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号是蠟燭燃燒和吸入呼氣實驗研究
02 談蠟燭燃燒和吸入呼氣實驗的研究
思維導圖

知識梳
知識點到科學探究
(1) 化學與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的許多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實驗獲得的。
(2)科學探究
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通過實驗和觀察,記錄和分析實驗現象,我們可以發現和驗證化學原理,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獲得新的化學知識。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提出問題→猜測和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和讨論→反思和評價→表達和交流。
(3)觀察和描述現象
反應前:觀察反應物的顔色和狀态。反應時,觀察發生反應所需的條件(是否需要加熱或其他附加條件)。
反應:發生的現象(是否有降水,氣體産生,是否有光,熱或顔色變化等)。
反應後:觀察所生成材料的顔色和狀态。
這些例子是精心制作的
1.測試台上有一包黑粉,為了驗證火藥是否為鐵粉,有同學建議在火藥上放磁鐵。這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 )
A. 猜測假設 B. 收集證據 C. 設計實驗 D. 得出結論
答:C
2. 化學研究的基本和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 )
A. 學習先前的結果 B. 研究 C. 實驗 D. 診斷
及時演練
1.美元硬币具有銀白色的金屬光澤,一些學生認為它可能是鐵制成的。在讨論中,一位同學說:"我們可以拿磁鐵把它吸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屬于科學探究()
A. 做出假設 B. 觀察現象 C. 設計實驗 D.得出結論
2.體育課抛出鉛球活動後,同學們讨論了"鉛球"的制作材料,有的學生認為"鉛球"是鐵做的,從實驗室借來磁鐵把它吸起來。"吸吮"的過程屬于科學探究
A. 提出問題 B. 進行猜測 C. 進行實驗 D. 得出結論
"答案"借用了實驗室磁鐵吸力,屬于實驗的科學探索環節,是以C是正确的;
蠟燭上的知識點二和他們燃燒的探索
探索一對蠟燭的實驗及其燃燒
1.背景:二氧化碳氣體會使澄清的石灰水渾濁
2.實驗過程:
(1)點火前:觀察顔色、狀态、形狀、硬度、氣味、密度、溶解度等。
(2)點燃蠟燭:
(1)觀察幾層火焰,哪一層最亮,哪一層最暗?
(2)把火柴梗平放進火焰裡一秒鐘,拿出觀察,能說明什麼問題嗎?
(3)用幹燒杯遮住火焰的現象是什麼?怎麼了?
(4)注入澄清石灰水的現象是什麼?怎麼了?
(3)熄滅蠟燭:我可以點燃白煙嗎?
3.現象記錄:
<col>
探索步驟
現象的觀察和描述
點火前
燃燒時
滅火後
4. 化學學習的特點:
(1)注意物質的性質,如顔色、氣味、狀态、硬度、密度、熔點、沸點、溶解度等。
(2)注意物質的變化,如蠟燭的融化、凝固、燃燒現象和新物質的形成。
(3)注意物質變化的過程及其現象,對物質變化前、變化中、後現象進行詳細的觀察和描述,進行比較和分析,得出正确的結論。
1.在下面對石蠟性質的描述中,錯誤是( )
A.石蠟是一種無色,無味和堅硬的固體B.石蠟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
C.石蠟熔點低,熱易熔化成蠟油 D.石蠟易燃,用二氧化碳和水燃燒
答:A
2. 蠟燭自然探索實驗現象的誤報是( )
A.蠟燭燃燒産生的氣體會使澄清的石灰水渾濁
B.蠟燭通過熔化過程燃燒
C.點燃蠟燭剛用火柴熄滅時的白煙,蠟燭可以再次燃燒
D.蠟燭在空氣中燃燒時會産生二氧化碳和水
3.同學把蠟燭放在一個充氧的圓筒裡燒了一下,發現瓶子的壁上充滿了水霧,碰到瓶子壁的手感覺很熱。由此,他得出了以下結論,您認為這與這個實驗不符。
A.蠟燭燃燒釋放熱量 B.蠟燭燃燒産生二氧化碳
C.蠟燭用水燃燒産生D.蠟燭在氧氣中燃燒
回答: B
4.在下面的蠟燭燃燒實驗中,對實驗現象的描述不正确( )
A.實驗1中,蠟燭火焰逐漸熄滅 B.實驗2白瓷闆表面無明顯變化
C.實驗3外火部分的火柴柄首先變黑 D.實驗4 燒杯的内壁由水霧産生
5.科學探究實驗不能反映化學學科的特點。
A.關注物質的性質 B.關注物質的使用
C.關注材料變化 D.注意材料變化的過程和現象
1. 在下面對石蠟性質的描述中,錯誤為 ( )
A.石蠟是一種無色,無味,堅硬的固體
B.石蠟熔點低,熱易熔化成蠟油
C.石蠟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
D.石蠟易燃,燃燒時會發光并加熱
2. 蠟燭燃燒時現象的正确描述是( )
A.蠟燭燃燒産生二氧化碳和水
B.蠟燭燃燒以散發熱量和黃色火焰
C.幹冷燒杯的内壁上有白煙,上面覆寫着蠟燭火焰
D.蠟燭燃燒産生的二氧化碳會使澄清的石灰水渾濁
3. 一位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以下調查。請填寫以下空格:
(1)拿一根蠟燭,用刀切一小塊,放在水中,蠟燭漂浮在水面上。結論:石蠟的硬度高于水的密度。
(2)取出後約1s将火柴梗放入蠟燭(如圖)的火焰中,可以看到第一次燃燒的火柴梗。結論:蠟燭火焰的溫度最高。
(3)然後将幹燥的燒杯覆寫在蠟燭火焰上,然後出現燒杯的内壁。取出燒杯,迅速将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燒杯中,振蕩,澄清石灰水。結論:當蠟燭燃燒時,"化學"或"實體"(可選的"化學"或"實體")發生變化。
答:(1)不溶性小 (2)外火 (3)水霧渾濁水和二氧化碳化學
4. 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1)點燃蠟燭後,電子秤數逐漸縮小。蠟燭的減少品質(填充"大于"等于"或小于")是燃燒後所得材料的總品質。
(2)用玻璃杯快速扣住燃燒的蠟燭,保持杯子口浸入水中,最後将液體表面填充到杯子中(用"高于"或"小于"填充碗)。
答:(1)小于(2)以上
5.蠟燭(足夠)在裝甲封閉裝置中燃燒以熄滅,并通過儀器測量瓶子中氧氣含量的變化,如圖B所示。以下判斷是正确的( )
一個。在過程B期間,機關中物質的總品質正在減少,當氧氣濃度低于一定值時,蠟燭不能燃燒
C.蠟燭熄滅後,瓶中隻剩下二氧化碳氣體 D.在蠟燭燃燒之前,裝置中隻有氧氣
回答: B
更多精彩内容,點選閱讀原文下載下傳
材料預覽
點選閱讀原文下載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