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心營救”:山東栖霞笏山金礦爆炸事故救援難點解析

作者:追趕小天才

新華社濟南1月19日電 題:“地心營救”:山東栖霞笏山金礦爆炸事故救援難點解析

新華社記者陳灏、劉夏村、張武嶽

“地心營救”:山東栖霞笏山金礦爆炸事故救援難點解析

這是1月17日拍攝的山東笏山金礦爆炸事故救援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導緻22名勞工被困井下的山東栖霞笏山金礦爆炸事故救援已進入第10天。這是一次“地心營救”般的救援——被困勞工處于井下600多米處、可供人員上下的回風井井筒因為爆炸嚴重阻塞、地面鑽孔面臨複雜地質條件……

1月17日,救援取得重大進展:一條鑽孔與被困人員所處巷道實作貫通,救援人員與部分被困勞工取得聯系。

“地心營救”:山東栖霞笏山金礦爆炸事故救援難點解析

這是1月18日淩晨拍攝的山東笏山金礦爆炸事故救援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凱 攝

這一進展并不容易。救援指揮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地面打鑽面臨多方面難題:由于地質條件複雜,岩層構造裂隙易造成鑽孔“卡鑽”,施工難度大;鑽孔與巷道貫通後,如湧水量大,易造成井下水位提高,給被困人員安全造成威脅;鑽孔深度大、構造多,易出現偏差,實作與巷道準确貫通有不确定性。

事實上,此次實作貫通的3号鑽孔鑽至521米後,經測量确認偏差7.3米,不得不新上了控斜糾歪能力較強的隊伍。

目前,救援仍面臨較大困難,處于前有“圍堵”後有“追兵”的境地。

“地心營救”:山東栖霞笏山金礦爆炸事故救援難點解析

先說“圍堵”。井筒清障可謂困難重重,進展一直較為緩慢。應急救援指揮部披露資訊顯示,16日12時,回風井井筒清障深度為350米;3天之後的19日12時,這一數字仍為350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距井口這一位置處遇到嚴重堵點,供風排水管路、供電通信線纜等互相交織疊加在一起;井筒内施工空間窄、吊籠斷面小,清障施工難度極大。

在地面打鑽方面,雖然目前已經實作了1号鑽孔、3号鑽孔與被困人員所處巷道貫通,但2号鑽孔因遇破碎帶卡鑽、5号鑽孔因偏離7.3米無法糾偏,均已廢棄。相關負責人表示:“據了解,在礦山救援中,打到600米深處的先例是不多的。”

再看“追兵”。應急救援指揮部副總指揮、煙台市市長陳飛在18日表示,要關注井下水位上漲帶來風險。根據鑽探資料和五中段被困人員回報,井下透水嚴重,透水量是每小時10立方米左右,影響被困人員生存環境。

此前,救援按照“兩條腿”并行的思路進行,一方面加快清理回風井井筒障礙物,另一方面加快地面打鑽,開辟生命通道。1月19日,應急救援指揮部進一步優化工作思路,明确“3+1”總體救援方案,“3”即:生命維護監測通道(1号和3号鑽孔)、生命救援通道(井筒和10号鑽孔)、排水保障通道(7号和8号鑽孔);“1”即:輔助探測通道(4号、6号和9号鑽孔)。

具體而言,在“突破圍堵”方面,應急救援指揮部着眼提升井筒清障速度,調整井筒清障方案,增設兩台穩車,采用三層盤布置,上層盤做保護盤,下兩層盤做工作盤,小型雜物用吊籠提升,大型雜物用鈎頭直接提升。事故救援專家組成員、風井清障工作組副總指揮馬智民介紹,在将用于清障的雙層吊籠改為三層吊盤後,每班在井中作業的清障人員由2-3人增加至7-10人,吊盤往返速度也更快,清理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但井下350米處目測有高7米左右的障礙物淤積,清理完成仍需要一定時間。

同時,新開辟了10号鑽孔作為救援逃生通道,截至19日12時,正在平整場地,争取盡快開鑽。将4号、6号和9号鑽孔作為輔助探測通道,用于搜尋失聯人員。截至19日12時,4号鑽孔進尺555米,6号鑽孔進尺480米,9号鑽孔進尺9米。

在“攔截追兵”方面,開鑽7号和8号兩個鑽孔作為排水保障通道。截至19日12時,7号鑽孔進尺28米,8号鑽孔設計放點完成,等待平整場地。

此外,19日國家衛健委派出緊急醫療救援專家組指導笏山金礦爆炸事故衛生應急處置。據悉,該專家組由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安定醫院的重症醫學、營養、神經外科、職業病與中毒醫學、心理幹預等專業的5名專家組成。應急救援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待國家衛健委專家抵達後,将對醫療救助方案進行重新優化,詳細了解每名被困人員的身體狀況,建立單獨健康檔案,明确進什麼食,用什麼藥,提高身體康複針對性。

相關連結:

山東栖霞笏山金礦事故現場又一處鑽孔打通

山東栖霞笏山金礦事故1号救生孔透巷 尚未得到井下回應

剛剛,山東栖霞笏山金礦事故救援孔打通

山東栖霞笏山金礦事故救援孔打通

山東栖霞笏山金礦事故救援孔即将打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