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月狂想曲之二

作者:我就是個小兵

如果以前,我不太喜歡這個人,他應該有五十多歲,而且有一份好工作,但是今天球員們聚在一起打球場球,吃完晚飯AA,他居然說了50多元他不接受,當我聽到他說這句話時,我有點看不起他, 但轉過身來想,我應該尊重他,他有自己的價值觀,不盲目,不花錢,是尊重自己和自己的勞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樣的人可以依靠,他沒有想過利用别人,他隻是一個檢查,他是一個自律和有自己的想法,我尊重像他這樣的人。

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用這句話來看看我,年輕的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和自己。某人喜歡拍屁股,那是别人的選擇,我為此恨他;是以一整天都有一張臉似乎整天都在,人們欠我錢。那麼現在的我呢?現在我更關心自己和家人,我應該做什麼,我做得不好,為什麼我昨天不開心,而那些"我"曾經看起來很糟糕,我試着去了解,然後更寬容的對待,比如人們拍打耳光,那是因為想得到好處,還是因為内心缺乏不安全感, 他們會得到一些東西,但也失去了一些東西,比如自尊,這就是你得到的,你必須失去的。他們希望得到上司的認可,而我也想得到自己的認可,起點不一樣,是以行為也不一樣,但是我們都想被認可,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和他們是一樣的,是以不要站在道德的最高點去評判, 是以很容易讓自己進入不平衡的狀态,這樣做是愚蠢的。為什麼愚蠢?讓一個與自己無關的人破壞他們内心的平靜,以至于他們不能專注于他們想做的事情,而不是與他們建立一角錢的關系,這有什麼不愚蠢的呢?一旦在辦公室裡指着别人,說話,随意評論别人","我"死了,認為"我"給自己帶來無盡的麻煩和不好的後果,都是"我"應得的。

那個"我"不見了!但我經常想起他,想起那雙經常"憤怒"的眼神,我會珍惜現在的"平靜",也更确定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是以當無數網友把《吳逸凡》狠狠地踩在腳下,吐在他們身上時,我眼中的"吳一凡",他們隻是"演員",他們膚淺的表演"純潔"、"帥氣"、"高貴"等等,但實際上,他們隻是首都圈裡的一群年輕人,包裝,他們沒有什麼特别之處,甚至連當演員的資格都不夠, 但在當今的"刷臉"時代,娛樂優先的時代,被一群人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失敗的失敗者都是偶像,是以年輕人很容易擁有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物質财富,而他們沒有把握這些财富和自己的能力,是以他們放縱自己。而那些自稱"粉絲"的人,其實也是演員,但他們是群體,這部劇的角色就叫"無聊"。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哪裡有正确的事情做人,哪裡這些人有點發自内心,誰就永遠不會成為任何人的"粉絲"!他們隻關心自己,他們會為自己的每一點而快樂,會在每個階段為自己的小榮耀而興奮,他們有自己的人生規劃,有自己的想法!這樣的人怎麼能把自己置于做白日夢的境地呢?

說多"無聊"一個群體,目的就是讓自己更被提醒!1994年,有一個名叫楊麗媛的女孩,迷戀劉德華,開始不上學,不工作,不交朋友,1997年20歲,在父母的支援下,花了9900元參加了一個香港旅行團,卻沒能見到劉德華,非常失望。2003年,父母為了滿足女兒追求星空的願望,連家裡的房子都賣了,全家搬到了一棟每月要花400元住的房子,2004年,楊麗媛得知劉德華在甘肅拍攝《天下無賊》,每天早晚都站在自己8層樓的頂端, 但仍然看不到偶像。2005年,我得知了華柴的住所,父親又去了香港,失望地回來了。2006年3月,父親賣腎籌集資金,幫助女兒去香港追星。2007年3月25日,第三次來港的楊麗媛終于能夠與偶像近距離接觸,并被安排上台與劉德華交談合影。2007年3月26日,父親跳入海中自殺,留下一張責罵劉德華的便條。2007年3月27日,楊麗媛抱怨劉德華,哭着哭着後悔。

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反日劇如此有市場,就像我不明白"粉絲"的不可思議的行為一樣,我的同僚告訴我答案,他說:"當你看這些節目時,不要把它們太當真,隻是把它們當作娛樂。"其實他的潛台詞是說生活太無聊了,娛樂。

原來生活太無聊了,是以我得玩得開心。

每次回家,對面的兩間麻将室在早上、下午或傍晚都嗡嗡作響。本來喜歡在屋檐上看書我不得不躲在房間裡,我不禁想,那些人怎麼這麼無聊啊!

最後在這裡鄭重告誡自己:做點正事,不會無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