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這種地産美食150歲了!如今還多了黑松露餡、瑤柱餡、鮑魚餡等新品種

作者:上觀新聞

"過度上瘾!"純肉餡小籠袋,我們都吃過,今天這裡吃黑松露餡、柱餡、鮑魚餡小籠袋,太好吃了!9月28日上午,南翔老街悶熱有濃烈的小籠袋氣味,市民遊客一邊在老街的藍色石闆路上一邊啜飲着新品種的南翔小籠袋,發揚衷心的贊美。

上海這種地産美食150歲了!如今還多了黑松露餡、瑤柱餡、鮑魚餡等新品種

新品種南翔小籠子-黑松露餡料

一籠煙花,保留着世人的思鄉之情,今年是南翔小籠子150周年,也是南翔小籠文化展15周年。在震撼人心的鑼鼓聲中,2021上海湘小籠文化展正式拉開帷幕。

1871年(清同治十年),南翔小籠創始人黃明賢采用了獨特的"重餡薄皮,變小"大肉鋤的創新方法,造就了南翔小籠的生産技藝。1900年,南翔小籠子的第二代繼承人吳祥生在上海市廟開設了南翔小籠汕頭店,從此南翔籠子聲名鵲起。1958年,固原南翔小籠子店開業,第五代傳承人馮榮權改進了生産工藝,進一步增強了這種地方菜的影響力。2000年,第六代繼承人李建剛制定了《南翔籠》的技術标準和規範。2007年6月,南翔小籠汕頭生産工藝被列入上海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4年8月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項目。

上海這種地産美食150歲了!如今還多了黑松露餡、瑤柱餡、鮑魚餡等新品種
上海這種地産美食150歲了!如今還多了黑松露餡、瑤柱餡、鮑魚餡等新品種
上海這種地産美食150歲了!如今還多了黑松露餡、瑤柱餡、鮑魚餡等新品種

如今,在嘉定南翔,小籠汕頭這種上海傳統名小吃,已經研究過幾次了:它做得很細,需要用夾心腿肉混合肉冷凍、加鹽等做餡料,用非發酵細面粉做皮,給特制的小竹籠子蒸熟。南翔小籠鋤非常漂亮,皮膚上必須有14個以上的均勻清晰褶皺,一般為16~18個。

十五年前,作為上海旅遊節、上海購物節、上海國際藝術節等系列活動之一,南翔小籠文化展首次舉辦,進而開啟了一年一度的美味盛會。今年的南翔小籠文化展首次以"主題周"的形式呈現,介紹"文化遺産""動漫想象""無遺郵輪""藝術文化請"4個主題活動周,共18項活動,包括南翔小籠子技能大賽、南翔小籠文化論壇、南翔小籠線上知識大賽、古典娃娃民族風裝秀, 小籠子盲箱親子音樂等記者了解到,這是迄今為止活動最豐富的南翔小籠文化展。同時,考慮到疫情防控的需要,"千家小籠宴"等人較為密集的活動紛紛取消。

上海這種地産美食150歲了!如今還多了黑松露餡、瑤柱餡、鮑魚餡等新品種
上海這種地産美食150歲了!如今還多了黑松露餡、瑤柱餡、鮑魚餡等新品種

在今年的南翔小籠文化展期間,主辦方将發行由上海郵政和全球ACG動漫産業基地為南翔小籠150周年設計的個性化郵票紀念冊。個性化郵票選擇"張燈籠色"作為主要門票,還展示了檀香園林、南翔雙子塔等南翔地标,以及面條、餡料、蒸、品嘗4級台階。紀念冊不僅包含六枚個性化郵票,還包含一張南翔老街景區的地圖。

"對于南翔來說,小籠子是撬動這個擁有1500多年曆史的中國著名曆史文化名鎮發展的支點。我們以小籠養殖為媒介,深入挖掘曆史脈絡,将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南翔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南翔鎮正在通過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古鎮進行重新規劃,在深化南翔雙子塔、白河南翔寺(即雲翔寺)等"我沒人有"文化元素的基礎上,引入老品牌、精品住宅等商業形式, 讓古鎮真正喜歡南翔的小籠子,"塞湯,味道濃郁"。

專欄編輯:黃永軒 文字編輯:毛冠軒

來源: 作者: 毛冠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