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節的起源
每年的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這是全世界兒童的節日。你知道這個節日的起源嗎?有兩種常見的說法,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健康
第一個語句:
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1925年,中國駐美國總領事帶領一群中國孤兒在舊金山慶祝端午節。那一年的端午節恰好在6月1日舉行,正好趕上上一屆日内瓦會議。
"成長
第二種說法:
1942 年 6 月,德國法西斯黨衛軍包圍了現在捷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格附近的利迪策爾村,槍殺了 140 多名 16 歲以上的男性公民,所有嬰兒和婦女都被送往集中營,90 名兒童被帶到波蘭的集中營(其中隻有 17 人活到戰争結束)。村裡的所有房屋和建築物都被鏟子燒毀或夷為平地。就這樣,一個好村莊被法西斯黨衛軍摧毀了。
為了紀念利迪策村和所有在戰争中喪生的兒童,反對帝國主義戰争販運者虐待和毒害兒童并保護他們的權利,在蘇聯首都莫斯科舉行的民主婦女國際聯合會理事會通過了一項決議,正式規定6月1日為世界兒童節, 國際兒童節,"六一"。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已将6月1日定為兒童節,稱為"國際兒童節"。然而,在歐洲和美國,兒童節的日期各不相同,通常很少有公開的慶祝活動。
"快樂
官方聲明:
兒童節,又稱國際兒童節,每年的6月1日舉行,是全世界兒童和青少年的節日。
1949年11月,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理事會會議上,中國和其他國家的代表憤怒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和反動分子在各國殺害和毒害兒童的罪行。為了保障世界各地兒童的生命權、保健權和教育權,并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将每年的6月1日定為國際兒童節。
在此之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兒童節。1925年,國際兒童幸福促進會發起設立兒童節,英國、美國、日本等國都做出了積極回應,紛紛設立了自己的國家兒童節,英國将7月14日定為兒童節,美國将5月1日定為兒童節。日本的兒童節非常特别,分為男孩節和女孩節,5月5日的男子節和兒童節,3月3日的兒童節。1931年,中國還規定4月4日為中國兒童節。
自1949年設立"六一"為國際兒童節以來,世界各國都廢除了原來的兒童節,統一為國際兒童節。1949年12月,中國中央政府宣布将原來的"4月4日兒童節"改為"4月1日國際兒童節",并為兒童和青少年提供一天的假期。
節日除了吃喝玩樂,還可以做點别的事情啊
12部優秀的兒童電影,推薦給大家!
1 《長得漂亮》(中國) 年齡:3-6歲 内容:3歲 方槍在一個下雪天被父親帶到幼稚園,他漆黑的眼睛冷冷地看着這個陌生的地方。觀點:個人自由與集體制度的鬥争,兒童心理(兒童的想象力,兒童的社會性-同伴交流,師童交流,攻擊性行為),教師落後的兒童觀和教育......雖然這部電影描繪了幾十年前的幼稚園生活,但它仍然具有教育意義。綠點:"為什麼我沒有小紅花?""生兒子就是要有一把方槍。給我一把方槍,我什麼都不想要,真的。
