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藍湖大咖訪談」美圖設計經理黃毅:使用者體驗設計的分析與思考本期大咖:黃毅使用者體驗設計1設計體驗與使用者連接配接2美圖的使用者體驗設計3使用者體驗的基礎與卓越4使用者體驗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設計行業的職業選擇在行業中實作更多價值1團隊文化的重要性2産品設計師的價值提升3實作自我成長的方法

作者:藍湖産品設計協作平台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101">本期大咖喱:黃毅</h1>

16年産品設計經驗,曾就職于國美線上、JD.co、百度、360保安等網際網路工廠,目前是美國地圖商業産品體驗設計部進階設計經理。

「藍湖大咖訪談」美圖設計經理黃毅:使用者體驗設計的分析與思考本期大咖:黃毅使用者體驗設計1設計體驗與使用者連接配接2美圖的使用者體驗設計3使用者體驗的基礎與卓越4使用者體驗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設計行業的職業選擇在行業中實作更多價值1團隊文化的重要性2産品設計師的價值提升3實作自我成長的方法

在産品内容越來越同質化的背景下,使用者體驗設計的價值不言而喻。毫無疑問,成長為一名出色的使用者體驗設計師需要時間,精力和努力。但其實不管"使用者體驗"能否被"設計",既然你試圖改變或影響使用者體驗,那麼這類工作必然涉及到産品的很多方面,既有宏觀的,也涉及到産品的預規劃、設計、開發、測試和疊代過程,但最重要的是使用者。

在這次采訪中,我們邀請了美圖進階設計經理黃毅小姐,分享了他對使用者體驗設計的見解,以及團隊文化、品質提升和職業選擇的内容。相信無論是為設計從業者工作幾年,還是設計白,都會很有成效。

< > h1級的使用者體驗設計""pgc-h-right-arrow"data-track"</h1>

<"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10">1連接配接使用者的設計體驗</h1>

「藍湖大咖訪談」美圖設計經理黃毅:使用者體驗設計的分析與思考本期大咖:黃毅使用者體驗設計1設計體驗與使用者連接配接2美圖的使用者體驗設計3使用者體驗的基礎與卓越4使用者體驗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設計行業的職業選擇在行業中實作更多價值1團隊文化的重要性2産品設計師的價值提升3實作自我成長的方法

首先,使用者體驗設計符合人體工程學,1995年認知心理學家和設計師Don Norman創造了"使用者體驗"一詞;從人機界面設計師開始,我一直在思考在每個階段什麼是好的使用者體驗設計。

從字面上看,"使用者"是目标,"體驗設計"是手段,我了解使用者體驗設計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用設計體驗的表達來連結與使用者的關系。

那麼,設計體驗是如何将使用者聯系起來的呢?

比如,從遠近而來的一個朋友,首先,遠見卓識:性别、着裝、身高、膚色等,這屬于視覺層,然後接近:聲音、性格、肢體語言等,這屬于互動層,最後得出結論:高價值、快樂溝通、好人等,這屬于滿足層。

以上對一般設計過程的基本描述,"人"是指産品,"遠距離和近處"是指設計過程和思考角度,"感覺"是指使用者滿意度。

一個。可視層

産品的視覺體驗層 - 視覺設計

b.互動式圖層

體驗層 - 産品使用過程中的互動式設計

c. 滿意程度

産品基本體驗層 - 使用者研究

<2-map > h1類"的使用者體驗設計"pgc-h-right-arrow"data-track".22.2."</h1>

「藍湖大咖訪談」美圖設計經理黃毅:使用者體驗設計的分析與思考本期大咖:黃毅使用者體驗設計1設計體驗與使用者連接配接2美圖的使用者體驗設計3使用者體驗的基礎與卓越4使用者體驗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設計行業的職業選擇在行業中實作更多價值1團隊文化的重要性2産品設計師的價值提升3實作自我成長的方法

以The Map的商業化為例,我們支援三大商業業務(廣告、增值、金融)的體驗支援,工作流程沒什麼特别的,但在廣告業務中,因為我們同時負責多個平台的設計,為了設計語言的統一,我們實作了一個系統。多種體驗設計方法,注重設計平台的建設,強化元器件庫、設計文檔、基礎設施共享資源、标準基調,在多元化設計的同時,不離開主架構,保證設計語言的統一性和個性化。

