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經濟遭遇自由落體下滑,内部災難形勢愈演愈烈。《印度時報》5月20日報道稱,印度已經面臨複雜的困難,經濟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全球災難在印度國内蔓延,經濟弱小的窮人面臨生存危機,沖突爆發。印度因試圖轉移包括克什米爾在内的幾個邊境地區的國内緊張局勢而陷入困境。印度邊境沖突的惡化也為該國的反叛部隊提供了使國内局勢惡化的機會。據《印度時報》5月20日報道,當地叛軍在印控克什米爾的重要城市斯利那加爆發激烈戰鬥,當地叛軍突然對印度軍隊發動襲擊。
克什米爾最大反叛組織指揮官朱奈德·阿什拉夫·薩赫拉伊(Junaid Ashraf Al-Sahrai)和他的助手在激烈的戰鬥中喪生,但也引發了新的混亂。據悉,大量居民無視封鎖令,湧上街頭,印軍爆發暴力沖突,導緻現場一度失控。印度至少有六個州保持獨立,是以危機後的情況并不令人鼓舞。印度一直善于利用邊境軍事沖突來轉移内部壓力,分散人們的注意力,赢得民粹主義情緒的支援,但這一次,印度在克什米爾等邊境地區煽動局勢的舉措适得其反。印度不僅未能實作轉移沖突的目标,而且面臨強有力的反擊,内部混亂更新。
沒有印度,尼泊爾在有争議的領土上一直很強硬。印度是地區軍事強國,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國有一定的差距,這也是印度總是喜歡采取軍事手段解決問題的根本原因。尼泊爾是南亞山區的一個内陸國家,位于喜馬拉雅山的南麓,東與印度共和國錫金接壤,西與南與印度共和國,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北方邦和北阿坎德接壤。尼泊爾過去在印度的軍事壓力下,在許多方面都屈從于印度。但現在,印度的内部沖突激怒了尼泊爾,修建了一條80公裡長的普萊克河公路,穿過有争議的地區。
雖然尼泊爾的軍事實力和整體實力都遠不及印度,但面對來自印度的直接霸淩,它不再忍氣吞聲,選擇強硬攻擊。據美聯社5月20日報道,尼泊爾官員周二正式釋出了該國政府的新地圖,其中包括西部的卡拉帕尼,利普勒赫和林皮亞杜拉三個地區。毫無疑問,這是尼泊爾對印度霸淩行為的回應。尼泊爾雖然軟弱,但在核心利益上絕對沒有做出任何讓步,這一次将争議地區劃分為地圖是一種非常強烈的表達。事實上,尼泊爾過去并沒有被印度欺負過,這一次尼泊爾已經退出。
尼泊爾派出軍隊離開無人區,向北封鎖印度軍隊,先發制人地占領了争議地區。尼泊爾放棄妥協并表現出強硬路線,值得贊揚。尼泊爾土地管理、合作和減貧部長阿利亞爾發表聲明說,尼泊爾絕不會允許其主權受到侵犯,也不會因為印度蓄意侵犯權益而坐視不管。據天空新聞報道,尼泊爾加強了邊境哨所,加強了在争議地區的巡邏,并阻止印度軍隊向北越過争議地區。據報道,尼泊爾的原則是不要讓印度胡來,首先直接派出Mi17直升機,士兵到海拔5000米的長祿無人區,并在這裡設立哨所,以阻止印度軍隊向北。
毫無疑問,尼泊爾的做法是在領土争奪戰中起帶頭作用,在争議地區占據第一位。在國防研究與分析智庫(IDSA)的線上讨論中,印度陸軍參謀長納拉萬聲稱,外部參與印度與尼泊爾的領土争端顯然是試圖混淆公衆。尼泊爾聲稱,緊張局勢的主要責任在于印度,它帶頭在有争議的領土上修建道路,這顯然侵犯了尼泊爾的利益。事實上,印度一直在采取一些小步驟,例如修建道路,試圖利用有争議的邊境地區。可以說,尼泊爾采取強硬措施,直接派兵占領争議地區,進行巡邏,是一個非常果斷有力的舉動。
印度利用邊界沖突來緩和内部緊張局勢,必須舉起石塊,向自己的腳投擲石塊。印度今天面臨的沖突與以前大不相同,用以前的政策解決這些沖突顯然是行不通的。過去,當印度内部出現沖突時,印度政府在邊境的沖突建設總是在轉移沖突方面發揮作用,因為沖突不那麼尖銳。現在印度不僅面臨災難,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面臨着災難,而且還面臨着經濟快速下滑、貧困人口生活等嚴重問題。可以說,印度目前面臨的沖突非常複雜,簡單的邊界沖突不能轉移沖突。近來,印度蓄意在克什米爾等邊境地區制造沖突和摩擦,不僅是為了轉移沖突,也是為了搬石頭砸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