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默克爾的那些昵稱

安格拉·默克爾從來都不是一個有魅力的政治家。

當她第一次進入政界時,她被稱為"科爾的小女孩",默默地跟在德國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科爾身後,好像有點透明。

後來,她成為德國第一位女總理,并三次連任,逐漸在她的支援者中獲得了"德國媽媽"的綽号,因為它給了德國公衆一種像母親一樣完整的安全感。

歐洲人過去稱她為鐵娘子,使她與另一位"鐵娘子",英國第一位女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處于同一水準。其他人則被稱為"歐洲女王",是歐盟事實上的上司者,掌舵着歐洲。

默克爾的那些昵稱

G7峰會于2021年6月11日在英國康沃爾郡舉行。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意大利總理馬裡奧·德拉吉、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會面。圖/IC 照片

國際社會稱她為"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性"和"西方自由主義秩序的最後守護者"。特别是當當時的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對西方大驚小怪"時,默克爾甚至被西方媒體稱為"房間裡唯一的成年人"。

她沒有出現在驚喜手表上,鍋蓋和西裝幾乎成了她的标志性形象。她很少考慮未來,更多時候她埋頭于一個又一個問題。她也很少表現出情感,大多數時候給人一種冷靜、理性、腳踏實地的感覺。

但她無疑是本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家之一。這位67歲的老人在政治上度過了30多年,其中一半時間是擔任總理。她是德國曆史上第一位女總理,如果組建内閣的談判推遲到9月26日大選後的12月,她将超過科爾成為任職時間最長的德國總理。

所有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柏林牆倒塌的那一年。

"科爾的小女孩。"

默克爾在1989年柏林牆倒塌時年僅35歲。

職場存在"35年危機",但作為實體學博士,默克爾在東德科學院有一份穩定而有前途的工作。

她選擇放棄"鐵飯碗",走向未知。

默克爾在2019年在哈佛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描述了柏林牆對她的意義:"柏林牆限制了我的機會,它真的擋住了我的道路。"

默克爾于1954年出生于德國漢堡,但很快就和家人一起搬到了東德,從那以後她一直住在那裡。默克爾七歲時,柏林豎起了一堵100多公裡的黑牆,阻擋了東西德人民的自由流動。

直到1989年11月9日晚上,憤怒的德國人才使用錘子,錘子和其他鐵器推倒柏林牆。隔離牆的倒塌也正式打開了默克爾政治生涯的大門。

"以前隻有一堵黑牆,突然一扇門打開了","對我來說也是一樣,是時候跨過那扇門了。是以我辭去了科學家的工作,轉而從政。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神奇的時刻。默克爾在哈佛大學的一次演講中說。

默克爾的那些昵稱

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通路位于德國巴伐利亞州的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2021年9月15日。圖/IC 照片

默克爾并非出生于一個政治家庭,她的父親是一名牧師,母親是一名教師。她從小就沒有參與政治,但作為一名學生留在了科學院。但她的政治道路可能一帆風順。

1989年,默克爾加入了民主覺醒,并迅速成為民主德國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自由選舉的政府的副議長。1990年,默克爾以"民主覺醒"加入基民盟。

1990年10月3日,兩個德國統一,時任基民盟主席的科爾成為德國和德國統一以來的第一任總理。令人驚訝的是,科爾在組建新政府時任命當時不為人知的默克爾為婦女和青年部長,使她在執政僅一年後成為德國最年輕的聯邦部長。1994年,默克爾成為更有影響力的環境和核安全部長。

政治的迅速崛起與默克爾毫不含糊、不言而喻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一些人開始稱她為"科爾的小女孩",認為她隻不過是科爾的小随從,一個不那麼迷人的政治花瓶。

默克爾顯然不喜歡這種歧視性稱呼。不過,她并沒有盲目反駁,而是要努力工作,随着工作的實際結果逐漸抹去名字。

《德國媽媽》

默克爾的名字是安吉拉·卡斯納。1977年,默克爾在萊比錫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時,嫁給了她的第一任丈夫烏爾裡希·默克爾(Ulrich Merkel),後者也用了"默克爾"這個姓氏。

1982年,默克爾與丈夫離婚。幾年後,她愛上了德國洪堡大學量子化學家兼教授約阿希姆·紹爾(Joachim Sauer),并于1998年結婚。在兩段婚姻中,默克爾都沒有孩子。

但是,無子女的默克爾最着名的頭銜之一是"媽媽"。

從1991年到1998年,默克爾在科爾政府從事婦女、青年、環境等方面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政治技能,取得了可觀的政治成果。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默克爾在基民盟中的地位上升,她因為科爾的災難性選舉失敗和醜聞而上升。

作為"科爾的小女孩",默克爾在基民盟危機面前毫不留情。1999年底,在科爾因政治捐款醜聞中崩潰後,默克爾後來在《法蘭克福彙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科爾是邪惡的馬"的文章,呼籲科爾辭職。

