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是如何學習的

學習是孩子的天生能力。如果您的孩子不喜歡學習或學不好,那一定是父母或老師的錯誤。

-1-

什麼是學習?

學習是積累個人經驗的過程。

積累個人經驗有兩種方式:1.直接經驗,即個人經驗(如遊戲、自由探索);2. 間接經驗,即他人的經驗,包括口頭(如聽故事)和書面經驗(如課本學習、課外閱讀)。擁有豐富的直接經驗是獲得間接經驗的良好基礎。

-2-

孩子如何學習?

經驗就是學習。兒童智力的發展來自經驗,而不是知識。發展孩子智力的最好方法是給孩子創造豐富體驗的機會。基于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孩子願意自由探索,如果父母不停下來或打擾,孩子自然可以積累豐富的快樂體驗。

孩子是如何學習的

當孩子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時,助教為了解課本學習、課外閱讀等間接經驗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在成人保護的情況下,讓孩子觸摸裝有沸水的杯子,TA可以自然地發展對沸水危害的了解,進而知道如何識别危險,保護自己。新聞經常透露,兒童被沸水嚴重燙傷,很可能與成年人口頭告訴兒童沸水的危險(間接經驗),禁止兒童觸摸(剝奪他們體驗的機會)有關。

在兒童學習這件事上,成年人往往傾向于重視間接經驗(教科書式的學習,基于問題的戰術),而忽略了直接的經驗,結果往往是培養高分低能量的"好學生",善于課本學習和考試,但缺乏生活經驗和常識,對世界的了解僅限于教科書擷取的資訊。好成績不一定善于學習,有可能善于跟随老師的接力棒進行機械記憶(被動學習),這樣的學習離考試不會有太大用處(所謂與社會脫節);

大人往往缺乏耐心,不能接受孩子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錯誤",急切地告訴孩子"正确答案",期望孩子避免錯誤,直接掌握大人已經驗證過的所謂正确結果。然而,告訴孩子開水一百次的危險,不僅很難讓孩子掌握有用的知識,而且要在父母和孩子之間築起一堵彼此不了解的高牆。

-3-

你怎麼能毀了你的孩子的學習能力?

很簡單,剝奪經驗。

缺乏直接經驗的孩子将難以了解和掌握間接經驗。進入學校(教科書,即間接經驗)後,他們似乎無法在聽力和學習教科書方面跟上有經驗的孩子。這時,很多家長告訴孩子,你隻是學習(課本),而你無所不用擔心的,其實是繼續剝奪孩子體驗的機會。一個缺乏直接經驗的孩子的學習成果就像一個空中涼亭。

除了這種極端的破壞方式之外,生活中還有許多其他隐藏的破壞方式。如:幹擾、打斷、做作業、寫保函等很多充滿"愛(壓迫)"的支援。(得到一個能學習的孩子的方式大同小異,但摧毀孩子學習能力的方式卻因家庭而異)

-4-

如果孩子厭倦了學習怎麼辦?

好消息是:孩子可以表達一種疲憊,表明TA仍然想做自己。TA不喜歡學習,隻是因為他們沒有做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或者他們不喜歡老師,或者他們在學校的人際關系有問題,或者出于其他原因。父母隻要能接受自己的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以體貼的态度而不是權威的态度去分析孩子的困難,找到解決辦法,鼓勵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孩子也能發展好。

還有一種孩子對大人很懂事。努力學習,但結果總是不高。這種好學生壓抑自己的内在需求,不敢發展自己的興趣,甯願冤枉自己,不敢挑戰權威。好老人,逆向服從是TA的性格特征。除非大人意識到并不斷鼓勵他們的孩子傾聽他們内心的聲音,否則這樣的孩子一輩子都會被掩蓋。

學校對學生的評價體系有一些特點,比如:老師更喜歡聽話的學生(這是人性的弱點,不是老師獨有的),過于注重課本學習,考試成績在學校表現中占了太大的比重,讓學生很多隐藏的長處被忽視了。很多孩子可能做得不是很好,不善于跟随老師的接力棒,但是有一些非常寶貴的品質,比如善良、勇敢、堅強,這些優秀的品質如果老師能看到和鼓勵,孩子成長的價值将是無價的。一個在考試中表現不佳的學生和一個不聽話的學生,并不意味着這個孩子一定是個壞男孩。給孩子貼上各種負面标簽是簡單、粗魯和不負責任的。

成年人傾向于承認一個死胡同:良好的學習等于好的工作,好的工作等于幸福;面對令人讨厭的考試成績,父母往往先忍受,再忍,直到火山爆發,最後進行休克治療。學習問題擴大到成長問題,孩子的問題就變成了家庭問題。

學習是孩子的天生能力,在愛與自由的環境中,孩子的自然學習能力會引導助教找到自己最耀眼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