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飛:筆墨丹青繪海南

作者:人民網

近日,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海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馬飛受新華海南頻道邀請,作為嘉賓接受新華社采訪。在采訪中,馬飛分享了他作為本土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和對海南的熱愛。

馬飛:筆墨丹青繪海南

馬飛近了

藝術家的奉獻是創造更多與時俱進的作品

"這是一個崛起的時代,一個進步的時代,一個偉大的時代。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必将伴随着中華文化的繁榮。我們的時代不僅需要一座摩天大樓,還需要一座文化和藝術的紀念碑。作為一名畫家,一名藝術家,我認為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時代,就是繼續創作這個時代更有價值的作品。"從采訪一開始,馬飛就直接談到了他作為藝術家的使命感。

回顧自己多年來在海南的職業生涯,他說:

"我于1994年畢業于南開大學,至今已在海南工作24年。從某種意義上說,我也是海南特别行政區發展和進步的見證者和見證人。從登上海南島的那天起,我就愛上了這片火熱的土地。發現海南之美,與丹青一起譜寫海南在中國的美麗篇章,成為我永不落落的願望。"

"雖然日常工作很忙,但海南的熱愛,總是讓我不由自主地擠出時間,去貫徹生活風格和藝術創作。幾十年如一天,潛心鑽研,辛勤耕耘,久而久之,創作了數百件海南自然風情和文化風情的演出作品,包括大規模制作,多項作品參加了國家和省級展覽。為了讓自己的作品更接近生活,更加接地氣,我曾多次深入李苗寨村,跋涉在灘礁與熱帶叢林之間,穿越五指山,徒步向南的山谷,與山林同行,與村民們......有一次到了陵水角,我赤手空拳爬上陡峭的懸崖,想看得更高,差點從岩石上掉下來。相信努力是可以彌補的,經常一個人畫到深夜,雖然很苦,但很開心。"

馬飛:筆墨丹青繪海南

馬飛的作品

美麗的海南"熱帶中國"

說起美麗的海南,馬飛從藝術家的角度,滔滔不絕地說: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海南省設立經濟特區30周年,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我特意梳理了自己以海南為主題的中國畫作品,題材還是相當豐富的,大緻可以分為四個話題,即熱帶海岸, 熱帶雨林,熱帶風格,熱帶花果。

"海南的地理位置、地質特征、植被特征和民族風情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些獨特用一句話概括為'熱帶風情'。我可以用畫筆來展現海南的面貌,講述海南的故事,真是一種祝福。"

"我喜歡大海的大心髒和随心所欲的性格。我喜歡雨林的變幻莫測。我喜歡李村苗寨獨特的文化符号和人文風情,我喜歡木絲和精緻色彩的英雄氣質。我喜歡海邊的野鳳梨,她頑強的生命力一次又一次地讓我感動。我喜歡海南的綠地、月神的椰子林、高大的槟榔、古桉樹、山巒、靜谧的湖泊、藍天綠地、森林老房子,這些都是海南熱帶金銀島最經典的形象記憶,也是我畫作中最具表現力的内容。"

馬飛:筆墨丹青繪海南

堅持現實主義,從自然中紮根生活

一直以來,馬飛一直堅持創作海南主題畫,在行業外廣受好評。中國國家畫院一級畫家、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現代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翟展木說,馬飛"瞄準了他心愛的海南寶島,四面八方都有典型的熱帶地理特征",他的作品具有"非常強烈的熱帶氣質和清新的自然氣息"。

說到藝術創作,馬飛有自己的一套了解:

"在藝術思想上,我始終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路線。堅持在生活中生根溯源,源于自然,視現實生活為藝術創作的唯一源泉。堅持用群衆能了解的藝術語言,創作群衆喜歡的藝術作品。堅持思想與藝術的統一,努力使自己的作品不僅符合藝術規律、學術性、創新性,更展現時代精神,具有正能量。"

"海南這片火熱的土地,給了我取之不盡的藝術滋養,我也在努力用中國畫的藝術語言去探索熱帶自然景觀的獨特之處。用傳統墨水展示海南的熱帶風格對任何畫家來說都是一個挑戰。曆史上著名山水畫家所代表的中國傳統繪畫技巧大多是為了表現北方山水的總結和提煉而設計的,海南的自然形象缺乏藝術語言和具體的創作方法,可以借鑒或遵循。是以,有必要創新和改變作品的内容形式和創作技巧。創新的基礎和動力來自于對生活的觀察和實踐,筆墨技術必須服務于内容主體的表現。我不是刻意追求自己的作風,堅持新而不陌生,相信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實踐,自然會形成鮮明的個人特色的表達形式和藝術風格。"

馬飛:筆墨丹青繪海南

來自自然,傳統和西方繪畫藝術的老師

"我從小就喜歡藝術,但我主修曆史。雖然我從來沒有整天去過大學,但我很高興我有三位最好的老師來幫助我。回顧自己的藝術生涯,馬飛感慨地說。

馬飛業介紹了在他藝術生涯中發揮了至關重要作用的三位"老師",這也是他多年來的藝術創作經曆:

"我的第一位老師叫大自然。深入生活,親近自然,是發現美、創造美的過程,這個領域沒有人參與就能激發我的興趣,越是沒有畫過題材的人,就越能激發我表達它的欲望,這種新奇的感覺就能點燃創造性思維的光芒。經過長時間的曆練和對風景的洞察,海南的陽光、沙灘、礁石、海浪、雨林、木棉、香蕉、仙人掌、野鳳梨等自然形象都能在心中記憶猶新,在筆中幸運。這就是我堅持的"挑天劃天,恬恻大氣,畫海南山水之美"。我的作品大多是海南真實的山水表演,比如這組表演鹽田石屋作品,描繪了海南西部兖州燕頂村附近的民居風格。如果沒有對生活的深刻了解,這些鹽池和古老的石屋很難描述。"

"我的第二位老師叫傳統。中國畫是我們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民族精神和中國風格的重要展現,筆墨藝術是中國繪畫傳統的精髓。在筆墨的使用和加工中,我特别注意線條形狀和墨迹發光。比如《海的節奏》,畫面中礁波的造型非常豐富,主要是通過線條來塑造,各種不同的線性線條都與畫家的自然形态和情緒聯系在一起。在網絡組織與處理密集的關系中,在水墨色彩的互動應用中,烘焙出海的氣勢越來越微妙,寬廣而雄偉的氣勢。"

"我的第三位老師是西方繪畫藝術,就是向西方學習。雖然東西方藝術體系在哲學和審美品味上存在很大差異,但西方山水畫中展現的整體感覺、空間感、透視感、體積感、層次感、光影感,都可以作為我的營養。海南的熱帶雨林密密麻麻,形形色色,古人畫樹的感覺太不一樣了,傳統的中國畫技也難以展現,是以我注重研究,學習西方的畫樹法。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借鑒西方繪畫的光影效果和空間立體感,用中國畫精神和筆墨手法的概念來展現山谷森林的整體關系和豐富的層次内涵,力求使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與西方繪畫的體積感在空間上統一, 使筆墨更加合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