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川渝在“雙城記”中奏響壯美和聲

作者:光明網

光明日報記者 周洪雙 李曉東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城域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四川省委首次召開常務委員會會議,深入研究《規劃綱要》,研究學習宣傳和運用部署。出相關工作。會議号召全省進一步強化機遇意識、進取意識,重點圍繞《規劃綱要》的學習宣傳和推進實施,加快将國家政策紅利轉化為四川發展成效,以實際成效服務于國家整體戰略。

内聯外接,打造"三1小時"交通圈

今年國慶節前夕,重慶和四川也宣布成渝中央線高鐵開工建設。這條建設水準最高、運作速度最快的高品位高速鐵路,将再次重新整理成都與重慶的時空距離,進一步推動成都與重慶的融合發展。

2021年2月,《國家綜合三維交通網絡規劃綱要》将成為成渝地區綜合立體交通的"第四極",被列為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并駕齊驅的綜合立體交通。一年多來,四川大力提高内聯和外聯水準,優化和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努力打造高水準的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叢集。

成渝高鐵改速改造實作350公裡/小時的運作速度,川渝州25條高速公路通道的鋪設已經完成13條,成都市區軌道交通營運裡程突破558公裡。四川已加快建設"雙芯"之間的虞、"雙核"和成都-铢區兩城經濟圈區域中心城、主節點城市和成都都都市圈"三一小時"交通圈、通勤圈的努力,正逐漸成為現實。

6月27日上午11時25分.m,四川航空3U8001航班起飛,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迎來了首飛時刻,成都自此進入"雙國際機場"時代,成都和重慶地區兩城經濟圈的國際航空樞紐競争力加速。

四川省交通廳廳長表示,川渝航道建設将拓展我國南西開通新格局,實作陸路交通從"扇形對外開放"向"360度全方位開放"的轉變。

攜手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在城嶼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過程中,四川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彙聚國内外創新資源,推動科技創新應用與産業轉型更新深度融合,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

今年,西部(成都)科學城和天府實驗室在成都正式揭幕,标志着西部(成都)科學城和天府實驗室從規劃布局到綜合建設的新階段的開始。

圍繞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标,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四川省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啟動建設,推動川氚大學建設協同創新中心和重點實驗室,重點開展人工智能、大健康等關鍵技術研發項目15項。

兩地攜手突破制度壁壘,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共同推動高品質發展。今年8月,随着包括銅隋人才園在内的4個項目的建設,2021年總投資1.57萬億元的67個重大項目已經啟動,啟動率為95.5%,累計投資1783.7億元,其中660.5億元将于今年完成。

在廣安和重慶交界處的川渝高珠新區,一座整潔的廠房拔地而起。目前,這裡已累計158家企業,建成投産61戶,工業企業33家,實作工業産值47億元,成為兩市經濟圈中一顆閃亮的新星。

"四川銻高-諸新區是四川、重慶兩省市深化合作的曆史性選擇,是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的戰略性新區。高珠新區相關負責人說。

一體化服務,人人生活更便捷

今年7月22日,四川宇電子健康卡聯接啟動儀式在成都舉行。此後,無論是在四川還是重慶申請電子健康卡,都可以在對方的醫療機構實作"掃碼就醫""一碼普及"。傳統醫療模式,"一醫院一卡、重複卡、多卡共存不通用"等阻斷點,疑難問題可以一舉破解。

在此之前,川渝聯合印發《城餘地區經濟圈兩城便利生活行動計劃》,聯合實施交通交通、戶籍移民、就業社保、教育文化、醫療、住房保障等六項便利生活行動,推出了16項民政項目。兩地推進公共服務政策協調,以"一個遊戲"的思維和綜合發展理念,給兩地人民更大的生存空間、更多的就業選擇、更多的親情。

目前,重慶中心城區與成都市主城區公共交通已實作"一卡通""一碼通",重慶市軌道交通、正規公共交通已全面實作與"交通聯盟"标志的公交IC卡在全國的互認,市民持有"交通聯盟"IC卡即可在四川和重慶地區乘坐公共交通刷卡。兩地還率先在全國率先成功開通遂甯至閩南、漳州至永川、武勝至合川等8條省際公交線路。

一體化服務,讓越來越多的事情從"兩地跑"到"一地辦",跨區域人才流動更加便捷。依托四川人才網和重慶人才公共服務欄目,兩地實作了"檔案存儲點查詢"和"檔案記錄頒發相關證書"的互通共享。截至6月底,兩地已為5329名流動從業人員提供網上服務,交換檔案4831件。

光明日報(2021年10月24日,第3版)

來源:Guangming.com-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