在她的文章中,她說基民盟"需要學會走路",并相信它可以在沒有"戰馬"科爾的情況下與政治對手作戰,試圖讓基民盟和醜聞纏身的科爾削減開支。

科爾後來評論了默克爾的舉動,他說:"我帶來了殺害我的兇手......我把一條蛇放在我的胳膊上。

但這次服役後,很多人突然意識到,基民盟的最高上司人,有時是害羞的女人,已經從一個"小女孩"成長為一個"鐵娘子"。

2005年11月22日,默克爾登上德國政壇的頂峰,勉強成為德國曆史上第一位女總理。

默克爾的那些昵稱

檔案照片: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圖/IC 照片

沒人預料到她會在這個位置上待16年。16年來,默克爾帶領德國渡過了一場又一場危機,将德國經濟從"歐洲病夫"變成了歐洲穩定的引擎,使二戰失敗者德國成為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聲音。

但默克爾的形象并沒有太大變化。她仍然低調,嚴謹,難以形容,但非常和藹可親。結果,默克爾在德國支援者中一直被"穆蒂"欺騙。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鄭春榮告訴新京報記者,德國母親的稱号直接反映了德國公衆對她的信任。

2013年德國大選期間,鄭春榮赴德國考察選舉情況。他回憶說,當時默克爾甚至直接告訴德國選民,她會在不去投票的情況下照顧好一切,老母親說:"我在這裡,你可以放心。

"危機總理"

但事實上,默克爾最廣為人知的頭銜之一是"危機總理"。

默克爾在2005年首次擔任總理時說:"很多人會說,這個執政聯盟隻會采取小行動,不會采取大行動。我的回答是,'是的,這就是我們要做的。

但曆史給她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到2020年的新冠危機,默克爾上司下的危機似乎從未停止過。

在她的第一個任期内,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機短暫地使她處于混亂狀态。但她迅速采取了有效措施,通過"以舊換新補貼"增加短期就業機會,以緩解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結果,她在2009年大選中赢得了連任。

然而,很快,歐元債務危機爆發了。默克爾曾在歐盟之間旅行,并緻力于拯救歐元。因為她認為"如果歐元失敗,歐洲就會失敗"。

她設法拯救了歐元,這是她任期内最大的成就之一。但她曾經是希臘等國最讨厭的政治家,因為拯救它的條件很苛刻。當時,希臘報紙將她比作希特勒,幾乎每次訪問都伴隨著大規模的抗議活動。

如果說歐債危機讓默克爾被一些歐洲人所憎恨,那麼2015年的難民危機則成了她上任以來面臨的最大危機。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默克爾女士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她很少做出情緒化的決定。但在難民危機中,默克爾做出了一個看起來與她将要做出的決定不太一樣的決定。鄭春榮用他的眼光形容默克爾。

2015年,數百萬叙利亞難民因内戰而逃離祖國前往歐洲。許多國家對接納大量難民猶豫不決,但默克爾做出了一個令許多人感到震驚的決定:打開國門,接納難民。"我們可以做到,"她當時堅定地告訴德國公衆。

據德國内政部稱,自2015年以來,德國已接納了210多萬難民,是歐洲人數最多的國家。

這一決定得到了默克爾的贊揚,她被《時代》雜志、《經濟學人》等雜志評為年度人物。當時的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說:"在這個問題上,她站在曆史的正确一邊。

但這一決定也讓她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在德國國内,對反移民極右翼政黨的支援率飙升,而默克爾的支援率直線下降,迫使她調整難民接待政策,并在2018年承諾不競選基民盟總統。

直到2020年新冠冕爆發,德國人民再次感受到默克爾作為科學家務實做法的好處。

在這場危機中,默克爾在積極制定抗疫政策的同時,另一方面,煞費苦心地說服了德國公衆,甚至很少在公開場合流淚,最後更迅速地壓制了德國疫情。現在,雖然危機尚未完全消除,但默克爾的支援率又回到了巅峰。許多人說,如果她繼續競選,她很可能會赢得第五個任期。

默克爾的那些昵稱

德國總理默克爾于2021年1月5日在德國柏林出席新聞釋出會,宣布德國決定收緊并将"硬封鎖令"延長至1月底。圖/IC 照片

默克爾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中赢得了"危機經理"的稱号。一些人贊揚了她務實、穩定的上司能力,但其他人則抨擊她缺乏遠見,總是等到危機來襲才采取行動,導緻歐盟内部日益分裂。

"歐洲女王"

《經濟學人》9月21日發表的一篇題為"歐盟将非常想念安格拉·默克爾"的文章稱,她對歐盟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事實上,由于其納粹曆史,德國一直對承擔歐盟甚至國際社會的上司作用持謹慎态度。但在她任職期間,德國成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她帶領歐盟經曆了反複的危機,成為歐盟事實上的權力,為她赢得了"歐洲女王"的稱号。

