蛾專項資金4000萬元。據排程,共有75個市縣财政投入1693萬元用于草地貪夜蛾監測防控。全省已出動植保專業化防治隊伍6.3萬人次,組織高效對路農藥72.5噸,出動植保無人機和高效植保機械4.1萬台次,開展統防統治98.7萬畝次。

羅懷海表示,通過2個多月的努力,全省春玉米發生田塊處置率100%,夏玉米、高粱和甘蔗發生田塊普防1次以上,綜合防控效果達90%以上,預計春玉米危害損失率在3%左右,低于農業農村部确定的5%控制名額,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