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要了解一個國家,你必須從它的曆史開始。古都大城府誕生了泰國曆史最悠久的王朝,經曆了榮譽和屈辱的興衰,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廢墟。走進大城府就像走進泰國的曆史。

大城府火車站位于曼谷以北70多公裡處,乘火車約1小時即可到達。"阿育多耶"的意思是無敵之城,中國習稱大城府。酒店位于一個被湄南河、貝西河和華富裡河環繞的島嶼上,可通過公路橋或渡輪抵達市中心。

今天的大城府是一個充滿鄉村氣息的城市,廢墟上的紀念碑散落在各個角落,在陰涼處若隐若現。高聳的寶塔和莊嚴的佛像提醒人們這座城市過去的輝煌,那些被嚴重掠奪的牆壁的廢墟似乎仍然講述了王朝的故事。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對佛陀

在泰國曆史上的四個王朝中,阿尤托耶王朝是持續時間最長的王朝,距1350年泰國建國和1767年緬甸滅亡已經過去了417年。前素可泰王朝曆時140年,以泰國人民為主體的第一個國家,在第三代朗甘恒國王統治時期成為強大的中南半島,被譽為"泰國文明的搖籃"。阿育托耶滅亡後,鄭新國建立了圖穆裡王朝,隻持續了15年。緊随其後的是曼谷王朝,自1782年成立以來已經存在了239年。

阿尤托耶的創始人烏屯王,原本是素可泰王國素哈納普米國(今蘇潘)的成員,在朗甘亨國王死後,烏屯王趁機擴大權力,加快從素可泰分離的步伐。1347年,當瘟疫在城市發生時,烏頓國王在湄南河下遊找到了土地,建造了新的首都大城府,并在三年後宣布獨立。南方各州要麼被征服,要麼被威懾,烏頓國王一起成為領袖,尊敬的拉瑪·提菩提一世。此後,阿尤托耶與素可泰北部形成了南北對抗的局面。1378年,阿尤托耶迫使衰落的素可泰投降,60年後正式吞并它。

泰國人民最初的宗教信仰是泛神論,婆羅門教和大西佛教在金拉國的統治下占主導地位。素可泰王國獨立後,朗甘恒王在錫蘭蛻變後積極引進小規模佛教,興旺發達地建造了寺院僧堂。後來的繼任者也熱衷于佛教,這導緻了泰國佛教錫蘭教派的建立。到阿尤托耶時代,佛教在泰國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普遍的宗教,從國王和貴族到普通人,他們都認為捐錢建造佛教寺廟是一件好事。佛教寺廟不僅是一個禮拜場所,也是一個文化中心和一個主要的教育場所。在男人成年之前,習慣上要剃一段時間胡子,這樣他們就可以學會在寺院裡讀書,接受佛教知識,培養自己的健康,國王也不例外。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泰國男人有成年後短期家庭出遊的習慣,并在寺院接受佛教教育。

作為王朝的政治、經濟、宗教和文化中心,大城府在黃金時代,擁有一千多座寺院,到處都是輝煌的寺院,被歐洲人譽為"東方的巴黎"。位于古城中心的瑪哈泰寺(Wat Mahathat)承載着王朝的輝煌和衰落。它建于1374年,是一座皇家寺廟,擁有200多座寶塔和10多座修道院,其中許多都裝飾有金箔或包含金葉。但寺廟建成後不久,它就被緬甸侵略者嚴重摧毀。據說,為了得到黃金,同樣信仰佛教的緬甸軍隊将佛像斬首,用火燒毀,熔化,搶劫。留下斷臂和瘀傷。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馬哈泰寺遺址上的一尊禅佛被燒毀,主塔後面隻剩下一座方形大廈。

寺廟中間的主塔現在隻有一座巨大的方形大廈,大廈高40多米,堆砌着紅磚,然後用石膏粉刷,是該市最早建造的高棉式寶塔之一。周圍的小塔也斑駁不堪,有些嚴重傾斜和搖搖欲墜。很少是完整的禅佛像,臉被燒黑,但看起來還是平淡無奇的。

馬哈泰寺是最受歡迎的旅遊"持佛頭樹"的奇迹。傳說,佛像被斬首時,佛頭被神奇地纏繞在菩提樹的根部。起初,佛頭的位置相當低,随着樹木的生長,它們慢慢地上升。數百年來,信仰與自然一直交織在一起,留下了"永恒的微笑"。在泰國佛教習俗中,人的頭不能高于佛頭,是以遊客想要和這個奇觀,必須蹲下。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捧着佛頭的樹",揭示了洗清鉛的甯靜,仿佛看到了王朝的興衰。

