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頂級大學畢業的伯納德為什麼不知道漢弗萊引用的列甯名言?

在經典政治喜劇《是的,部長》第三季第六集中,"偉大的英國良知"漢弗萊冒着"共同風險",在"小天使"伯納德面前引用了列甯的名言"事情是普遍相連的",以證明他的公務員立場是正确的,并幫助伯納德的"成長"。

頂級大學畢業的伯納德為什麼不知道漢弗萊引用的列甯名言?

據"是"部長說,伯納德是英國頂尖大學的畢業生,對文學史有着深刻的了解,他的"辭職秘訣"之一就是指出老闆的文學史錯誤。既然如此,為什麼知識淵博的伯納德不知道漢弗萊從列甯那裡引用的一句話呢?

頂級大學畢業的伯納德為什麼不知道漢弗萊引用的列甯名言?

首先要注意的是,"伯納德不知道列甯的名言"是喜劇中常見的"王牌"技巧。但《是的,部長》可以做到将喜劇的通俗技巧與劇情結合起來,而不是為了喜劇效果而毀滅人,這也是該劇被尊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原因之一。

頂級大學畢業的伯納德為什麼不知道漢弗萊引用的列甯名言?

漢弗萊出生于1929年,畢業于牛津大學,1947年成為部長的首席私人秘書(注:漢弗萊的出生和死亡後來被設定為與演員奈傑爾·霍桑的出生和死亡相同,其中一些人的年齡與情節線不同)。)

頂級大學畢業的伯納德為什麼不知道漢弗萊引用的列甯名言?

據推測,漢弗萊應該在1943年至1947年間完成大學學業。英蘇在過去幾年結成反法西斯聯盟,冷戰尚未完全開始,兩國精英之間的文化交流一帆風順。是以,漢弗萊在上學時就能夠接觸到列甯的理論著作。

頂級大學畢業的伯納德為什麼不知道漢弗萊引用的列甯名言?

伯納德出生于1937年(與演員德裡克·福茲(Derek Foz)同期),根據電視劇和官方小說,他應該在1950年代左右上大學。20世紀50年代,英國與蘇聯的關系因冷戰而惡化,出現了"劍橋五國"。

頂級大學畢業的伯納德為什麼不知道漢弗萊引用的列甯名言?

這就是為什麼英國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限制了蘇聯書籍在校園裡的傳播。在五十年代的學生時代,伯納德在學校裡很難接觸到列甯的理論著作,自然也不知道列甯的名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