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新重慶客戶7月21日6點鐘(通訊員劉良宇)"今天看蓮花太多人,差點不忙過來喲。近日,阜陽族自治縣南木鄉紅星村村民董世祥張開雙臂說,周日一天賣了50多碗玉石,100多根玉米棒,賺了500多元。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南木鄉在紅星村打造了蓮花養殖基地,發展了鄉村旅遊,一個周末,到紅星村看蓮花遊客無窮無盡。
據了解,南木蓮花生态繁育基地建在紅星村二組,基地面積200畝,涉及107戶,37戶脫貧。基地圍繞"休閑旅遊和農業體驗"的方式促進鄉村旅遊的發展,村民将拿土地分成,拿土地租金加保證紅利,通過分享、工資、租金實作效益,連接配接村民107人。通過負荷不足生态養殖,開發了44個農村農舍,有力地推動了一、二、三産業的融合,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加大了村民增收的管道。
南木鎮政府幹部在村劉宇介紹,通過引進外企到村裡發展,不僅發展了200畝的無負荷農業旅遊農業,還開發了1200畝優質茶葉基地,村民既有土地租金,又在基地工作,年終也有紅利, 加上外出工作的收入,每戶平均淨收入在5萬元以上。
"我有土地收入,我通常生産的馬鈴薯、玉米和土雞蛋可以在頒獎季節變成現金。董世祥表示,淡季還可以在基地工作,一年下調至少6萬元收入。
自從村裡發展了鄉村旅遊,62歲的村民冉國儒就格外高興。"在觀獎季,我們家很忙,每天接待數百名遊客。冉國儒說,有一天剛賣洋芋、玉米棒、米豆腐、冷粉等當地特産,月收入一萬塊。
冉國儒介紹說,現在黨和政府非常關心群衆的生産生活。過去,他們家一直以種植糧食為生,一年下來隻能吃飽,沒有多餘的收入,生活品質也不高。現在,他家充分利用發展鄉村旅遊的機會,出售自己種植的馬鈴薯和玉米,收入可觀,加上5畝土地租金和分紅的份額,在淡季在基礎工作,年收入超過10萬元。
南木鄉黨委宣傳統戰委員于曉榮介紹,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南木鄉根據每個村落的不同特點,依托優美的天然生态資源優勢,發展不同特色的鄉村旅遊、旅遊農業、高效農業,讓村民在行業内增加收入, 也通過鄉村旅遊增加收入,将綠水綠山變成銀山。
來源:Hualong.com-新重慶客戶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