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正在利用反恐的幌子向阿富汗派兵,許多人認為9/11事件是可疑的,也許是一個完全令人震驚的騙局,因為劫機者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死亡,而本·拉登死從未承認他們做了這件事。911會是一個陰謀嗎?
2001年9月11日,四架美國飛機被劫持,其中兩架被恐怖分子劫持,撞上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的第一和第二座建築物,随後兩座建築物倒塌,另一架被劫持的客機墜毀在美國國防部五角大樓,使受害者總數達到2,996人。事件發生後,本·拉登的名字一夜之間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9/11事件成為美國人心中永久的痛苦。雖然20年後,許多人認為9/11是可疑的,也許是一個完全令人震驚的騙局,因為劫機者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死亡,而本拉登死亡從未承認他們這樣做了。怎麼說,事件的結果導緻近3000人死亡,許多人在大樓内無處逃生,不得不選擇跳下去。911事件的嚴重性和悲劇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9/11之後,美國各地的軍隊都處于最高戒備狀态,美國發動了反恐戰争,并通過了《美國愛國者法案》。2001年10月7日,當時的美國喬治·W·布什總統宣布開始對阿富汗的軍事進攻。
以下是關于911襲擊事件的兩份最廣泛傳播的聲明。首先是本·拉登策劃了911。2001年9月13日,美國國務卿在新聞釋出會上宣布,本·拉登已被确定為9·11襲擊的主要嫌疑人。當蘇聯于1979年入侵阿富汗時,美國決定支援阿富汗,也被稱為伊斯蘭勝利集團,以抵抗蘇聯軍隊。該組織是巴勒斯坦的一個政治派别,由穆斯林兄弟會的激進分子在1980年代後期發展起來,目的是解放巴勒斯坦并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本·拉登年僅22歲,渴望成為像薩拉丁一樣的穆斯林英雄,并決定加入反對蘇聯入侵的戰争。對于這樣的反蘇勢力,美國非常贊賞,開始大力培育。随後,美國提供資金、技術、武器和教育訓練,幫助本·拉登迅速成長。1998年,本·拉登在阿富汗建立了一個軍事基地,通常被稱為基地組織。直到1990年,本·拉登與美國的關系一直模棱兩可。
1990年,當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時,本·拉登要求沙特王室出兵抵抗薩達姆·侯賽因,沙特王室沒有同意本·拉登的要求,而是要求美軍幫助打伊拉克。然後,美國于1990年8月2日開始了著名的海灣戰争"沙漠盾牌行動",當時近50萬美軍湧入海灣地區。正因為如此,本·拉登沒有得到支援,美軍的到來激怒了本·拉登,開啟了各種公開演講,譴責沙特王室和美軍。"為了保住你們的王位,讓美國人保護海灣地區的石油,我絕不能允許他們踏入聖地,"他說。這就是它變得如此之大的原因,以至于本·拉登與美國和王國決裂,然後本·拉登被迫逃往國外,開始了一場新的基地組織運動,從1995年到1998年組織了多次襲擊。2001年9月11日,911事件爆發,在美軍看來是本·拉登的幽靈,美國最終裁定本·拉登是911的頭号嫌疑人。
第二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是:自導911。在9/11之前,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有一份19名恐怖分子的名單,甚至知道會有恐怖襲擊。換言之,資訊是衆所周知的,為什麼不逮捕嫌疑人,讓19名恐怖分子不分青紅皂白地行動,造成近3000人死亡的悲劇。有人說,這是一顆苦澀的藥丸,讓美國人民為别的事情生氣的理論是什麼?9/11的後果自然激怒了美國,将目标對準了中東,軍事打擊是不可避免的。有什麼好處?發動反恐戰争的美軍可以進一步滲透到中東,全面打擊該地區的反美勢力,實作美油安全的保衛。其次,美國軍火商和相關利益集團可以實作利益最大化。根據不完整的統計資料,美國的反恐戰争耗資約1.4萬億美元,似乎花費更多,但美國人民做出了一些犧牲,這筆交易是值得的。
與過去的劫持飛機不同,恐怖分子的目标不是要錢,而是明确目标:在美國的标志性建築中制造恐慌。就個人而言,我認為911對美國人的影響,無論是陰謀論還是恐怖襲擊,都是真實的。建築物倒塌可以重建,死去的人是無辜的,他們所遭受的創傷很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