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坤偷兒記(連載)

乾坤偷兒記(連載)

(一)三家分晉之十一

冬季,晉國的趙鞅、荀寅帶兵在汝水岸邊築城,于是向晉國的百姓征收了四百八十斤鐵,用來鑄造刑鼎,在鼎上鑄着範宣子所制定的刑書。

孔子說:“晉國恐怕要滅亡了吧!失掉了法度了。晉國應該遵守唐叔傳下來的法度,作為百姓的準則,卿大夫按照他們的位次來維護它,百姓才能尊敬貴人,貴人是以能保守他們的家業。貴賤的差别沒有錯亂,這就是所謂法度。文公是以設立執掌官職位次的官員,在被廬制定法律,以作為盟主。現在廢棄這個法令,而鑄造了刑鼎,百姓都能看到鼎上的條文,還用什麼來尊敬貴人?貴人還有什麼家業可保守?貴賤沒有次序,還怎麼治理國家?而且範宣子的刑書,是在夷地檢閱時制定的,是違犯晉國舊禮的亂法,怎麼能把它當成法律呢?”蔡史墨說:“範氏、中行氏恐怕要滅亡了吧!中行寅是下卿,但違反上面的指令,擅自鑄造刑鼎,以此作為國家的法律,這是違犯法令的罪人,又加上範氏改變被廬制定的法律,這就要滅亡了。恐怕還要牽涉到趙氏,因為趙孟參與了。但趙孟出于不得已,如果修養德行,是可以避免禍患的。”

昭公三十年,夏季,六月,晉頃公死了。秋季,八月,下葬。鄭國的遊吉前去吊唁并送葬。魏獻子讓士景伯質問遊吉,說:“悼公的喪事,子西吊唁,子送葬。現在您隻有一個人,是什麼緣故?”遊吉回答說:“諸侯是以歸服晉國國君,這是認為晉國有禮。禮這件事,就是說小國事奉大國,大國愛撫小國。事奉大國在于恭敬地按時執行指令,愛撫小國在于體恤小國的缺乏。由于敝邑處在大國之間,供應它所需的貢品,還要參與戰備以防意外,難道能忘了恭敬地執行吊喪送葬的禮節?先王的制度:諸侯的喪事,士吊唁,大夫送葬,隻有朝會、聘問、宴享、軍事行動才派遣卿。晉國的喪事,當敝邑閑暇無事,先君曾經親自來送葬。如果不得閑暇,即使是士、大夫有時也難于派遣。大國的恩惠,也會是嘉許敝邑對大國的常禮有所增加,而不責備它的缺乏,明白敝邑的忠誠,隻是要求禮儀具備,就可以認為合于禮了。周靈王的喪事,我們先君簡公在楚國,我們先大夫印段前去送葬,他還是敝邑的下卿。天子的官吏并沒有責備我們,這是由于體恤敝邑的缺乏。現在大夫說:‘你們為什麼不按照過去的禮節辦?’過去的禮節有隆重有減省,不知道應該按照什麼。根據隆重,那麼寡君年紀小,是以不能前來。根據減省,那麼吉在這裡了。請大夫考慮一下!”晉國人不能再質問了。

昭公三十一年,十二月初一日,發生日食。這天夜裡,趙簡子夢見一個孩子光着身子按着節拍唱歌跳舞,早晨讓史墨占蔔,說:“我夢見這樣,現在發生日食,是什麼意思?”史墨回答說:“六年以後到這個月,吳國恐怕要進入郢都吧!但結果還是不能勝利。進入郢都,一定在庚辰那一天。日月在蒼龍之尾,庚午那天,太陽開始有災。火能戰勝金,是以不能勝利。”

昭公三十二年,範獻子對魏獻子說:“與其在成周戍守,不如增築那裡的城牆。天子已經說了話,即使以後有事,晉國可以不參加。服從天子的指令,使諸侯緩一口氣,晉國就沒有憂患了。不緻力去做這件事,又去從事什麼?”魏獻子說:“好。”派伯音回答說:“天子有指令,豈敢不承奉而奔走報告諸侯,工作的進度和工程量的配置設定,聽周天子的指令。”

冬季,十一月,晉國的魏舒、韓不信到京師,在狄泉會合諸侯的大夫,重溫過去的盟約,而且指令增築成周的城牆。魏舒面朝南,衛國的彪傒(x)說:“魏子一定要有大災難。逾越本分而頒布重大的指令,這不是他能承擔得了的。《詩》說,‘恭敬地對待上天的怒氣,不敢輕慢。恭敬地對待上天的變異,不敢任意放縱’,何況敢逾越本分而去做大事呢?”

趙簡子問史墨說:“季氏趕走他的國君而百姓順服他,諸侯親附他,國君死在外邊而沒有人去懲罰他,這是為什麼?”史墨回答說:“事物的存在有的成雙、有的成三、有的成五、有的有輔佐。是以天有三辰,地有五行,身體有左右,各有配偶,王有公,諸侯有卿,都是有輔助的。上天生了季氏,讓他輔佐魯侯,時間已經很久了。百姓順服他,不也是很合适嗎?魯國的國君世世代代放縱安逸,季氏世世代代勤勤懇懇,百姓已經忘記他們的國君了。即使死在國外,有誰去憐惜他?社稷沒有固定的祭祀人,君臣沒有固定不變的地位,自古以來就是這樣。是以《詩》說:‘高高的堤岸變成深谷,深深的谷地變成山陵。’三王的子孫在今天成了平民,這是主人所知道的。在《易》的卦像上,代表雷的《震》卦在《乾》卦之上,叫做《大壯》,這是上天的常道。以前的成季友,是桓公的小兒子,文姜所寵愛的兒子。剛剛懷孕就占蔔,蔔人報告說:‘生下來就有好名聲,他的名字叫友,成為公室的輔佐。’等到生出來,和蔔人所說的一樣,在左手掌上有個‘友’字,就以此命名。後來在魯國立下大功,受封在費地而做了上卿。一直到文子、武子,世世代代增加家業,不廢棄過去的功業。魯文公去世,東門遂殺死嫡子,立了庶子,魯國國君在這時就失掉了國政,政權落到了季氏手中,到這一位國君已經是第四代了。百姓不知道有國君,憑什麼得到國政?是以做國君的要謹慎地對待器物和名位,不可能随便拿來借給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