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部落客穿便服參觀切爾諾貝利引争議,專家:當地已開發旅遊,需做好防護

極端記者劉勤

近日,一位部落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組切爾諾貝利旅行打卡照片,引起網友争議。

這位部落客說,他與當地的烏克蘭旅行團一起前往"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之一",并在普裡皮亞蒂鎮徒步了三天兩夜,在此期間"蓋革探測器的警報上下波動"。在照片中,她穿着便服,在幾個廢墟前擺姿勢拍照。10月26日淩晨,該部落客回應一名記者稱,她被網友誤解,并作了澄清。

對此,從事全球環境保護工作的專家告訴Extreme News,切爾諾貝利擁有成熟的商業旅遊。是以,他認為,社會上不應該對部落客的行為進行過多的批評,更多的是希望人們對核洩漏造成的長期危害保持警惕,對居民生活永久改變保持共同感受。

部落客在切爾諾貝利拍攝的照片引起争議

最近,一位部落客在一個社交平台上發帖稱,她曾與她的團隊一起前往烏克蘭北部的切爾諾貝利,步行三天兩夜穿過普裡皮亞迪鎮,經過無人居住的操場,醫院,學校,購物中心,監獄,手機信号有時沒有,蓋革探測器的手部發出警報聲,幾個輻射水準高達30 sv, 曾經繁華的城市現在被草覆寫。

部落客穿便服參觀切爾諾貝利引争議,專家:當地已開發旅遊,需做好防護

切爾諾貝利(由有争議的部落客在社交媒體上拍攝)

引起網友争議的是部落客發出的照片。照片顯示,播音員身着便服,在幾個廢墟前擺姿勢拍照。有網友質疑此舉,稱應該穿防護服,有網友評論說,這樣的地方不應該推廣,可能會引起别人的誤解,進而吸引更多的人不正當地去。部落客回複說,大多數時候他都穿着防護服,會在低輻射值的地方尋找穿便服拍照,進去之前,有一個協定告訴自己怎麼穿,帶什麼。

Polar記者發現,該部落客在上面的社交平台上的帳戶顯示,由于違反規則的投訴,該帳戶不再可通路。然而,這位部落客在另一個社交平台上發現了這一事件的詳細說明,稱有很多前往切爾諾貝利的旅行團,遊客需要注冊,必須跟随小組才能進入。她說,目前的切爾諾貝利旅遊路線經過安全測試,但禁區内物品的地面和表面仍然具有很高的輻射值,無法用手觸摸。

部落客穿便服參觀切爾諾貝利引争議,專家:當地已開發旅遊,需做好防護

10月26日淩晨,一位記者聯系了該部落客,稱她需要澄清網友的誤解,然後重新發表了一篇文章,其中她提到切爾諾貝利和普裡皮亞季被允許作為風景名勝進入,當地官員釋出了一項着裝要求,建議遊客穿長袖, 褲子,長筒襪和運動鞋,防護服和鞋套作為可選購買。至于現場訪客的安全,她說,每個訪客都戴着蓋革探測器,該探測器會提醒他們輻射水準過高。她還提到,少數當地居民在普裡皮亞季鎮恢複了生活,從業人員食堂裡有從業人員、穿梭巴士、食堂和午餐。

該地區作為風景名勝區向遊客開放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是蘇聯在今烏克蘭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站,距離烏克蘭首都基輔約130公裡。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遭受了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這是第一起被國際核事故規模評定為第七類的重大事故,導緻普裡皮亞季市被遺棄。發生爆炸的發電站的4号機組被完全摧毀,後來被密封在水泥中,稱為石棺。爆炸發生後,超過8噸的強放射性物質洩漏,塵埃随風飄移,導緻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許多地區受到輻射污染。以4号反應堆為中心的蘇聯政府将半徑30公裡内的大部分地區劃為禁區,疏散居民并用鐵絲網将他們圍起來。

部落客穿便服參觀切爾諾貝利引争議,專家:當地已開發旅遊,需做好防護

八月份通路切爾諾貝利的中國人張偉(化名)告訴《極端新聞》,那裡确實有很多參觀。十年前,烏克蘭政府決定向普通遊客開放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區,他們需要買票才能進入,每個票價,導遊費和門票總計約1000元人民币。

"進入切爾諾貝利必須得到指導,你不能自己去那裡買票。張說,遊客還必須在進入前出示護照并簽署安全聲明,承諾穿長褲,不觸摸隔離區的任何東西,并且不與地面,草地或建築物有任何接觸。

部落客穿便服參觀切爾諾貝利引争議,專家:當地已開發旅遊,需做好防護

"關于危險區域,在當地稱為區域,其外觀與更荒涼和普通的地方沒有什麼不同。即使在區域内也有很多從業人員,包括勞工和便利店收銀員,還有很多狗,隻要不接觸固體,特别是金屬是安全的。張進一步解釋說,并非所有地區都對遊客開放,例如建立的石棺和未完工的5号反應堆,她從當地導遊那裡了解到,這主要是出于資訊洩露的預防措施,而不是出于安全原因。

張還表示,離開切爾諾貝利時,必須通過兩扇測試門,確定它們不攜帶輻射,如果測試不合格,通常因為鞋底有污泥,清除或清潔将沒有問題。

專家建議遊客下車時戴上手套

26日,Extreme News聯系了綠色和平東亞研究總監雷玉軒,雷玉軒根據上述部落客分享的照片分析稱,該部落客的位置是切爾諾貝利地區的禁區(禁區),這裡已經擁有成熟的商業旅遊,對遊客開放,除了核電站和危險建築的範圍外, 理論上是開放的。

雷先生還表示,遊客應該參加切爾諾貝利之旅,并在事先獲得許可的情況下被允許進入。導遊通常是當地的輻射專家,負責整個團隊的行程和建議,通常一個團隊在工廠附近停留幾個小時。"輻射專家會在現場指導遊客去哪裡,去哪裡避開,通常這些群體不需要特别的人身防護,客運路線的輻射基本不會太高,我的印象是,大約1微西弗/小時的水準,有熱點會上下30微西弗/小時。"雷說。

部落客穿便服參觀切爾諾貝利引争議,專家:當地已開發旅遊,需做好防護

受訪者張偉發在社交平台上的圖表

此外,從綠色和平的角度來看,雷玉軒建議遊客下車後戴上手套,進入部分遺迹房間前戴上口罩,儀器響起警報時應停止。"個人認為,不應該對部落格作者的行為進行過多的社會批評,但2000人應該對核洩漏造成的長期傷害保持警惕,并對生活中永久改變的居民感同身受。"雷說。

白俄羅斯荒野保護計劃項目負責人Viktar Fenchuk告訴媒體,切爾諾貝利周邊的全貌尚未完全了解,該地區可能是一個生态"陷阱",在動物進入後存在健康問題。但到目前為止,輻射的影響尚未得到反映。

切爾諾貝利輻射和生态圈保護區負責人Denis Vishnevsky說:"我從未見過兩隻狼或五條腿的齧齒動物。他說,在大多數情況下,輻射隻會降低生物體的存活率,但沒有檢測到異常的形态變化。

欲了解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緻新聞"用戶端,請勿擅自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用付費。24小時熱線027-86777777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