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巴山區養出“富硒”大閘蟹

作者:金台資訊

來源:人民網-陝西頻道原稿

秦巴山區養出“富硒”大閘蟹
秦巴山區養出“富硒”大閘蟹
秦巴山區養出“富硒”大閘蟹
秦巴山區養出“富硒”大閘蟹

2021年9月22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暨陝西康漢水魚收獲"十城百城聯展"消費者援助活動在陝西省漢陰縣東河水庫舉行,農業和農村廳副廳長蔡斌宣布啟動活動。

"對蝦共養殖",養殖戶有了增收新模式,循環"賦能"生态育種,打造"黃金鍊"、農業新品牌,秦巴山漢陰養殖富硒螃蟹......

近年來,陝西省加快發展水稻和漁業綜合養殖,促進冷水魚産業轉型更新,促進大規模水面生态養殖健康發展,漁業産業結構不斷優化,漁業高品質發展穩步提高,水産品産量穩步增加。陝西水稻捕撈總面積已超過15萬畝,逐漸成為農民緻富的新産業。

"對蝦共養殖"進入收入增長新模式

過去,遊客因為"蓮花"而來;千畝荷池、稻蝦共養殖已成為安康漢音的網紅牌之地。

"此前,蓮花價格對市場環境影響不大。為了保住荷花池,幫助養殖戶增加收入,雙奶鎮硒蓮花農業專業合作社摸索出了一條在田間養殖小龍蝦的路。雙奶村的村民楊義勇正在采摘剛打撈起來的小龍蝦,現在在一家合作社工作,年收入超過4萬元,加上比在國外工作容易得多的紅利。

2018 年底,漢陰縣業鎮将在千畝荷池的基礎上不斷更新改造,逐漸建構集種植、育種、觀光、休閑為一體的循環農業經濟。為發展"對蝦共養殖"産業,三個共建村建立健全多惠分享機制,共同解決土地、水、技術、營銷等問題。

為了解決營銷問題,雙奶村和集鎮社群聯合成立了硒蓮花農業專業合作社,與江河村成立了當地産品合作社,實行統一品牌、統一價格、統一技術、區塊管理、區塊結算的"三統一、兩塊"管理模式,并與分江水養殖公司簽訂了"訂單銷售"協定。雙奶村通過發展"對蝦共養殖"産業,村民家庭年收入增加800多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從原來的不到5萬元增加到現在的20萬元。

走進永豐生态家庭農場,系統的立體生态循環利用模式引人注目。從業人員介紹,養殖場全部采用生态循環養殖模式,在池塘養殖區建立魚菜共生體系,通過高密度水産養殖技術和蔬菜無土栽培技術的結合,使養殖的魚排洩物施肥蔬菜,并水培蔬菜淨化魚塘水質,進而形成小環境生态系統的良性循環, 最大限度地生産水産品和蔬菜,也盡量減少水污染,平均增加4000-5000元/畝。

"水果種植區使用果樹雞的繁殖模式,以避免肥料對土壤的負面影響,并在獲得優質土壤雞的同時解決果樹營養不良問題。介紹從業人員。

秦巴山養殖"富硒"螃蟹

漢陰縣扶貧産品展區現場設立,小龍蝦、富硒薯片、金桃子...精美的特色産品吸引着顧客和群衆的圍觀。漢陰縣代理縣長陳永樂說,漢陰縣1000萬畝富含硒糧油和蔬菜生态有機物,猕猴桃由于長度輕盈甜美,香味濃郁,以漢陰玉、白燧石湯為代表的全省食品是衆所周知的...

"我養了西北地區富硒蟹......"就是把螃蟹介紹給商家和客人叫胡小平,是平涼鎮清河村的村民。今年是他培育螃蟹的第三年,螃蟹不僅長出"頭",而且品質也有所提高。

"你看,像我這樣的大蟹箱是668元一個,大概4斤。他為現場記者計算了一筆錢:"我養了10畝螃蟹,每畝約700隻。比如一個大門蟹四兩隻,按100元一斤來計算,我今年可以賺到近20萬元。"

活動現場,漢銀東河峽公司、安康漢水魚集散中心等4家漁業企業在現場簽訂了安康漢水魚購銷協定。東河水庫還開展了漁業增殖和放生活動,共有10萬多條過濾魚苗,如花白蛞蝓。

水稻與漁業一體化物種發展新産業緻富

"今年上半年,安康水産品産量21.7萬噸,漁業經濟總産值10.34億元,分别同比增長1.94%和18.85%。"安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偉說。

"2021年,全省投資2100萬元,開發水稻和漁業綜合養殖面積5萬畝,總面積15萬多畝,逐漸成為農民緻富的新興産業。陝西省農業農村廳水産水産局局長趙毅說。

趙毅介紹,下一步,陝西水稻捕撈綜合養殖以稻蝦、稻蟹兩種生産模式為重點,優化産業布局,延伸産業鍊,提高附加值。陝北未定河集中發展苗種養殖和蟹養殖為主的稻蟹,包括濮陽、景邊和沿海南木灣、撫仙等地。漢中、安康、山格洛專注于稻蝦養殖的發展,關中注重小龍蝦養殖業的發展。

據統計,截至目前,陝西省開發水稻和漁業養殖總面積超過15萬畝,2020年完成水産品生産168.9億噸,今年上半年,全省完成水産品總産量92.3萬噸,同比增長7.22%, 實作總産值34.63億元,同比增長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