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的空難發生在降落階段。這是12位機長在駕駛艙拍攝的降落視訊,以飛行員視角感受降落的驚險瞬間。冰山中的狹窄跑道、大霧中盲降、艦載機降落航母、紐約和東京的夜景,100多噸的客機在風中就像一片樹葉,今天就體驗一下做機長的感覺。
在民航界有一個說法是:危險的11分鐘。意思就是飛機加速滑行至升空的3分鐘,和降落階段的8分鐘,是飛機最容易發生事故的階段,也是最考驗駕駛員的時間段。
相關資料統計,客機降落前8分鐘發生的飛行事故,占總飛行事故的50%左右,與起飛後3分鐘發生的事故相加,2項占事故總數的70%以上。
尤其是降落階段,事故比例高達49%,開飛機太難了,這是12位機長降落的瞬間,每次降落都是和死神擦肩而過,看似很美麗的紐約和東京的夜景,但是這背後卻蘊含着無盡的危險,機長手裡的操縱杆上拴着幾百條人命。
波音公司長期調查發現,飛機飛行分為滑行、起飛、爬升、巡航、下降、進近和着陸7個階段,其中起飛和着陸是最危險的2個階段。起飛階段僅占飛行時間的2%,事故率為14%。巡航階段占總飛行時間的57%,事故率僅為6%。着陸階段僅占飛行時間的4%,但事故率高達49%。
飛機在設計之初,主要考慮巡航飛行時的性能,安全、舒适、還要省油,是以巡航階段飛機各部件的狀态是最穩定可靠的。客機一般在平流層飛,因為平流層大氣基本不會垂直運動,大氣以平流運動為主,偶爾亂竄并無大礙,這樣客機就比較穩定,并且平流層水汽、塵埃少,能見度高,還省油。
客機在平流層飛行的時間大概占到57%,如果發生一些事故,飛行員也會有較長的時間化解。飛機起飛和降落階段時間就非常短,比如進近有5個階段:進場階段、起始進近階段、中間進近階段、最終進近階段、複飛階段。
在起飛和着陸階段,客機位于對流層,對流層是大氣的最下層,密度最大,包含整個大氣所有水蒸氣和氣溶膠,空氣運動上下互相對流,天氣複雜多變,看圖10就知道為啥上百噸的飛機,被吹的像樹葉一般了,所有非常的危險。
危險11分鐘不僅指的是情況複雜危險,而且留給飛行員處理的時間極短,就在一刹那間就有可能造成機毀人亡。儀表要同時接收地面航向台、下滑台、信标台等引導信号,飛行員要處理各種突發情況,時刻關注飛機航向、高度等各種資料,是最緊張繁忙的階段。
飛行員在與塔台保持密切聯系的時候,還要精準控制客機的航向和高度,不然就有飛出安全區的危險,引發着陸失敗或空難。飛行員每次起飛和降落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驗。
客機在降落的時候還要面對爆胎、跑道污染、惡劣天氣、中低空沖突、低能見度、鳥擊等,這些都發生在飛機起飛、和着陸階段。2009年1月15日,從紐約飛往北卡羅萊納州的1架空客A320,起飛後就被鳥群“襲擊”,2個發動機都吸進了飛鳥,最後迫降在了哈德遜河,人們站在飛機翅膀上等待救援的照片很經典。
上面的問題和艦載機在航空母艦上降落,真實小巫見大巫,艦載機的起降被稱為“刀尖上舞蹈”,跑道僅有100-200米左右,艦載機在降落時不能關閉發動機,反而要把發動機開到最大,為了是着艦失敗後複飛,并且要精準的勾住阻攔索,這比在陸地上着陸難太多了。#知識迎虎年,開挂一整年##謠零零計劃##客機##飛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