<3使用者體驗的基礎和卓越> h1級""pgc-h-right-arrow"data-track""24"</h1>

使用者體驗基線 我的了解是,保證使用者體驗穩定性的系統架構是進一步體驗更新的基礎。

目前,由我們的設計中心作為頂層設計,建立"多端設計/互動規範、共享資源、多端元器件庫"作為基準支援,保證基本體驗的一緻性和效率,設計品質由UE/UI稽核控制。

在我看來,設計是好是壞都沒有衡量标準,仁慈的人看到仁慈的人看到的智慧,相信我們都在心裡。一位優秀的使用者體驗行業從業者,我看重設計的遺憾。

優秀的使用者體驗設計師,作品有趣、有趣、誠實,在思考(設計理念)、技巧(基本技能)、整理(亮點)、語氣(個性)、節奏(規範),每一點都恰到好處,即隻是感覺好,值得尊重。

<使用者體驗>h1級"的機遇和挑戰"pgc-h-arrow-right-data-track""29"</h1>

目前,國家戰略的大方向是全面推進網際網路+,建構數字經濟新趨勢。

根據《中國使用者體驗産業發展報告》,93.9%的使用者體驗從業者集中在22個行業,前六名分别是:網際網路、廣告創意、電子商務、生活服務、物聯網、人工智能。

設計師增長最快的是廣告創意3.7%,數字娛樂,生活服務,2.7%,物聯網,2.6%,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1.3%;

增長最快的排名是今年物聯網4 last 9;人工智能今年6強10強;

設計師在廣告創意和數字娛樂方面的滿意度最高,在金融、教育和硬體方面的滿意度最低。

以上三維趨勢我的感覺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在全行業的影響逐漸擴大,技術驅動的影響設計體驗更新,中台設計賦能産品生态,人機互動多樣化,這些都是挑戰和機遇。

<設計行業>職業選擇>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103 英寸</h1>

「藍湖大咖訪談」美圖設計經理黃毅:使用者體驗設計的分析與思考本期大咖:黃毅使用者體驗設計1設計體驗與使用者連接配接2美圖的使用者體驗設計3使用者體驗的基礎與卓越4使用者體驗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設計行業的職業選擇在行業中實作更多價值1團隊文化的重要性2産品設計師的價值提升3實作自我成長的方法

設計,在英語中稱為設計。除了設計之外,您還可以表達規劃。

職場的職業規劃一直很重要,如果你想不斷進步,你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向,并繼續朝着這個方向努力。

結合使用者體驗趨勢,以下幾點可能對您有所幫助:

1. 工作構成

目前,使用者體驗職位包括互動設計、視覺、使用者研究、品牌設計、工業設計、前端開發、團隊管理、項目管理和産品。

建議在自身職業的基礎上比對相應的崗位,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運用。

2. 雇傭意向

大型科技公司在穩定性(成就感)、學習環境(階梯)、薪酬制度(固定加薪)、平台影響力(知名度)等方面均有一定優勢。

3. 招聘需求

由于疫情和新技術在數字經濟中的影響,企業招聘更加嚴格,中小企業招聘數量減少,大型企業招聘數量增加。

4. 能力要求

要求以人才多元化、整合化、專業能力為中心,同時重視溝通、協作。

以上4點貫穿了"新人、成長、成熟、衰落"的職業生命周期,并關注針對特定人群、相似産品的生命周期。

對于新人來說,在職場上,無論新人還是長期入駐,選擇優勢更強的企業都比較好。深耕設計,長闆能力成為核心競争力和亮點,然後根據興趣和能力,尋找未來的方向。

<"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104">,在行業中實作更多價值</h1>

<>1類"pgc-h-right-arrow"data-track"的團隊文化的重要性。</h1>

「藍湖大咖訪談」美圖設計經理黃毅:使用者體驗設計的分析與思考本期大咖:黃毅使用者體驗設計1設計體驗與使用者連接配接2美圖的使用者體驗設計3使用者體驗的基礎與卓越4使用者體驗面臨的機遇和挑戰設計行業的職業選擇在行業中實作更多價值1團隊文化的重要性2産品設計師的價值提升3實作自我成長的方法

目前,美國平面商業産品體驗設計團隊倡導:邊走邊唱,喜歡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優酷洋芋,阿裡娛樂的前身,也是我職業生涯中最喜歡的公司之一。2012年,我經曆了兩家上市公司的合并,深深體會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

