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點上床睡覺,早起。
溫/何
"如果你遇到你的前任呢?"
"與前任偶遇的心情如何?"
和前任分手後,我經常會想起這兩個問題。
也許人們覺得,在思考了如何處理這種情況之後,當你遇到時,你可以做出"完美"的反應:慷慨而不尴尬。
但所謂的偶遇,就是你出乎意料地發生的時候。
比如,我以為我們剛過暑假,我們幾乎不再上學了,穿着樸素的面孔和油頭,穿着睡衣拖鞋去大學超市買衛生巾,前者走在前面,抱着現在的女朋友。
我短視和不被看見的我,在他們走近看是誰之後,但這次沒有機會轉身逃跑。
我隻能硬起頭皮,用專業的微笑向他打招呼:"嗨。"
他自然而然地向我揮手,就像一個普通的朋友一樣。
但我甯願他隻是假裝沒有看到我。
因為在我的了解中,普通的朋友是平凡的,因為不重要,也不在乎,有的你不一樣。
我回頭看了看他們的背影:女孩幾乎比他矮了一個頭,和他站在一起是夫妻倆的"最佳身高差",兩個人的手十根手指扣着,說話一頭朝上鞠躬,确實是一幅很美的畫面。
于是我打開微信通訊錄,在我星光熠熠的朋友中找到了他,并删除了它們。
我們和平地分手了。
也許是因為太平和了,也許是因為我們再也沒有見過面,分手後可以像"好朋友"一樣相處:
聽到一首好歌會彼此分享;
課堂上由老師指着回答問題會互相吐槽;
甚至有時聊天的時間跨度也可能從"早安"到"晚安"不等。
這就像不分手一樣。
當他與我分享一首歌時,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林的"你一個人是不可替代的"。
在進入這首歌之前,林在獨白中的最後一句話是:"這首歌是給現任者的。"
雖然他說了,他隻是覺得這首歌很好聽。
但仍然會給我一種,我們仍然會在一起畢竟幻想。
我确實陷入了一種錯覺,即當我遇到我的前任時,我想變得慷慨,隻是因為我想表現得像我們之間從未發生過的分手一樣。
在這段關系中,我們都沒有彼此分開。
張愛玲說,分手後也可以因為兩個原因成為朋友,一是因為沒有真正的愛情,二是因為至少有一方願意默默地為對方付出。
但感情不是數字,不是提出答案的正确公式法則。
更重要的是,沒有人能定義什麼是正确的,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認為他們是對的。
而我陷入了這種誤區,堅信他和我屬于第二種情況,我們是默默地為對方付出代價的。
這次邂逅是我們分手後的第一次重逢。
事實上,我想象過很多我們見過的場景,比如遇到他在操場上散步,在去餐廳的路上遇到他,或者選擇同一個公共選拔班,當你進入教室時一眼看到他,等等。
但我唯一無法想象的是,他會以偉大的本性迎接我,拿着他的禮物。
那一刻我很失望,但也意識到是時候放棄了,但也有一點松了一口氣。
因為這樣帶着一線希望卻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等待,實在是太累了。
我也終于明白了,他可以像好朋友一樣和我聊天,隻是因為他真的完全放下了。
當我去聽"你是唯一一個不能取代你的人"這首歌時,我看到一條評論:你最好删除我,否則我總是想和你說話。
這句話實際上意味着我不想再指望你了。
繼續往下看,發現這首歌所屬的專輯被命名為:
在音樂會之前。
我從沒想過我與他的離别會發生在團聚中。
也許是因為我們習慣性地認為離別是悲傷的,重逢是幸福的,是以兩者不可能同時出現。
事實是,有些離别隻能在團聚中發生,隻有在那一刻你才意識到:是時候說再見了。
有人可能會認為,删除前一個行為意味着不放手。
但是删除前任的目的不是告訴自己你已經放下了,而是告訴自己:
不會再有期望了。
林書豪将歌曲《You Alone》定義為一首為現任者而作的歌曲,但最終将其收錄在專輯《Give the Concert Before》中。
仿佛在對他的前任說:"沒有什麼可過去的,過去是不可取的,最終會把我當成别人看得'不可控'。
是以,不要糾結于你現在是否放下它,隻要知道你已經做了一些事情,這就足夠了。
其餘的,隻要給它時間。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