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國流域鳜魚繁殖

在繁殖季節,中國長江流域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中國南方每年4月至8月,黑龍江流域6月中旬至7月下旬。在自然條件下,鲭魚産卵場在受風浪襲擊的湖泊和海灘中通常以一定的流速流動,在雨後水位上升的夜晚,産卵最為活躍。鄱陽湖的鲭魚産卵場分布在沿海地區湖口與星辰之間,産卵場水深1~2米,流速0.6~0.8米/秒,水下沙地,水溫約23°C。産卵前,鲱魚親魚呈現成簇、産卵的特征,性成熟的鲭魚成對遊在水中追逐,然後在下層水中産卵和排洩。[4]

鲭魚一般為1~2歲,雌魚2~3歲成熟,成熟時最小的雄魚為190毫米,160克,雌魚為200毫米,160克。卵的數量與年齡和個人體型有關,一般為2~3年齡鲭魚卵,古城湖5.3~32萬枚,洪澤湖5.6~62.1萬枚,洪湖2.8~21.4萬枚,黑龍江5.5~46.9萬枚。成熟的女性卵巢在III期過冬,并持續到4月進入IV期。梁子湖的鲭魚,月平均成熟系數的年變化為0.8~9.3,在4月和5月,卵巢已發育到IV或IV末端,此時成熟系數可達12.5。6-7月是鲭魚産卵期,成熟系數明顯下降,約為3.0。8~11月,鲭魚産卵後處于受精期,卵巢發育VI~II,成熟系數為0.9~4.3。黑龍江産卵期性腺體發育成熟系數為雌魚3.23~11.2,平均5.58±産卵後雌魚0.87~2.32,産卵期雄魚成熟系數為1.71~2.69,平均為2.12±0.38,繁殖後成熟系數降至0.71。[4]

人工養殖,要選擇身體素質好、無病且先天親魚。由于研究人員的條件不同,選擇親魚的規格和年齡都不一樣,但一般要求雌魚年齡在2歲以上,體重1~3公斤,雄魚2歲,體重0.75~2公斤。用作人工催産素的成熟雌魚腹部大,卵巢輪廓明顯,腹部柔軟有彈性,下腹部凹陷,生殖孔松動,尾巴凸起,卵巢輪廓向前可見。用挖蛋器慢慢插入生殖孔,挖出少量卵子,用透明液體浸泡2~3分鐘,可以清晰地看到白色的核心。如果一些細胞核有偏倚,則表明腺體發育到IV期結束至IV期結束,此時催産素可以獲得更高的催産素率。成熟的雄魚,生殖孔周圍微微發紅,淺壓腹部有較強的乳白色精液流出,散入水中散落。鲭魚受精卵為淡黃色、球形、弱粘性,直徑1.2~1.4毫米,卵黃色,卵徑為0.43~0.55毫米的大油球,有的有的直徑約0.1毫米的小油球。卵吸收水分後,卵的圓球菌變寬,當它達到最大值時,卵的直徑可以達到1.7至2.3毫米。受精卵的比例略大于水,在靜水狀态下沉,漂浮在流水中,透明而有彈性。[4]

受精卵的排卵模式與其他硬骨魚相似,胚胎發育過程可分為六個階段。鄭玉泉等在水溫20~25.5°C(1)受精卵的條件下,觀察鲭魚胚胎發育6個階段的主要生物學特征。受精40分鐘後,卵中的後代向動物極移動,集中,在蛋黃表面逐漸形成凸起的胎盤。(2)排卵期。受精一小時後,在胎盤頂部的中心形成裂縫,并逐漸加深形成分裂溝,該裂縫向兩側延伸并加深,将胎盤一分為二,形成兩個大小相似的分裂球,進入2個細胞階段;在20分鐘時,垂直于第一個分裂的分區溝出現在胎盤的中心,形成四個類似大小的分裂球體,分為四個細胞階段;兩條劈裂溝,位于第一分叉溝兩側且彼此平行,将胎盤分成8個細胞,兩排,每排4個,分化槽8個細胞,每排4個細胞切開,形成16個細胞,方形排列,受精後2小時25分鐘, 胎盤出現4個平行于第三卵巢分裂溝,完成第五次排卵,形成32個細胞,此時,細胞大小不一緻,排列不整齊,受精3小時55分鐘後,随着排卵次數的增加和排卵速度的加快,胎盤細胞變小, 多層次的計劃外排列,進入多細胞周期。(3)爆破階段。受精後五小時零五分鐘,随着排卵的繼續,分裂細胞變小并進入囊胚的早期階段,當許多分裂的細胞堆疊在原始胎盤上時,具有高帽狀突出的囊胚,其約為卵子直徑的1/4;6小時45分鐘後,細胞繼續分裂,其邊界模糊,胚層膨脹到下方的植極,使胚層的高度下降,隻有卵子直徑的1/6左右,扁平的低蓋狀覆寫在卵巢上。(4)原代腸胚期。受精8小時45分鐘後,胎盤到植極包中,膨脹,目前包裹到卵子直徑達1/4~1/3,胚胎環模糊可見,進入早期祖細胞/2~3/5,胚環明顯,出現胚膜,為原腸中間,受精後12小時45分鐘, 胚層的分裝可達3/5~3/4,由于細胞内體積、濃度、拉伸的結果,使胚膜不斷延伸并呈現出胚型,進入原發性腸的後期階段。(5)神經發生階段。受精14小時30分鐘後,胚層下卵子直徑約為5/6,大部分植極卵黃被包圍,隻有一小部分末端暴露,形成卵巢血栓形成,此時胚膜背面在神經槽的中心,前端胚膜略微膨脹, 以後會形成卵泡。受精15小時40分鐘後,蛋黃已被完全包圍,胚孔關閉,下包裝末端,胚在卵形球表面凸起,但身體部分尚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