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法治政府建設将取得哪些新進展?

政府行為全面融入法治軌道,職責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日趨完善,行政執法體制機制基本完善,行政執法品質和效力大幅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明顯增強, 各地區各級法治政府建設協調開展...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實施法治政府建設綱要(2021-2025年)》确定了今後五年依法治國政府建設的總體目标。
這是繼《實施法治社會建設綱要(2020-2025年)》和《法治下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之後,我國在法治領域的又一綱領檔案,将有助于更好地發揮法治政府在法治國家建設和法治建設中的模範作用。一個法治社會。
01
"施工圖紙"和"時間表"
這一萬字的綱要,不僅明确了到2025年法治政府建設的總體目标和各個領域的子目标,也設定了"持續時間",使法治政府建設的"建設進度"得以遵循。
在總體目标下,一個"小目标"清晰可見:
——在提高政府服務效率方面,到2021年底基本實作高頻事項"跨省營運";
——優化政府機構職能,2022年上半年拟定國務院部門職責清單;
——加強政務公開,到2023年底,各省市将實作對現有地方法律法規、法規、行政規範性檔案的統一公開查詢;
在完善行政權力限制和監督制度方面,到2024年底,應基本完成比較完善的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制度,覆寫各省、市、縣。
......
從結構的主線出發,綱要緊緊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和治理能力,明确提出深入推進依法治國政府,全面建設依法治國政府,加快建設明确責任,依法治理政體系, 這個想法貫穿了整篇文章;
《綱要》從架構體系的角度,提出了政府機構職能體系、依法行政制度、行政決策體系等八個方面的改革發展措施,系統地部署了制約法治下政府建設和進步的突出問題。 進而加強大綱目标的指導和指導原則。
02
政府服務和人民滿意度
《綱要》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對政府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綱要》提出,要全面建設一個功能科學、職權重、執法嚴、公開公平、聰明高效、廉潔廉潔、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與2015年提綱目标相比,進一步凸顯了建設數字法治政府、提高人民滿意度的要求。
為此,《綱要》要求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
——深入推進"管理服務"改革,推進分類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依托全國整合政府服務平台等管道,全面推行"即期、線上、近、一、自助"審批服務;
——建構國家一體化政府大資料體系,加強政府資訊系統優化整合。加快統一辨別使用和使用辨別、電子印章和電子證書,優化政府服務流程。
在此基礎上,《綱要》進一步要求提高人民群衆對行政執法的滿意度。
例如,要求堅持傳統服務與智能化創新相結合,充分保護老年人的基本服務需求,明确勸說教育、勸說示範、警示、引導面談等執法方式應得到廣泛應用,使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各行政機關要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以人民為監督","着力提高人民滿意度","努力使人民在每一次執法行為中看到空氣"......這些充滿人情的表達,讓原本"高大上"的頂層設計變得和藹可親,展現了黨政和人民的血肉關系。
03
《陽光房》和《緊箍咒》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建立政府公信力的關鍵是要把政府的運作過程暴露在陽光下,讓每一個決策、每一個執法都能經得起社會的監督。
《綱要》明确,除不披露外,應堅持以公開原則為規範,以更加公開透明的政府赢得人民群衆的更多了解、信任和支援。
在立法領域,要積極利用新媒體技術拓寬公衆參與立法的管道,完善立法聽證、民意調研機制。在執法方面,要全面嚴格貫徹行政執法公示法律審查制度,全過程執法記錄、重大執法決定,保障行政對應人依法陳述、抗辯、申請聽證的權利。
"堅持法定義務必須,法律無權做",綱要明确,法治要給行政權力規定,劃定界限,讓政府行為披上"緊箍咒"。
例如,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嚴格按照職責清單和職責分解執法權限,确定執法責任。加強和完善行政執法檔案管理評價、行政執法機關投訴舉報處理、行政執法考核評價制度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一些地方部門在疫情等突發事件中,執法過度、執法粗暴等問題。《綱要》特别強調,越是把工作擺在重要位置,越是堅持依法行政,就要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應對突發事件。
光明燦爛的法治藍圖已經繪就,真誠期待,按照《路線圖》的大綱,切實提升依法治國的水準,讓公平正義的光芒照耀到每一個角落,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幹淨利落。
來源:新華社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