邊走邊唱

是洋芋的核心價值觀之一,表達方式是:興趣與事業完美結合,快樂工作;

和你喜歡的人一起做你喜歡的事情

是優酷的核心價值觀之一,表達方式是:共同實作生活和工作;

隻有積極的文化,團隊才有凝聚力和方向性,打造團隊更有意義。

這反映在:

一個。多元化的人群

新的網際網路設計已經成為主流,單一技能遠遠不足以滿足目前的需求,基于人工智能、大資料、雲計算的商業模式,帶動了設計的發展。

結合公司的業務,提升使用者體驗次元是一個大趨勢,豐富團隊配置,每個人的共同點都能産生共鳴帶來穩定,差異點可以産生創造性的突破,然後又能和大家一起進步,就像找個新家一樣。

對于成員來說,有共同點的合作夥伴有更多的粘性和支援性,有差異的合作夥伴有更多的互補性和擴充性。

b.開放的溝通回報

倡導切合實際的溝通方式,不單獨攜帶,不持有,互相溝通除了了解項目進度外,還要深入了解成員的心态,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增強信任。

c. 透明的協作方式

協作的絲滑流暢、結果、透明的協作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記得剛管理過Map商業産品設計團隊,溝通機制好,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對方,部門吐槽認真。

調整:

内部協作

利用項目協作平台,利潤中心作為一個層次,同步項目、版本、設計/UE/還原等資訊到平台,所有成員都能看到;Gant圖是一個項目協作平台,可讓您在時間軸上檢視每個人的進度,經理能夠合理地安排他們的工作,成員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目标和效率。

外部協作

采用項目管理平台,所有需求由産品建立需求,較長的描述和補充需求内容,統一分發給我,由我統一分發成員。

d. 梯隊式組織結構

建立一個團隊,以主要/次要角色共同處理項目;

建立導師制度,幫助和協助新人;

成立設計委員會,進行推廣、标準評審;

<2位産品設計師的價值<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81"</h1>

在國外,很多優秀的企業都是由設計驅動的,國内設計師普遍話語權低。這種現象普遍存在,其核心原因是它沒有直接産生商業價值。現狀是,使用者體驗隻能解決外觀問題或單一問題,設計組織結構不獨立,項目排程緊張,優先壓縮設計排程,不參與産品技術需求讨論,不能沉澱,同時存在專業天花闆不高, 随着時間的推移,聲音不高。

雖然目前國内倡導"技術驅動價值創造",尤其是人工智能、大資料、雲計算的興起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較大,但也推動了設計的發展。

從開發的角度來看,設計師應該更新到産品設計師,可以朝着以下幾點努力:

設計師需要共同努力,扭轉思維,拓寬産品設計範圍(多角色能力);

加強品牌設計與業務深度融合(産品定位與品牌設計整合);

提升設計師的定位和标準(全聯深度參與産品);

鼓勵多元文化,創造性的差異(突破看似好的設計);

舉辦專業設計行業峰會(宣揚前沿設計理念,提升行業影響力),共同做得更好。

<自生長的方法>h1級""pgc-h-right-arrow"data-track-track.90"</h1>

設計是唯一能讓我繼續前進的東西,它給了我力量,我想做得更好。在旅行開始時幾乎沒有經驗,當時資訊沒有得到發展,基本上是通過摸索前進。

第一階段

主要是容量沉澱,為了提高長闆,在保證自身設計品質的同時,注重圖示設計、形象IP設計、設計方法,作品往往被推薦在設計平台首頁,圖像IP申請國家版權,方法論開始結合項目實踐,效果明顯飽滿, 增長迅速。

第二階段

從優酷洋芋開始,這是一個管理角色,有一半的管理和設計工作,而且非常繁忙,專注于生産力,時間管理和人員管理之間的平衡。

現階段

專注于細粒度營運管理,團隊最多約70人,涵蓋設計、互動、研究、客戶體驗、品牌、營運設計,思考使用者體驗設計如何與商業産品平衡,畢業于中國科學院人工智能心理學專業,拓寬設計思維次元。

自我成長和提升,并不比此時此刻的誰更強大,也不比誰吞下呼吸的時間更長。

本期《藍湖大咖喱專訪》就在這裡,感謝黃毅老師的分享。相信通過這次采訪,對使用者體驗設計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受,我們有什麼問題和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