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社青海玉樹10月18日電訊(記者張天福文軒)"不發"往往不受歡迎。在青海省河都縣,即使是熱情好客的牧民也會被他們突然在家中探訪的野生動物所困擾。
近日,記者跟随《瀾湄萬裡行》采訪團到三江源國家公園滄江源頭公園所在地河道縣了解生态保護狀況,"人與動物沖突"的話題一直備受關注。
"棕熊闖入居民的家中,我們幾乎每天都會收到幾份報告。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瀾滄江源公園管理委員會規劃财務主管穆永宏告訴記者,棕熊進入居民家中,經常吃酥油、炒面、糖等食物,破壞房屋,還攻擊牛羊,造成重大财産損失,甚至偶爾咬人。類似的現象也出現在野生動物身上,如狼和雪豹。
穆永宏介紹,人們試圖通過放鞭炮、播放音樂等手段趕走棕熊,但随着時間的推移,棕熊也"學得聰明",就連森林警察的警戒槍也不再奏效。近年來,有關三江源國家公園事件的新聞報道并不少見。
人類與野生動物"窄路相遇",可謂驚奇與恐慌并存。一方面,這反映了當地生态環境在強有力保護下的不斷改善,野生動物種群的擴大,生物多樣性的顯著恢複。統計資料顯示,三江源藏羚羊數量已從1980年代的不到2萬隻恢複到今天的7萬多隻,雪豹在三江源核心地區很常見。另一方面,這種現象也對當地居民的生産生活甚至生活構成真正的威脅。
"人與動物的沖突"頻繁發生,有人認為人和野生動物很重要。但其實,生态保護不僅僅是解決如何保護的問題,而是如何處理人與環境的關系。
人和野生動物如何"睦鄰友好"?對此已經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倡議。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第19條明确規定,"凡因保護本法保護的野生動物,造成生命、農作物或其他财産損失的,由當地人民政府賠償。"早在2016年三江源國家公園系統試點正式啟動時,野生動物傷害賠償的實施就是試點的重要組成部分。
穆永宏于2019年引入畜牧保險機制,總補貼85%來自中央、省、縣政府,15%由牧民支付。當地牧民可以獲得狼、熊或暴風雪造成的死亡補償。"應對人與動物之間的沖突是生态保護中的一個難題,地方政府将繼續與科學機構和其他機構合作,探索更好的解決方案,"他說。"
補償機制減少了牧民的損失,提高了他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願。此外,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已将雪豹等野生動物從安全隐患轉變為當地人通過特許經營增加收入的獨特資源。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瀾滄江源公園生态環境與自然資源管理局管理委員會主任倪偉介紹,自特許經營項目實施以來,瀾滄江源公園已接待了98個高端體驗團,300多人進入混合,累計收入為公園牧民增加了收入100多萬元, 公衆實際上享受着國家公園的生态紅利。
"牧民的收入增加了,他們自己的素質也在不斷提高。一些從事生态體驗項目的牧民甚至可以用簡單的英語交流。涅槃認為,生态保護的關鍵在于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生态保護與民生的良性互動,這"将不斷探索"。(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