默克爾在歐洲的影響力并非一蹴而就。

她是歐洲現任上司人中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在她執掌德國的16年中,法國換了四位總統,英國五位,意大利九位,歐盟三位。

更重要的是,在随後的一系列危機中,包括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烏克蘭危機、難民危機、英國脫歐危機和新冠疫情危機,默克爾協調歐盟國家就確定歐盟團結穩定的立場達成一緻。

正是德國在這些危機中的表現,逐漸将前歐盟"法德軸心"轉變為"德法軸心",默克爾在國際社會默許下成為歐盟的"事實上的上司者"。

根據歐洲外交關系委員會智囊團的一項調查,大多數歐洲人更有可能讓默克爾擔任"歐洲總統",而不是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盡管這是一個假設性的問題。

作為回應,ECFR認為,在默克爾的上司下,德國成為歐洲的核心力量,緻力于維護歐盟的統一,而不是尋求自己的霸權,進而獲得了歐洲公衆的更多信任和支援。

然而,英國廣播公司表示,默克爾的王冠盡管被稱為"歐洲女王",但有些黯淡。

批評人士抨擊她等到最後一刻才采取行動,缺乏遠見,這使得歐盟越來越脆弱。在歐債危機的情況下,她將希臘留在歐元區,保證了歐元區的穩定,但許多人批評她"從來沒有想過拯救歐元區後該怎麼做",導緻歐洲內部的南北分歧很深。

随後的難民危機,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歐洲懷疑論的興起,以及許多抨擊默克爾的歐洲政策從根本上說是"德國第一"的人,都凸顯了這種分裂。

但默克爾在促進歐洲一體化和歐盟戰略自治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法國《回聲報》(Les Echos)甚至稱默克爾為"歐洲之祖母",認為她不僅加強了德國的國際影響力,而且使歐盟在與美國的關系上更加獨立。

加拿大不列颠哥倫比亞大學歐洲研究所政治學教授兼歐盟聯絡教授庫爾特·胡布納(Kurt Hubner)告訴《新京報》,歐盟無疑會非常想念默克爾,因為沒有她,歐盟内部會更加分裂或更加分裂,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民粹主義支援者和歐洲懷疑論者上台。

"自由世界總理"

在她執政的16年裡,許多人都記得默克爾的菱形照片手勢。據她說,這是為了保持上半身挺直,避免駝背。

但默克爾最具标志性的照片之一是她在2018年G7峰會期間與當時的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對峙的照片之一。

在照片中,默克爾雙手靠在桌子上,在當時的美國面前看起來很聳人聽聞。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另一方面,特朗普坐在椅子上,雙臂交叉,微微看着桌子另一邊的默克爾。圍繞着默克爾,圍繞着馬克龍,特蕾莎·梅,安倍和其他跨國上司人。中國網民開玩笑地稱這張照片為"被亮頂包圍的六門派"。

默克爾的那些昵稱

2018年6月9日,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的G7峰會的第二天,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特朗普進行了交談。圖/IC 照片

默克爾在冷戰期間出生和長大,在世界秩序迅速變化數十年後進入政界。是以,她一再強調避免冷戰再次發生的重要性。

當時的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上任時,奉行"美國優先"政策,奉行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與前盟友對峙。

但默克爾是為數不多的對特朗普"強硬"的西方上司人之一。在特朗普背離《巴黎協定》并呼籲北約國家增加軍費開支的時候,德國政府已經明确表示,如果美國不願意承擔一個全球大國的責任,它将從根本上重新考慮德美關系。

在特朗普推動單邊主義的時候,默克爾堅持多邊主義和對話。特别是,默克爾在歐盟和俄羅斯關系因烏克蘭危機陷入僵局之際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保持着溝通。

結果,她被稱為"自由世界的總理","西方自由主義價值觀的最後守護者",甚至是"房間裡唯一的成年人"。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歐洲研究所研究員李超告訴新京報,默克爾在處理大國關系時仍然務實和平衡,無論是對美國還是所謂的競争對手俄羅斯和中國。

"她的大國政策非常兩面派,即雙方的合作,有分歧不會被忽視,她也不會讓一方壓倒另一方,才能取得平衡。"這種與大國打交道的方式更适合目前的國際環境,"李說。我認為這也是默克爾或德國對大國互動和全球格局的貢獻。

但默克爾似乎很在乎這些頭銜。

2019年8月13日,默克爾在斯特拉爾松德的一次活動中被問及她希望曆史書在50年後對她有什麼看法。

默克爾停頓了幾秒鐘,然後微笑着回答:"她試過了。

新京報記者 謝蓮

編輯:張磊 校對 傅春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