Wat Ratchaburana位于聖雄寺的街對面,記錄了泰國曆史上一個自相殘殺的故事。1424年,阿尤多耶王朝的第七代因陀羅去世,兩位皇帝在争奪王位的決鬥中被殺,三位皇帝波隆·莫羅斯二世成為新國王。他建造了修道院,以紀念他死去的兩個兄弟。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拉查布拉納神廟的廢墟已經完成,正确位置的寶塔是大城府儲存最完好的高棉風格主塔之一。

剩下的石柱和佛教寺廟的高牆可以想象寺廟的宏偉。中間是一座高棉風格的高棉式主塔,周圍環繞着四座錫蘭風格的小大廈。這是古城儲存最完備的一座高棉式寶塔,看起來像一根玉米棒,波紋塔一層一層地裝飾,三面雕刻着佛像,一面是墓室的入口。這些壁畫是泰國有史以來最古老的壁畫之一。寶塔的地下室出土了大量的黃金和佛像供埋葬,現在在附近的湄南河博物館。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Rajabrana寺廟主塔的波紋雕刻裝飾精美,内室的壁畫是泰國最早發現的壁畫之一。

拉查布拉納神廟以西不遠處是着名的Wat Phra Si Sanphet寺廟,該寺廟擁有王朝三位國王的骨灰。它與舊宮殿融為一體,舊宮殿向北擴充後,成為皇家儀式和儀式的場所。1492年,拉瑪·鐵博蒂二世在寺廟裡建造了兩座雄偉的錫蘭風格的寶塔,鐘形和尖頂的花藤風格,為他的父親和兄弟的骨灰服務,進而開始了Shailand的埋葬習俗,将國王的骨灰與寶塔一起儲存。1529年拉瑪·鐵迪二世(Rama Tiedhi II)倒塌後,他的兒子建造了第三座寶塔來存放他的骨灰。從那時起,曆代國王都在三座大廈周圍建造了小寶塔,形成了壯觀的大廈群。如今,寺内許多建築物已被摧毀,隻有這句字線的三座寶塔高聳,成為城市首都的象征。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Pasi Sambi寺的三座鐘形寶塔緻力于王朝三位國王的骨灰,高聳的尖頂成為古城的象征。

大城府最古老的寺廟是護城河東南角的Wat Yai Chaimongkhon寺廟,該寺廟由Utun國王建立,以紀念Ayutoye王朝的誕生。與寺廟的大多數廢墟不同,寺廟經過多次重建和修複,相對完好無損。佛像、披着黃色鎬頭的寶塔和斑駁的紅磚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但并不突然出現。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重建和修複的懸崖神廟是大城府最受歡迎的寺廟之一

懸崖和山谷神廟的香一直持續到今天,最着名的是一個巨大的沉睡佛像,身體幹淨。信徒們排成一排,向佛陀緻敬,許下一個願望,然後試圖将一枚硬币附在卧鋪佛的腳底上,據說如果硬币沒有掉落,這個硬币就會成真。這座寺院對中國遊客來說并不陌生,早期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和電影"泰國"都在這裡。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懸崖神廟的Shelita是為了紀念被納裡國王入侵的緬甸王子而建造的。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一群國小生在懸崖神廟接受曆史教育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懸崖禅寺的卧佛香火旺盛

文明融合

阿育耶多經久不衰的帝國基礎與其在中國、印度和歐洲之間的連接配接點的地位優勢密不可分。湄南河的沖積平原肥沃而财産豐富,大城府位于三河交彙處,周圍環繞着運河和溝渠,擁有通往暹羅灣的水道,具有獨特的貿易,軍事和外交條件。

根據中國曆史書,在明朝,暹羅使節通路和貿易超過100次,中國傳回通路19次。永樂六年(1408年)鄭和第二次下西洋,率領艦隊沿湄南河而行,通路了大城府。在明清時期,由于兩國貿易頻繁,許多中國人移民到暹羅,在大城府形成了華人定居點。

在此期間,西方世界也開始接觸泰國,1512年葡萄牙人首先抵達大城府,泰國與西方開始交流。到16世紀中葉,泰國已經能夠制造自己的槍支。随着17世紀向歐洲開放,大城府吸引了大量外國商人,傳教士定居在葡萄牙村莊,荷蘭村莊,日本村莊和其他分散的郊區。

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暹羅藝術進入了一個強調個性的時代,特别是在建築設計方面。邦帕因皇宮位于大城府以南,距市中心約20公裡,是泰國最大、最美麗的宮殿,建于17世紀,在戰争中被遺棄,直到19世紀由曼谷王朝拉瑪四世五世(Rama IV,V)修複和擴建,才有了今天的風格。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在17世紀,大城瓦斯的航運貿易得到了發展,城市的寶塔屹立不倒。

