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浦江縣在省農産品地理标志檢驗員和
無污染農業檢查員教育訓練課程
交流了經驗

近年來,浦江縣推動了标志性産業的發展。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依托現代農業基礎,培育和探索地标性資源,提升農産品價值,濃植鄉村振興勢頭,先後培育了蒲江柑橘、普江櫻月竹筍等國家标志性農産品3、浦江舌。浦江猕猴桃 普江醜柑橘 類蒲江大米糖等國家标志性保護産品 4項,浦江柑橘類國家标志性商标證明 1項,主要特色農産品實作全面覆寫地标,推廣浦江榮獲國家茶葉、猕猴桃、柑橘标準化示範區""國家地理标志産品保護示範區""全國出口食品農産品品質安全示範區" 區""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縣"。
建立健全标準體系
首先堅持标準。先後制定了《浦江柑橘》《浦江猕猴桃》等15個區域性地方标準和《浦江雀舌專用辨別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檔案,對專用标志的應用、使用和管理進行統一規定,從制度上保證标志性産品的健康發展。
加強科技支撐。深化政企合作,建立重大農産品工程技術中心、深加工研究中心、小型研究所等,提高農業産業标準化生産水準,實作标志性産品标準化生産管理覆寫,為标志性産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綠色發展。全面實施"兩備制"(有機肥替代肥、綠色防治替代化學防治),組建"兩備"科技隊伍10人,圍繞農業标準化生産和綠色防治技術開展宣傳教育訓練指導,被評為"全國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治示範縣"。
完善監管體系。建構縣村集團關聯、産品标準、品質管理、綜合服務、檢驗執行的"四位一體"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督體系,確定标志性産品的品質安全,推動全縣打造近50萬畝的标志性産品基地,其中"三品"和GAP認證基地1011.8萬畝。
切實加強政策支援
标志性産品基地建設、專用辨別使用、标準化生産基地認證、品牌推廣等将納入"浦江縣西部新型高科技現代農業用地建設"給予項目支援和成本補貼;
積極組織地标性企業參加"四川農業博覽會"、"華西國際博覽會"等重大節日活動,暢通地标性産品的銷售管道,在中央、省、市主流媒體、機場、地鐵站等場所聚集放置地标性廣告,大力提升地标産品的公衆品牌形象,有效提升地标産品美譽度。
不斷創新多消費場景模式,連續舉辦19個櫻花節、11個茶葉豐收節、5個醜柑節、13個猕猴桃節、10個春筍節等農節。浦江雀舌 普江猕猴桃 蒲江醜柑綜合價值415.73億元,入選2021年區域品牌價值全國前40名,普江舌入選首批中歐地标保護名單。
堅持農業大隊整合發展
堅持改造傳統農業農村的美學理念,推廣50萬畝标志性産業基地"景區",建設綠茶之鄉、櫻桃旅遊、柑橘觀光園林、城市現代農業示範帶等休閑農業景區(點),先後建成4A級景區2、3A級景區1個2A級景區、137.4公裡旅遊環城路, 綠道慢行系統150多公裡,實作20多個休閑農業景點、78個美麗新村有機系列、"農區成景區、田園變園、農舍變房",推動地标性農産品向特色旅遊商品轉化100餘項。
月亮村依托近萬畝的"月月雷竹筍"基地,引進農業經驗、自然教育、陶藝草木染色經驗等項目,打造了50多個項目,如廬山窯、駐館等,吸引了150多名村民回國創業就業, 帶動村農戶個人所得2.7萬元,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村"。
官帽社群依托25000畝的"浦江櫻花"基地,建成農舍30餘座,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浦江櫻花節"被評為"中國節日行業金手指"十大産品和活動之一。
擴充地标品牌矩陣
堅持"主導産業和特色産業"兩輪驅動,一方面利用活柑橘、猕猴桃、茶葉等主導産業,打造"璞江猕猴桃舌"、"浦江猕猴桃""普江柑橘"和一批"大而美"的标志性産品,同時,通過查閱縣史、民俗、書籍、檔案等曆史資料, 梳理了曆史、地理、風俗、物業等材料發展的浦江特色産業,打造了一批"普江櫻花"、"月竹筍"等"小精精"标志性産品。
緊緊圍繞拓展城市農業"生産、生态、生活、示範、教育"功能,探索儲備地标性資源,講好地标性故事,新種植的"烏木泥米"、"浦江草莓"、"濮江藍莓"、"浦江陽梅"等特色優質農産品基地,被評為農村工藝大師3人,省市無遺8項, 市鎮農村生産生活遺産名錄 4.
下一個
浦江縣将繼續以更大的力度和決心進一步推動地标性産業的發展,推動地标性産品與全縣一、23産業深度融合,持續推進生态價值高品質轉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為打磨四川農業金招牌貢獻更多浦江實力 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