2 《再見我們的幼稚園》(日本) 年齡:3-6歲 内容:幼稚園畢業前一天,5個孩子帶着自己的地圖一起溜出幼稚園,乘坐中央線列車從新宿站到高尾。五個人不告訴父母,打算用自己的力量去完全陌生的地方。看:友誼,老師對孩子的信任和支援,規則教育,日本公民教育,家庭教育:淺田和其他孩子的微笑和眼淚。要生一個女兒生蘆葦田愛吃!給我一個蘆葦場愛吃的,我什麼都不想要,真的。
3 "小鞋子"(伊朗) 年齡:國小 内容:經典電影。阿裡是個窮孩子,又一次不幸丢掉了姐姐的鞋子。故事圍繞着兄弟姐妹和小鞋子展開。看:貧窮與簡單、純真、善良、幸福、兄妹友誼的關系:阿裡的眼睛
4 "淺藍深藍"(中國) 年齡:3-6歲 内容:豆丁是淺藍色深藍色幼稚園的孩子,他最好的朋友是凱文,兩個經常和其他孩子在操場上滑輪,有一天來了一個孩子,叫王,他比豆丁高一個頭,力量也很大,而豆丁是敵人。看:家庭教育與親子關系、教師對幼兒的支援、同齡人之間的友誼與競争、孩子性格發展。"媽媽,你來了!"你們女人隻是喜歡花!"别叫我豆鼎,叫我大名!""雨在落,雨在落","我要離家出走"
5 《八月之謎》(美國) 年齡:國小 内容:孤男11歲,不僅勇敢活潑,而且有非凡的天賦——任何發生在他身邊的聲音,進入他的耳朵,成為一首優美的旋律,隻要他站在麥田裡,甚至能把微風吹過麥穗的沙地變成一首宏大的交響樂, 很明顯,奧古斯特是一位天生的作曲家和指揮家。他聽到了母親來自大自然的召喚,決定逃離孤兒院尋找母親。看:音樂神童的萌芽點:天才的音樂感性
6 《想飛的鋼琴男孩》(瑞士) 年齡:國小 内容:有音樂天賦的孩子對父母的自私欲望和束縛感到不滿,開始了一場巧妙的鬥争。看:音樂神童的觀點:令人難以置信的聰明
7 《第四幅畫》(台灣) 年齡:國小 内容:蕭翔從小就被母親遺棄,父親最近因病去世,他成了孤兒,餓了隻能偷手教書。故事才剛剛開始...看點:有繪畫天賦的孩子,生存的戰争(老師爺爺告訴孩子必須面對生活,從逆境到掙脫),家庭暴力懸疑,親子關系,台灣品味當地風情,驚人的畫美,孩子的夢想萌發點:四幅畫
8 《新路冰華:小子的天空》(台灣) 年齡:國小 内容:70年代 台灣為背景,描述年輕的美術老師郭雲田來到偏遠的茶鄉國小任教...外觀:有繪畫天賦的孩子:一面畫牆,一幅姐姐的肖像
9 公牛的春天(法國):小學知識:一位墮落的作曲家不得不來到一所淘氣的寄宿學校當老師,發現音樂正在悄悄地改變孩子們。看:藝術教育的力量,音樂神童,問題學生萌芽點:音樂神童唱歌,賣魂,皮皮諾
10 追風筝者(阿富汗) 年齡:國小 内容:故事聚焦于1970年代生活在阿富汗的兩個孩子,12歲的阿米爾和他家人的仆人哈桑,他們是情感深厚的朋友。看:友誼和嫉妒,内疚和救贖:讀故事的朋友
地球上的11顆星星(印度) 年齡:國小 内容:伊薩是一個八歲的男孩,他的世界充滿了别人沒有想到的驚喜:顔色,魚,小狗和風筝。這些對成人世界來說不那麼重要,因為他們對家庭作業,成績和秩序更感興趣。Ishaan在學校裡總是顯得如此格格不入。最後被送到寄宿學校,他覺得自己被父母抛棄了,直到有一天來了一位美術老師。看:自閉症(autism)、閱讀障礙、有繪畫天賦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特殊的萌芽點:長牙的伊薩,阿米爾汗飾演的藝術老師
12 "小淘氣的尼古拉"(法國) 年齡:國小 内容:尼古拉是新來的國小生,他有一群"死黨",是一群兄弟在學校的兄弟。這些小家夥天真而快樂。無論他們走到哪裡,他們都會變得淩亂。然後發生了一件大事 - 尼古拉的母親有一個弟弟,尼古拉和死者決定雇用一個殺手來解決他。看:法國的天真浪漫,孩子們的天真,诙諧,法國教育:尼古拉斯和死者黨的獨特個性,舉手回答問題。
Toutes les grandes personnes ont d'abord été des enfants.
---- 小王子。
所有成年人都是兒童。
- 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