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專家警告:謹防慢性腎病引起的高鹽高血壓
新華社記者陳希元、徐鵬航
11日是第16個世界腎髒日。最近,一篇聲稱鹽添加劑會傷害腎髒的文章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腎病的早期階段通常不可見不适,是以被稱為"無聲殺手"。專家表示,高鹽高血壓易患慢性腎病,注意早期體征,注意篩查,合理飲食,是預防和治療腎髒疾病的關鍵。
鹽網添加劑傷害腎髒,專家驅散謠言
近日,網上流傳的一篇文章《老教授親身經曆:鹽添加劑可怕》稱,家族鹽中含有氰化亞鐵鉀,導緻腎髒出現問題,改用不含氰化亞鐵鉀的鹽,症狀消失。
"首先要明确的是,氰化亞鐵鉀是一種合法的食品添加劑。江蘇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吳少傑表示,根據我國食品安全标準,氰化亞鐵鉀和氰化亞鐵鈉可作為抗結劑,加入鹽類和替代鹽類産品,但有定量規定。
在北京某大型商場,記者發現了海鹽、竹鹽、深井岩鹽等9種鹽,其中4種含有氰化亞鐵鉀。在一個海外購物網站上,一些外國生産的鹽也标有氰化亞鐵鈉。
氰化物是衆所周知的劇毒物質,比"鐵"這個詞還多,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嗎?吳少傑告訴記者,氰化物很容易與金屬離子形成非常穩定的絡合物,是以氰化亞鐵的毒性很低。"氰化物與亞鐵離子相遇,就像'魔鬼'被鎖起來一樣,毒性被鈍化,使得不可能産生波瀾。
資料顯示,美國對氰化亞鐵鈉的限制為每公斤13毫克,而歐盟對氰化亞鐵的标準為每公斤20毫克。"我們的标準比歐洲和美國的标準更嚴格。"與其擔心鹽添加劑,居民應該更關心高鹽攝入量,這可能導緻高血壓和慢性腎髒疾病,"蘇州大學第一醫院腎髒病主任沈磊說。"
腎病是關注早期征兆的"無聲殺手"
2020年2月,國際醫學雜志《柳葉刀》線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到2017年,中國有超過1.3億慢性腎病患者患有慢性腎病。沈磊介紹,腎病一般都有隐蔽性,早期沒有明顯的不适,是以不易察覺,有一句"無聲殺手"說,注意身體出現了一些信号。
信号1:早上醒來時,眼睑或面部水腫,活動後下肢水腫,休息後不能緩解;信号2:總是腰酸無力,精神不暢,食欲不明,惡心,嘔吐;信号3:尿色深,尿中泡沫增加,且經久耐用,或夜間尿明顯增加;信号四:血壓突然升高,這個年輕人要特别注意。
沈磊說,定期體檢可以及時發現腎髒異常,而高血壓、糖尿病、有家族史的腎髒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肥胖、痛風,長期使用中草藥和止痛藥等藥物都是高危人群,更要注意篩查。
沈磊介紹,過量攝入鹽是高血壓發病率的重要因素,與腎髒疾病密切相關。"一般人應該将鹽的攝入量限制在正常水準,特别是'看不見的鹽',如醬油和許多含有大量氯化鈉的零食。她建議腎病患者購買注意成分表中氯化鈉含量的食物,以盡量減少鹽的攝入量。
慢性腎病并不可怕,自我管理是關鍵
今年世界腎髒日的主題是"積極面對腎髒疾病,分享美好生活"。沈磊說,大多數慢性腎病患者都處于疾病的早期階段,早期幹預和治療,對于患者可以預防疾病進入不可逆轉的階段,避免透析,可以為社會節省大量的經濟和醫療資源。
"慢性腎髒病的治療需要醫生和患者的長期參與。不應該讓病人做錯任何事,也不應該急着去看醫生,增加或減少自己的藥物,而是增加腎髒的負擔。沈磊建議,慢性腎病患者應加強自我管理,每三個月進行一次蛋白尿、腎功能或影像學檢查,在家中進行血壓、血糖自我檢查,并做好記錄。
沈磊說,除了服用藥物來控制血脂、尿酸等名額外,更重要的是保持合理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有條件的醫院可以開設由腎髒科醫生、營養師、臨床藥劑師、專科護理人員等牽頭的多學科關節門診,在營養師的指導下,盡可能做到低蛋白、低鹽、低糖飲食,控制血壓、血糖;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