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作者:虹膜

劉文琪

NetFlix的新書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的新書《我想結束這一切》(I Want to End It All)改編自加拿大作家伊恩·裡德(Ian Reed)的同名小說。小說以愛情開場,近半的繪畫風向轉彎,情節越來越神秘,似乎變成了恐怖驚悚片,直到最後一章,才揭開了故事的真相:這是一個嚴重精神分裂症自殺的老人寫在筆記本上,虛構了一個女人和她的男朋友(年輕的自己)回家探望父母的旅程。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我想結束這一切 (2020)

這個故事,仍然是一個模糊的80%,讓我想起了美國作家霍桑的一篇寫作筆記,可以說是心靈遊戲電影的某種秘密文學先驅:"一個寫短篇小說的人,發現情節與他的初衷背道而馳;小說先發制人地講述了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他是主角之一。

在電影《我想結束這一切》中,幻想世界(虛構世界)與現實世界交織在一起,叙事技巧将觀衆困在心靈和眼睛的陷阱中,迷失在莫名其妙和不合情理的細節中。女主角與主人公的回家之旅不再是老人虛構的,隻有紙張的故事,而更像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死前的幻覺/分裂的内心現實。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雖然智力遊戲電影在某些方面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全新的類型/子類型,但了解"我想結束一切"不再是問題,特别是對于看過"搏擊俱樂部"或"Mulhran Road"的觀衆來說,似乎很容易猜到故事的真相。

神秘就是神秘——一場智力遊戲

《我想結束這一切》調動了心靈遊戲電影中常用的錯綜複雜的叙事技巧,建構了一個難以捉摸的思想和意識的迷宮。不可靠的叙述者,多個令人困惑的時間線,不尋常的視角,未标記的閃回,叙事焦點和視角轉換等。這些技巧不斷創造出一層層神秘感,讓觀衆迷失在故事中。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開場是第一人稱女性叙述者的旁白,觀衆認為她将是電影中的主角,并認為"我想結束這個"是一個女人關于結束一段關系的内心獨白。這是這部電影創造的第一個叙事陷阱。

在旅途中,在女主角露西和女主角傑克的聊天中,一位老年學校從業人員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幾個片段入,沒有警告或邏輯。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在那次尴尬的通路中,傑克父母的年齡在青年,中年和老年之間來回變化。時間的線性度被完全打亂了。

女主角露西不斷接到一個名叫露西/路易莎(她自己的名字)的男人的電話,當她終于接通電話時,這是一個老人的聲音,嘀咕着不合邏輯的事情。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女主角的名字以露西開頭,偶爾會變成路易莎、露西亞、艾姆斯,甚至伊馮娜,片中女服務員的名字。她的身份、職業/專業也不斷變化,一個是神經科學專業的學生,一會兒學習量子實體學,然後成為畫家、老年研究員、服務員。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最後,在空蕩蕩的學校裡,尋找消失的男主角傑克的女主角,也像出口一般不再出現,叙事重點轉移到了老人身上。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考夫曼借用并融合了愛情、公路、家庭、驚悚片等幾種類型,并徹底解構和颠覆了這些類型的元素。甜蜜而溫暖的愛情故事,變成了《逃離小鎮》的怪異氣氛,當它到達傑克的家時,出乎意料地沒有發生。然後是暴風雪中的回程,這似乎變成了另一個危險的旅程,直到女主角突然消失,隻留下老學校的從業人員。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故事的大綱終于在最後變得清晰起來:一個孤獨的老學校勞工,在精神分裂症中,編造了一個關于自己的理想叙事,一個聰明,善解人意的女朋友,陪着他回家的旅程。

這個女主角,似乎是傑克的理想化身,不僅是傑克理想的情人,也是傑克的理想自我。她的名字來自傑克最喜歡的華茲華斯歌曲之一,女孩的形象來自一個女孩,幾年前傑克試圖在酒吧勾搭時沒有勇氣。女孩的專業/職業來自傑克的理想,神經病學,實體學,繪畫,詩歌,電影,社會學(老年問題),但這些理想都沒有在傑克平淡的生活中實作。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莫名其妙、不合邏輯的怪異,一直阻礙着觀衆在叙事過程中了解故事。但當結局的謎團被揭開時,這些詭異的情節,卻成為故事的原因。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投射出自己的情感、抱負、理想,精神分裂症患者走出一個幻想世界,一定是一個與他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世界。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可以說,創作者在一側編織謎題,在另一側為謎題提供線索。許多情節,當第一次觀看時,感覺很奇怪,但是當真相被揭露時,它們成為暗示世界是幻想/虛構的暗示。

傑克是一位年邁的女學生,他的生活中的幾處插曲向觀衆暗示,這個故事屬于他的故事(回憶或幻想)。改變年齡的父母,正是傑克一生的記憶凝聚在這段奇幻之旅中。女主角的名字、職業、外表,甚至更多,都表明這個角色隻是傑克将自己的理想投射到一個虛構的角色中。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各種奇怪的情節一直在促使觀衆,這個女孩露西就是傑克。例如,露西将照片中的小傑克稱為童年的自己。露西對露西的呼喚,這是老學校勞工自己的話;還有地下室的畫和洗衣機裡的衣服,都指向了露西是一個老學校勞工的事實。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在這孤獨而悲傷的獨白中,障礙隻是線索,而神秘就是神秘。

