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設國際化大都市背景下鄭州城市景觀的影像傳播

作者:光明網

如今,在先進科技和資訊爆炸的時代,公衆對城市形象的感覺很少來自個人經驗,而是更多地依靠大衆媒體來傳達對"拟人化環境"的描述,其中,訴諸視聽視訊傳播對人們的影響最大。我們經驗的世界比我們經驗的現實世界更豐富、更深刻。城市的發展為影像的豐富性提供了夢想的翅膀,影像也在不斷為我們建構着城市的形象。作為一個流動的象征,城市景觀在圖像的傳播下為我們所熟知。

圖像文本與城市景觀的關系

城市景觀是城市表現最直接的形式,包括反映城市特色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元素。自然景觀是由自然地理條件形成的,大部分文化景觀是人工創造的,如城市主幹道、特色商業街和景區、度假村、城市公園、大型遊樂場、城市廣場等。

鄭州的标志性建築景觀:27紀念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河南博物館、綠色世博園、中原福塔等,這些景觀符号不僅是城市的客觀存在,也是城市内在品質和文化遺産的外在表現形式。城市景觀的硬體形象是城市形象形成的物質載體。城市的街道、雕塑、古今建築,這些公共空間就像一座城市的外衣,向人們展示了一座城市的樣子。圖像向城市景觀的傳播往往結合了景觀的精神、文化和特征,而這些因素的形成必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例如:鄭州二十七紀念館标志着鄭州豐富而重要的城市氛圍和深厚的文化遺産。

城市景觀大多經曆了多年的積累,不是一夜之間貢獻出來的。圖像傳播可以通過自己獨特的技術,展現城市景觀的演變,昨天、今天和明天,從曆史的角度看待城市景觀的演變,展望城市形象的輝煌昨天和未來的發展,向觀衆展示最根深蒂固的城市魅力。

二、鄭州城市景觀傳播圖像文字分析

(1)城市形象宣傳片中的标志性解讀

城市形象宣傳片的主要功能是凝聚城市人文,準确表達城市的差異化,形成城市概念的訴求。近年來,有許多宣傳片展示鄭州城市形象,如:"在世界",鄭州綠色世博公園宣傳片,鄭州軌道交通宣傳片等。這些宣傳片廣泛收集和拍攝鄭州風景符号,通過選擇、選擇符合短内容的符号,經過鏡頭編輯和剪切後,這些符号以一定的主題順序系列,形成了我們看到的宣傳片。在這裡,二十七紀念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河南博物館、綠色世博園、中原福塔等衆多符号齊聚一堂,形成一個符号體系,推廣鄭州景觀。宣傳片通過展示這些符号系統,觀衆通過這些符号系統,形成對鄭州景觀和鄭州整體形象的了解:中國古都、自然都城、大氣寬容、厚樸古樸、古今交融等等,這些認識通過不斷的深化和強化,形成了公衆對鄭州的普遍印象。

(2)紀錄片中的符号解釋

紀錄片的概念起源于法語,旨在成為一部紀錄片。鄭州在紀錄片中的表現可謂非常豐富:"正正穿越過去和現在"、"鄭州印記"、"夢想長空"、"江南"、"大美河"、"文化中國鄭州商城"、"鄭州好玩"等等。紀錄片《穿越過去和現在的真靈》中選出的10位廉政曆史人物,與鄭州密切相關,為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更有效地運用曆史智慧推進反腐敗和反腐敗建設提供了借鑒。演繹發人深省,通過鏡頭宣傳,介紹鄭州,制作精良,氣息恢宏,文化景觀建築觀景台作為重要标志,貫穿整個視訊文字。《鄭州印記》以紀錄片的形式,從外國人的角度,審視一座城市,聚焦鄭州的當下,從城市品味的細節,并在介紹景觀時,傳達鄭州城市變化的形象。

(3)電視劇中的符号诠釋

影視劇,在演繹故事情節的同時反映事件的發生,潛在的建築景觀也出現在畫面中。在電視劇中,因為事件和人物都是虛構的,是以事件發生的地方或多或少地被添加到了虛構的元素中。觀衆在看電視劇的時候,對畫面中視覺符号的解讀,不僅要加上自己的主觀判斷,還要考慮到文學作品發生的背景和發生地的風俗習慣等。這樣的解碼過程必然會産生更多的噪聲,影響城市景觀效應的傳播。目前,我們所熟知的反映鄭州風景的電影是:"給你1000萬","愛",潘多拉的劍,誰抱着誰,"好生活","生命無價","玉菜皇後"。電視劇:《榮譽》、《特警110》以鄭州市大案為藍本的電視劇;微電影:《愛鄭州》系列、《蘋果樹下的男孩》、《靜夏》、《前鋒》、《愛》。在這些影視作品中,有20世紀90年代的鄭州,國家棉廠也能聽到機械的轟鳴聲,有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代的鄭州,盛大的國際展覽中心矗立在CBD的中心地帶,代表着鄭州的新形象,歡迎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通過交錯的縱橫圖像,用視覺語言無微息地描繪出鄭州快速發展的痕迹,勾勒出鄭州國際大都市的文化象征形象。

三、視訊文字在傳播鄭州市景觀中的問題

現在在"看圖檔的時代",視覺語言和視訊文字已經成為主導媒體,增加了資訊傳播的便利性和直覺性,圖像文字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觀衆對事物的感覺,或者篡改了被傳播資訊的初期意義。是以,任何圖像文本的傳播都有一些缺點。

