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男孩子别哭,要勇敢!”不要再對男孩貼标簽,小心傷孩子于無形

作者:兒童注意力關愛組織

兩天前,我看了一部加拿大短片《男孩不哭》(Boys Don't Cry),這意味着男孩不會哭。

這部短片主要是關于一個男孩的成長,總是不斷接受教育:

"男孩不哭,男孩應該勇敢。

從影片一開始,就是一個哭泣的男嬰,母親輕輕地搖晃着寶寶,告訴他:

"沒事的。"

于是寶寶慢慢地停止了哭泣。

“男孩子别哭,要勇敢!”不要再對男孩貼标簽,小心傷孩子于無形

當男孩長大後可以自由地玩耍時,成年人反複教他如何做一個男人。

例如,當他玩玩具時,他不知道該怎麼做。

大人告訴他:

"用你強壯的肌肉把它撿起來。

“男孩子别哭,要勇敢!”不要再對男孩貼标簽,小心傷孩子于無形

當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面對同學有點害羞,不知道該如何做好,媽媽告訴他:

"你得再勇敢一點!"

有時甚至要求男孩:

"請你做個大男孩嗎?"

“男孩子别哭,要勇敢!”不要再對男孩貼标簽,小心傷孩子于無形

當父母吵架時,他們很少考慮到男孩内心的恐慌和不安。

因為男孩子不能擔心害怕!

“男孩子别哭,要勇敢!”不要再對男孩貼标簽,小心傷孩子于無形

男孩不能太軟弱。

男孩不能軟弱。

男孩不能太膽怯。

男孩不能被侵犯。

男孩不能在弱勢的一面看到。

......

看完短片後,我瞬間開始為這個男孩感到難過。

我們總覺得男孩長大後要成為世界的男人,不能動而泣,困難要變強,更有責任心。

然而,在這種性别刻闆印象中,我們忽略了男孩的内心,還需要釋放負面情緒,還需要柔和的愛來包裹。

當我們繼續用"男孩不能......"來限制孩子時要求,我們實際上是在傷害孩子。

因為負面情緒無法釋放,緩慢積累成為定時炸彈。

就像片中的男孩一樣,他終于忍不住情緒,向對方揮舞着拳頭。

“男孩子别哭,要勇敢!”不要再對男孩貼标簽,小心傷孩子于無形

心理學家指出:

傳統文化中對男性的刻闆印象阻礙了男孩成年人自己的情緒,也阻礙了男孩的情感發展。

這種錯誤的情感教育使男孩遠離健康的溝通,情感認知和表達。

雖然男孩和女孩之間有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差異,但他們也需要父母的了解和照顧。

在某種程度上,男孩比女孩更需要父母的照顧。

"男孩的大腦發育比同齡女孩慢,男孩的情感依戀需求比女孩更強,從生理和心理的角度來看,男孩需要更多的照顧,皮膚需要更多的觸摸。

隻有當男孩們得到足夠的關心和愛,他們的心才不會變成情感的沙漠,而是充滿溫暖和陽光。

有一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我輔導我的孩子做家庭作業時。

當時孩子剛上國小三年級,随着學習科目的增加,學習内容難度大,孩子的學習狀态不是很好。

每次你做數學,你都會選擇簡單的事情去做,而困難的事情就在那裡。

爸爸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計算方法,克服問題,給孩子講了很久的計算方法,但是孩子剛才明白了,下次遇到疑難問題就不被引用了。

一旦孩子放學回家後花了2個小時沒有完成一頁計算題,心裡開始擔心,但越是焦慮越難完成,是以忍不住哭了起來。

“男孩子别哭,要勇敢!”不要再對男孩貼标簽,小心傷孩子于無形

父親一看到,就忍不住對孩子說:

"遇到小女孩,你怎麼哭?"

孩子聽後哭得更厲害了,爺爺說了一句更殘忍的話:

"你真的想成為一個愛哭的小女孩嗎?"

這些話促使孩子大聲疾呼,

"我不是小女孩!"

從那以後,孩子們對數學的興趣就越來越少了,很長一段時間,數學考試成績一直排在班上墊底,這會讓我們深受傷害。

在TED的一次英語演講中,他提到了"學習必須涉及一定程度的失敗,因為失敗具有教學意義。"

“男孩子别哭,要勇敢!”不要再對男孩貼标簽,小心傷孩子于無形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困難,會經曆錯誤、失敗。

遇到困難的問題并克服它們意味着比教他們正确做什麼更有教育意義。

"我們現在面臨的教育環境是一種癡迷于單一答案的文化,"他在演講中說。(我們)希望孩子永遠不要犯錯誤,總是有正确的答案,不要讓他們學習。"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做了一件事,如果它不符合父母或老師的期望,那麼孩子就做錯了事情。

家長和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好的,這樣可以減少成年人的養育煩惱,讓他們更容易。

“男孩子别哭,要勇敢!”不要再對男孩貼标簽,小心傷孩子于無形

而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用性别刻闆印象來評價和懲罰男孩的錯誤,隻會讓孩子失去探索、創造的欲望。

讓男孩在困難中長大,而不是男孩不哭。

父母需要采取一系列行動,給孩子更好的指導,讓他們更好地發展。

傾聽你的孩子

當父母教育孩子時,很容易忽視他們。

父母常說:"男孩要堅強,男孩要大膽,男孩不能哭。"甚至會有父母将孩子的缺點與其他孩子的優點進行比較。

父母應該能夠通過孩子的表達和行為找到屬于孩子的尺子。

比如,孩子英語比較好,數學不擅長,那麼在英語和數學學習進度上,孩子要求的标準就不一樣了。

通過傾聽孩子的聲音,你可以找到這個尺子,這樣你的孩子就可以在識别的基礎上更好地發展。

“男孩子别哭,要勇敢!”不要再對男孩貼标簽,小心傷孩子于無形

抛開性别,接受孩子的錯誤和失敗

家裡有個男孩,我們都希望他能學會堅強、勇敢、開放、堅強,充滿男子氣概。

但我們也希望他能溫柔、細心、體貼,展現大自然的真正之美。

在短片《男孩不哭》中:

"男孩可以非常有愛心。

"男孩可以内向。

"男孩們可能會很難過。

"男孩子可以害羞。

"男孩可以在柔軟的一面看到。

"男孩最終會成為男孩,也許他們還有更多事情要做。

男孩,也隻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也需要父母的陪伴,用愛來養大。

這樣孩子才會有足夠的溫暖心,豐滿翅膀,積蓄勇氣面對未來的風雨,成為世界的人。

教育一個男孩不僅要把他培養成一個"男子氣概的男人",還要培養他的承諾和責任感。

“男孩子别哭,要勇敢!”不要再對男孩貼标簽,小心傷孩子于無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