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斷崖式暴跌:台灣觀光産業變“慘業”

作者:光明網

台北8月20日電(新華社陳凱星、蔣偉)台灣新冠疫情在5月爆發,三級警戒持續了兩個多月,對旅遊業造成嚴重破壞。台灣旅遊廳統計顯示,6月份,中國主要娛樂場所的遊客人數同比下降84.5%,大部分縣市下降90%以上,到金門、媽祖的遊客數量多為零。

疫情的爆發,把台灣的旅遊業變成了一場"悲劇"。事實上,懸崖斷裂的暴跌發生在去年,而今年島上的防疫和突破被撕裂,更是雪上加霜。資料顯示,2019年台灣旅客和出境遊客人數将分别約為1186.4萬人和171.01萬人次,而2020年"潛水"人數将降至約137.7萬人和233.5萬人次,而2021年上半年将超過7萬人和18萬人。

"一年多來,這個行業真的很吃虧!"台灣旅遊業質素保證協會發言人李啟月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據該協會稱,自去年以來,台灣已有60多家旅行社關閉。

台灣80%的旅行社從事出境旅遊,而10%的入境和國内旅行社則由旅行社營運。李啟月告訴記者,國内旅遊規模約為每年1.6億,多為自助旅遊,隻有10%左右會通過旅行社安排,為旅行社賺取微薄的利潤。是以,這一結構性問題對疫情下行業運作提出了嚴峻挑戰。

近日,李啟月拜訪了一位從事出境旅遊業務的前輩。"在疫情爆發之前,他的公司在一棟辦公樓裡有一整層樓,有數十名員工。現在搬到了一個商務中心,租了一個小空間,隻剩下四個人,包括他和他的妻子以及兩名進階幹部。李啟月說,"這樣的旅行社很多,你看看台北松江路、南京東路周圍的那些商業中心,你就知道這個變化。"

為什麼不改用國内旅行呢?李啟月直言不諱地說,行業内也嘗試過,但短時間内就改變談論是多麼容易,很多員工扛不下去就走了。他告訴記者,當局有相關的工資纾困補貼,但冬天太長,很多用人機關實在撐不住。營運商呼籲提供更多的救助,但答案是沒有錢。

"很多行業員工都受到民生的影響,隻能選擇換工作,很多導遊、上司跑去送外賣。李啟月有一次遇到寄件人,恰好是他導遊班的學生,原來日本旅行團,收入不錯。學生說,"真的沒有辦法維持生計。

18日在"台灣旅遊業面臨困難和前景"的座談會上,相關人士表示,台灣已有3700多家旅遊飯店,目前一半關閉,另一半進入防疫酒店,其餘兩到百分之三則在苦苦掙紮。台灣旅遊部門登記的旅遊工作者約4.8萬人次,有1.7萬人領取工資補貼,近60%的員工已經流失,行業現在幾乎全部依靠"自力更生",隻能期待疫苗傳播後的轉機。

台灣三級防疫警戒在7月底下調至二級,能給旅遊業帶來怎樣的"麗都"?景義大學旅遊系副教授黃正聰告訴媒體,遊客到訪景點人數會略有改善,但應該還是不好的,6月份的經濟衰退太大了,估計8月份回升幅度高達2%到3%,前幾年的夏季是旺季, 但今年似乎希望渺茫。現在有希望提高疫苗接種率,當局提出的"振興券"不會拯救旅遊業,也不會期待旅遊業的進一步救助。

李啟月還認為,疫情降級後,旅遊自助遊會逐漸回暖,但旅行社與團遊相關的旅遊仍然難以恢複,一方面餐飲業有相關限制,旅遊車輛不能超過20人,是以去年夏天由于出境遊減少和海島旅遊爆發。

黃先生和李先生都表示,該行業普遍對出境旅遊市場的複蘇持悲觀态度。這取決于台灣和世界各地疫苗接種的進展,李先生說。根據國際機構的報告,恢複到2019年的水準可能需要到2023年或2024年。

"今年下半年,如果台灣疫情保持穩定,國内旅遊市場有望出現小幅反彈,但沒有辦法支撐行業走出困境,我們得勒緊褲腰帶。李先生說,去年以來,救助政策太慢,緊急情況很快,希望更有效率。接線員一直打電話,但似乎不起作用。救助将不得不繼續下去,新的方法還有待觀察。

來源: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