宮殿集泰、中、西式建築風格于一體,展現東西方融合、多元融合之美。湖中央的水亭是典型的泰式"三尖",亭尖如一頂王冠,由幾十根金柱支撐,氣勢恢宏。王宮廟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中式建築,紅柱黃瓦,雕梁畫建築。Wat Niwet Thammaprawat看起來像一座哥特式教堂,有泰國佛像,五顔六色的玻璃窗和傳統佛像,東方宗教與西方建築藝術之間的和諧碰撞。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班班宮融合了東西方的各種建築風格,水岸環繞的園景設計令人賞心悅目。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天明寺是國王的宮殿,建築設計和裝飾充滿中國風情。

Nivatamarawa寺廟,也被稱為"安娜教堂",由拉瑪五世于1876年建造。前衛的拉瑪五世由英國女學生安娜教育,他的父親拉瑪四世積極推動西化改革,導緻跨界情歌的演繹,就是電影《我和國王》的故事。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尼瓦塔馬拉瓦寺是一座佛教寺廟,擁有哥特式教堂建築

浴火重生

雖然阿尤托耶是作為一個佛教國家建立的,但它是一個好戰的國家,繼續向鄰國擴張。該王朝在其400多年的統治期間打了70多場戰争。在北部,它被并入清邁王國近四個世紀,并最終于1775年被納入泰國地圖。向東南方向,于1353年占領了高棉首都吳哥,這座擁有10萬人口的城市以及寺廟和宮殿的寶藏,大象等都市。高棉後來重新獲得了部分領土,但兩國之間的争端一直持續到1595年,當時高棉被納朗國王完全征服。在南部,曾多次嘗試在馬來半島南端細分馬六甲蘇丹國。

阿尤托耶争奪中部和南部半島控制權的鬥争主要是與強大的西方鄰國緬甸進行的。在145世紀,阿尤托耶忙于與高棉和清邁的戰争,雙方和平相處,沒有多餘的時間,緬甸處于分裂狀态。但自16世紀中葉緬甸統一以來,中半島和南部半島的地緣政治格局發生了逆轉,兩國已經交戰了200多年。

1563年,緬甸國王芒英龍帥軍入侵大城府,被團包圍并遭到轟炸,泰國王被迫媾和。戰争始于兩頭白象之間的戰鬥,被稱為"白象戰争"。1569年,當莽英龍再次出兵攻占大城府時,泰國王室成員被俘虜并被派往緬甸,阿尤托耶淪為緬甸附庸長達15年,直到1584年,那日親王利用緬甸的内亂打敗了緬甸軍隊并傳回該國。1592年,雙方重新開始戰鬥,導緻緬甸軍隊戰敗,150年來沒有進一步入侵泰國。

18世紀中葉,阿尤多王朝最後一位國王阿加達腐敗無能,導緻政治遺棄、軍事敗壞,阿尤多耶再次成為緬甸癡迷的目标。1766年,緬甸國王包圍了城市首都,經過14個月的圍攻,這座城市最終被火藥入侵。緬甸軍隊燒毀并洗劫了這座城市,摧毀了擁有417年曆史的繁華京都。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Wat Puttaisawan寺廟緻力于阿尤托耶王朝五位國王的雕像,中間是Uton國王,其次是Naliyi。據傳說,當納利尤在緬甸做人質時,鬥雞打敗了緬甸的冠軍,他不想獎勵并要求暹羅的自由,是以現在他的雕像總是在他面前。

阿尤托耶王朝結束後,這座飽受戰争蹂躏的城市成了廢墟。為了記住這段曆史,不讓剩下的古迹再次被摧毀,當地人小心翼翼地保護着廢墟。自19世紀中葉以來,古城的修複工作一直在進行中。作為14世紀和19世紀東南亞文明高度繁榮的見證,大城府于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産。

此後每年12月,大城府都會舉辦世界遺産文化節,為古城旅遊業的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背包客騎車穿過古迹,白象載着遊客在夕陽下漫步,運河遊船帶您到水上市場體驗夜幕降臨的民間風情,寶塔點亮,人們"穿越"回到古老的夜市,觀看民間表演,特色小吃,聆聽古都和佛陀千年的耳語。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漫遊水上市場,您不僅可以品嘗特色小吃,還可以觀看泰拳,訓練等民間表演。

泰國古都大城府竟藏着這麼多故事

本文摘自2021年2月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