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州塔/小蠻腰的日與夜,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特約攝影師:陳靖文

從本質上講,電波塔的廣州塔,也被稱為"小腰",海拔600米,距離珠江南岸125米。

廣州塔/小蠻腰的日與夜,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特約攝影師:陳靖文

"小腰"與海新沙島和珠江新城隔江相望,自2010年亞運會前完成旅遊導向,兼具廣播電視傳輸、文化娛樂和城市視窗等功能,躍然成為廣州市的新地标,并随着時間越來越深入人心。

廣州塔/小蠻腰的日與夜,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特約攝影師:陳靖文

上周末,超強台風"山竹"的到來,讓很多人在"高高上"和擁有"纖細腰圍"的廣州塔上捏了一身汗。

廣州塔/小蠻腰的日與夜,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特約攝影師:陳靖文

廣州塔的整體網狀漏孔設計,可有效降低塔的重感和風荷載。阻尼裝置是兩個500噸重的鐵制水箱,每個水箱的容量為500噸,靠近電視塔的頂部核心,水箱下方有履帶,以便水箱可以滑動。當塔搖晃時,水箱可以通過傳感器向相反方向滑動,以降低塔的搖晃幅度。該塔的特殊抗震設計可防止7.8級地震和12級台風。

廣州塔/小蠻腰的日與夜,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特約攝影師:陳靖文

選自廣州塔這八年的日夜夜夜,請大家一起來見證這柔軟的恰到好處的"小腰"多彩吧

廣州塔/小蠻腰的日與夜,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特約攝影師:陳靖文
廣州塔/小蠻腰的日與夜,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特約攝影師:陳靖文
廣州塔/小蠻腰的日與夜,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特約攝影師:陳靖文
廣州塔/小蠻腰的日與夜,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特約攝影師:陳靖文
廣州塔/小蠻腰的日與夜,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特約攝影師:陳靖文
廣州塔/小蠻腰的日與夜,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特約攝影師:陳靖文
廣州塔/小蠻腰的日與夜,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特約攝影師:陳靖文
廣州塔/小蠻腰的日與夜,中國國家地理繁體版特約攝影師:陳靖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