因為這個孤獨的男人隻有他自己,而這些愛情故事,這些甜蜜的談話,尴尬的争吵,都是他編造的,都是他内心劇場裡的一人戲,所有的主角都是他自己。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心靈遊戲,其中一個是有精神問題的叙述者,因為智力殘疾和精神疾病,通過自己的感受來描述世界,是以人物講述了一個與事實截然不同的故事。這也是影片的核心叙事政策。

半個傑作 - 失落的回味的結束

與小說中灰色、殘酷弄巧成拙的結局不同,電影《我想結束》的結局是相對光明和溫暖的,是一個虛構的結局。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在小說中,精神分裂症患者露西逐漸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她知道自己是一個幻想角色,她知道主角(老傑克)接下來要做什麼——我想結束這一切。而結束的唯一方法就是死去,傑克最終用衣架自殺了。他不再需要忍受世界的冷漠,不再需要如此茫然。

這部電影有很強的戲劇性,宏偉,宏偉,近乎完美的幻想生命終結。主角傑克是成功的,被認可的和愛的。這在情感邏輯上是極其自我安慰的,但在美學上卻是極其分裂的。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在現實中沒有實作的夢想在想象中實作 - 英雄獲得諾貝爾獎。他一直熱愛但沒有勇氣追求的興趣是在虛拟舞台上實作的,在那裡他演唱了他最喜歡的音樂劇之一《俄克拉荷馬州》中的這首歌。那迷人的雙舞,是他過去對愛情和失望的看法。

那些在現實中無視他,嘲笑他,甚至從不看他的人,現在都坐在舞台下(導演在接受采訪時說,台上的演員都是電影中的大衆演員,也就是傑克生活中的每個人),都聚焦在他身上,為他鼓掌,包括那個永遠不會被遺忘的女孩。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這個平凡到透明,内向到孤獨的男人,帶着世俗的眼光,似乎天生了,沒有值得記住的爆發點,仿佛他的一生都沒有活過。然而,在他敏感細膩的内心世界裡,生活卻如此豐富,那些博大精深的書籍、美妙的音樂、迷人的風景,無時無刻不讓人與他的生活無聲共鳴。

在這種改編結束時,它的表面似乎在情感上不那麼合乎邏輯和完整。然而,作為一部喪親之痛的失敗者電影的再平衡,NetFlix選擇這樣一個帶有膚淺情感安慰的假設結局似乎是合理的,即使它最終可能會嚴重損害作品本身的美學價值。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從影片的主題來看,結局在形式上極其支離破碎。主人公是平凡的,孤獨的,内向的,遭受生活的痛苦,但無力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 - 契诃夫或卡佛式的失敗者。

但創作者設計了一個明顯的虛構、明亮、AQ式的奇幻結局,它的表面是現實的解脫和情感的安慰,但它的内層卻試圖利用虛構的甜美,進一步扭轉悲傷和痛苦的現實。然而,這種改編的結尾,很大程度上擠壓了觀衆的想象力和參與空間,不僅讓影片失去了白色的"回味",也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角色存在的價值。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從審美風格上看,超現實的舞台劇結尾也是不和諧的。整部電影冷酷的現實主義叙事風格,複雜細膩的對話,冷酷的畫面基調風格,雖然摻雜了一些表現主義元素,但整體卻符合角色孤獨的内心世界。但在那段溫暖、興奮、滿足的心的結局中,感覺似乎消融了角色孤獨的生活,也改變了影片的情感基調。其舞台劇的裝飾性和戲劇性形式也打破了電影的審美同質性。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改編結束時,這部電影與兩部偉大的精神分裂症電影"Muhrando"和"The Fight Club"保持距離。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穆爾蘭路 (2001)

這種叙事模式,早先在"La Rivière du Hibou"(1962)或"靈魂狂歡節"(1962)中,講述了一個垂死的人的故事,他在幻想中建構了一個意識世界,即生活可以重新開始并希望開始。這種奇幻故事的早期先驅是博爾赫斯的《南方》。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靈魂嘉年華 (1962)

思想和記憶,現實和幻想,真實和虛構是查理·考夫曼的一貫主題。在《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Becoming John Malkovich)中,通過一棟建築的七層半的奇異故事,現實和潛意識通過一個通道連接配接起來。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 (1999)

在改編劇本中,真與虛構模糊了界限,劇外的生活也非常神奇。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改編劇本 (2002)

《紐約隐喻》是一個漫長的生命和廣闊的世界,是城市般的劇院中的縮影。這件高度晦澀難懂的作品将藝術的反轉與存在主義的虛無主義相結合,同時彌漫着一種絕望感。

差一點,《我想結束這一切》就達到了《穆赫蘭道》的高度

紐約隐喻法案 (2008)

《我想結束這一切》延續了考夫曼的主題,即一個孤獨、内向、幻想的失敗者。這一次,失敗者是如此内向害羞,以至于他甚至沒有勇氣成為電影中的主角,是以他分裂/發明了自己的替身,而老弱,但悄悄地躲在故事的背景中,像旁觀者一樣,看着他一生的悲劇,在絕望中, 跟着蹒跚的豬走到生命的盡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