關于鄭州城市景觀的形象傳播,從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對鄭州(以鄭州市符号為背景或以鄭州風景為背景)的影視作品進行梳理,總的來說,城市景觀交流的數量存在很大不足,沒有足夠的圖像來展現現代鄭州的魅力, 嚴重影響了鄭州城市形象的傳播和城市品牌的樹立。

現在鄭州集旅遊、古迹、曆史文化、國際化發展等之于一體,自身的發展定位必須多面性,在景觀的選擇上往往個性不突出,複制商代城牆很容易與古都北京、南京的國際會展中心現代相混淆, 快速而創新,沒有鮮明的個性,是以根據城市的定位合理選擇标志性、特色化的景觀至關重要。這種共同景觀的現象,不僅沒有展現出城市的核心競争力,而且不可磨滅地破壞了城市的獨特個性和特色,沒有展現出城市的獨特魅力。

四、鄭州城市景觀形象傳播的途徑與政策

在鄭州城市景觀的傳播中,傳播的主體是資訊的提供者,包括政府組織、媒體和企業。政府組織是傳播成都城市形象的主導力量,提供真實、準确、官方的資訊。作為傳播的另一個主體,媒體具有專業性、集體性和影響力的特點。媒體作為守門人,過濾資訊的傳播,同時通過議程設定引導觀衆的注意力和輿論。在河南廣播電視台制作的節目中,例如:"梨園之春"、"吳林峰"等在節目内容的選型上都以當地為依據,傳播有影響力的國術和豫劇,将景觀與曆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不僅刺激了旅遊消費,也使景觀形象深深紮根于人心。企業是城市發展動力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企業的命運與城市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緊密相連。企業還具有傳播者的特點,如:鄭州國際文化創意産業園經過多年的建設,以文化消費吸引大衆,并在景觀中,對城市的品牌和城市的競争力有着積極的作用。此外,市民本身作為城市的主體,也承擔起提升城市形象的責任。

除了溝通的主體之外,發行閱聽人也顯得尤為重要。部分觀衆是長期居住和居住在鄭州城市空間範圍内的資訊參與者,參與度很高。另一部分是區域外到鄭州市形象和景觀形象的資訊接收者,包括國内外觀衆。從傳播閱聽人的角度來看,城市内外的觀衆對于鄭州市景觀資訊的接受程度不同、了解能力不同、區域文化不同等因素,對于城市形象的傳播效果一定大不相同,對于同一資訊解碼必須不同。是以,要跟蹤搜尋、調查訪談,及時找出閱聽人的需求點和圖檔的确切點,來彌補和完善。

針對主流媒體和閱聽人的特點,各種媒體擴大宣傳,将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與網際網路媒體、手持媒體、數字互動媒體、戶外媒體等新媒體相結合,實作各媒體優勢互補。同時拓寬交流管道:鄭州高校齊聚一堂,應主動利用學者資源,積極組織國際學術研讨會論壇,邀請各界人士參加。在學術話題讨論的同時傳播鄭州深厚的文化底蘊,進而在高層人士中提升了這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政府可以利用新聞釋出會、城市問題聽證會、城市外事活動等活動來傳播鄭州的城市景觀。

目前,内容的傳播重點是挖掘現代時尚與曆史積累的交彙點,即鄭州的特色和品牌。通過展示中國風景的形象,探索鄭州市的世界,民族和區域性。在傳統景觀方面:鐘鼓樓、商代城牆、大廈、少林寺、白馬寺、龍門石窟、黃帝陵、龍亭、寶宮等。此外,還有基于曆史典故的新現代景觀:清明上河園,河南博物館,黃帝,禅宗盛大祭,黃河旅遊區等。向閱聽人提供内容并獲得閱聽人的響應。

鄭州在城市景觀形象和軟實力建設過程中,往往政府處于主導地位,能夠保持品牌建設的統一、秩序。但政府上司的政府不應該變成政府贊助的政府。更廣泛地集中人們的智慧,充分發揮人民的力量,廣泛征求、讨論和争論,将增加對城市形象的了解和認可。公關活動,由政府主導,引領活動潮流,是城市形象傳播的有效載體,其知名度、參與度、開放性等原則為城市品牌的普及奠定了基礎。例如:鄭州地方電影展活動,以"家河南"為主題,展示鄭州電影的内容以及由在鄭州注冊的私營影視公司制作的電影,每年舉辦一次。不僅繁榮了形象創作,還通過展覽的形式建立了最權威的"鄭州形象庫"。

城市的發展和變化與日俱增,有新事物,也有很多東西在消失。今天的鄭州,作為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應該表達它的多樣性。在國際大都市建設的大背景下,鄭州不乏曆史景觀和文化故事,關鍵是要以圖像的形式展現這些沉重的風景和動人的故事。城市形象的構成和傳播以鄭州的曆史傳統、文化遺産、現代主義等人文元素為主。作為城市的靈魂和軟實力,溝通的價值不言而喻。通過向公衆傳播文化景觀,樹立城市形象。圖像、城市和群衆通過文化景觀聯系在一起。形象傳播是連接配接城市對象、城市管理者和社會所有成員的重要橋梁,隻有利用形象傳播的手段,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才能以最快、最便捷的形式傳播到廣泛的社會群體。是以,對影視文本中城市景觀符号的形象傳播和戰略路徑的研究更加現實和深遠。(馮梅,媒體學院,鄭州工程技術學院)

資料來源:Bright.com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