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又一位電影大師的創作生涯被永遠推開了。日本著名導演玄妍大林,以"形象魔術師"著稱,因肺癌去世,享年82歲。作為1980年代嶄露頭角的日本導演之一,玄豔的去世無疑意味着一個時代離我們更遠了一點。>>>日本導演玄炎明仁去世,他曾表示他想再拍一部有3000年曆史的電影。

玄岩大林
不幸的是,明仁的新書《海邊電影院》原定于4月在日本上映,但由于疫情爆發,不得不撤回。有人說,大林玄豔似乎在屏住最後一口氣,等待着影片在這一天上映,但畢竟還是等不及了。而《海濱電影院》成為他的最後一部作品。
2016年,大林被診斷出患有晚期肺癌,醫生告訴他,他隻剩下三個月的生命了。幸運的是,他以驚人的毅力熬過了這一年。也許是感受到了時間的價值,他在過去的幾年裡,不停地拍攝《花籃》和《海邊影院》。對于即将進入早年的達林先生來說,這已經是富有成效的了,他必須在創造的同時與疾病作鬥争。
很少,最後兩部電影是真正追随他内心精神的作品集。168分鐘的《花籃》是繼《空中花》和《49野49》之後的《大林玄妍戰三部曲》的最後一章。
"花籃"的照片。
在影片中,大林軒炎以超現實的影像,日本式的"物質悲痛之美"和戰時的"無限青春",都展現出一種極端。帶着病拍《花籃》的無懈可擊的冒險,讓玄豔先生回到了半個世紀前的日本新浪潮。
《海邊電影院》的最後一部作品長達179分鐘,充滿誠意。這一次,大林先生以一種非常直截了當的方式傳達了他的"反戰"哲學。影片将故事設定在日本原子彈爆炸前夕,三個年輕人和年輕人通過電影的奇幻世界,見證了戰争,世界。
然而,廣島的悲劇勢必被改寫。正如玄豔大林所說,"電影不會改變曆史,但可能會改變未來的曆史,我希望年輕人看到它。"如此浩瀚的遺産,不僅是玄妍大林的影史,更是屬于我們所有人的神秘寶庫。
在日本電影界,玄豔的特立獨行者早已為世人所見。他一直稱自己為"電影作家",從職業生涯開始就以自己的創作理想為己任。盡管他的創作履曆上有一些平庸的工作,但他最著名的風格從來都不是沉悶的。
《海邊電影院》的海報沒有如期上映。
先鋒,走在前面,奇特,色彩斑斓,充滿了作為藝術家的自由。在他的一生中,玄豔大林可以自如地制作實驗和商業電影。他被《日本影評》(基于1980年代整個十年的創作能力)評為1980年代十大導演中的第七名,與黑澤明和鈴木并列。
在大林的電影中,"尾路"是最常見的地名。這是他的家鄉,也讓他始終夢想着電影舞台。
20世紀80年代,大林軒炎創作了以"青春"為主題的著名《尾路三部曲》,即《轉學生》、《時空少女》和《孤獨的人》。1990年代,他繼續制作《死亡》,拍攝了《新盡頭路》三部曲、《兩個人》、《明天》和《那年夏天》。
大同,廣島縣東部内海的一座城市,似乎已經掌握了玄炎大林的藝術命脈,成為他的電影注定要抹去的印記。
比尾路更重要的是大林電影中的"幽靈"情結。有影迷表示,玄妍大林可能是日本電影史上最受歡迎拍攝《鬼魂》的電影導演。
《兩個人》是一幅姐妹和一個鬼魂的畫像。
在1991年的《兩個人》中,死于事故的姐姐Chizuzi,總是以鬼魂的形式頻繁出現在姐姐身邊,對"身體已死,靈魂不走"的魔幻現實演繹尤其感人。在1988年的《奇異的仲夏》中,主人公原田在聯想中遇到了他已故父母的鬼魂,他繼續探望,直到他的身體變得越來越虛弱。
但與我們日常認知中以邪惡著稱的"鬼魂"不同,大林鏡頭中的"鬼魂"往往是善意的。他們或是靜靜地以親戚或戀人的身份出現,再次成為活人的羁絆,有人稱之為"充滿溫暖的東方幻影"。想必這也是大林玄衍對世間生死的了解。
當然,誕生于1977年的《捉鬼敢死隊》是大林最著名的作品。在這部一度備受争議的奇幻電影中,大林先生将當時幾乎所有能想象到的想法結合起來,用剪裁拼貼畫,将民間傳說、八卦、廣告、卡通、恐怖電影、舞台劇等元素組合成一鍋耀眼的大米。
鬼屋。
這部電影充滿了奇怪的意象:幻覺魔鏡,胴體鋼琴,嗜血時鐘,奇怪的貓,吸盤燈,肉櫃......那一年,年近四十歲的軒炎大林,帶着新浪潮的最後一場熱潮,為日本電影業帶來了這樣一場史無前例的影像實驗。即使在評論家中也有很多批評,但寺山修繕師、吉田正浩等人的麗贊無疑證明了他的審美價值。
說到大林與中國的關系,其實很有根源。1995年,他的"新盡頭路三部曲"明日"入圍第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18年,他的倒數第二部電影《花籃》在北京和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放映。早在1980年代,大林就拍了一部電影《北京的西瓜》,以展示中日友好關系。
北京西瓜海報。
試想一下,如果目前的疫情能夠早點平息,我們或許有機會在今年的國産電影節上看到大林軒炎的《海邊電影院》。如果玄妍大林能活得更久一點,我想以他的個性,也許是另一部與疫情有關的電影,就像他為日本3月11日的地震所做的那樣,《天空中的花朵長岡火語》。
□ 陸繼宇(影評人)
新京報編輯吳龍珍校對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