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建黨百年|長三角的紅色基因——一本《共産黨宣言》

作者:長三角觀察

高尚

建黨百年|長三角的紅色基因——一本《共産黨宣言》

2020年6月,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發現了陳旺道翻譯的《共産黨宣言》第一版。《共産黨宣言》于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封面上有一個水紅色的馬克思半身像,書名被錯誤地印刷為《共産黨宣言》,也被稱為《紅頭書》。在頂部,從右到左,印有《社會主義研究小系列叢書》,由Magers and Angles合著,陳旺道翻譯。

《共産黨宣言》是一份标志着馬克思主義誕生的綱領性檔案。"《共産黨宣言》的問世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共産黨宣言》是第一部全面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的偉大著作,"向世人解釋自己的觀點、目的、意圖",是馬克思主義精神的豐碑。"但到5月4日,中國還沒有出版《共産黨宣言》的完整譯本。1919年秋,從日本留學歸來的陳旺道收到于立子的來信,提到《每周評論》主編戴吉濤打算邀請陳光誠為該雜志翻譯《共産黨宣言》。陳旺道欣然答應,回到家鄉義烏分水塘村的木屋日夜翻譯。當時,連必要的工具和基本資訊都缺乏,"花了五倍于平時翻譯的書,全文翻譯,由陳獨秀、李漢軍先生校對。1920年5月,陳旺道帶着他的譯本去了上海。然而,《每周評論》被迫暫停出版。《共産黨宣言》的譯本必須由另一個機構出版。當共産國際代表維納爾杜姆得知《共産黨宣言》的譯本已經翻譯時,他決定出資出版。為此,在上海辛皮田路(今複興路)程玉麗12号,建造了一座名為"新"的小印刷廠。1920年8月,《中文宣言》全譯本終于在上海問世,一千本很快售罄。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共産黨宣言》已經連續兩次出版,這在馬克思主義著作史上是罕見的。之後,各地都争先恐後地重印,并不斷重印。

上海是中國共産黨的發源地。在中國共産黨成立史上,《共産黨宣言》的翻譯、出版和傳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特殊的意義。《共産黨宣言》全譯本在上海出版,是中國共産黨成立史上最重要的理論創新,為1921年中國共産黨早期黨組織的發起群組織以及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做了思想和理論上的準備。"我們黨内老一輩革命者受到《共産黨宣言》的影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黨的第一個黨綱是按照《共産黨宣言》的精神制定的。我們黨開辟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都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中國共産黨是《共産黨宣言》精神的忠實繼承者。"

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共産黨宣言》封面左上角寫有"緻餘先生"字樣,中間印有"上海财經研究院圖書館藏書"印章,頭版印有《藏書》。是以,基本上可以澄清《共産黨宣言》的程序。《共産黨宣言》的副本是王雲五世,而"餘集書"印刷品顯示,這本《共産黨宣言》是王雲五的舊收藏。1921年9月,在胡适的推薦下,王雲進入商務印書館編纂學院,1922年1月正式出任館長,開始改組擴館。1929年,王雲五辭去國家中央研究所社會科學研究所法制組主任、研究員職務,任商務出版社圖書館主編、東方圖書館館長。1930年,王雲擔任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和研究所所長,直到1946年離職。主持編撰出版《一體式圖書館》《圖書館四書集》等。

1928年,潘建華在上海創辦了立信會計輔校。1937年,籌集了17萬元資金,成立了一所信會計學院。由于8月13日事件的爆發,上海成為一個孤島,招聘工作被擱置。1939年9月,學校招收了38名第一專業的學生。太平洋戰争爆發後,1942年4月,教育部同意将學校遷至重慶。抗日戰争勝利後,重慶市北基學校改建為信信進階會計職業學校,四川人組建了新的校董會,繼續辦學。北基的校舍和财産,包括所有不到1萬冊的書籍,都無法運到上海,而且由于需要在北基設立高等會計職業學校,不得不把北矶書存的大部分遺留下來。1946年2月,教育部準許上海瑞士信貸會計學院複課。學校為了更好的辦學和發展,多方籌劃,決定于1940年用9.4萬多元的資金購買徐虹路柿灣33畝土地,自建校舍。新校舍于1946年6月動工,1947年2月遷址。學校圖書館有一個大型圖書館,兩個閱覽室,可容納200人閱讀。

早在1937年,王雲五就應潘樹倫的邀請,參與了學校的籌備工作。陳啟辰為校董會主席(主席),王雲武當選為校董會副主席(副主席),潘淑倫為校董會會長。抗戰勝利後,上海新學校圖書館藏書不足,于是潘樹倫的哥哥潘博彥捐贈了1萬本書,校董會副會長王雲五不僅捐贈了大量"俞藏書",還派從業人員為美國圖書館購買了大量西書。是以,包括這本《共産黨宣言》一書,包括《藏書集》,此時應該進藏書會計學院的圖書館。

1950年8月,上海商學院更名為上海财經學院,同月上海法學院(金融系的一部分)成立;立信會計學院的賬簿被移交給上海财經學院,是以《共産黨宣言》上蓋上了"上海财經學院圖書館館藏"的印章。

1956年,上海經濟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系上海曆史研究所成立,是新中國成立後上海最早的社會科學專業研究機構。1958年9月,中國科學院上海經濟研究所、上海财經學院、華東政法學院、複旦大學法學院并入上海社會科學院(1959年9月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曆史研究所并入)。 這是中國第一所社會科學研究所。同時,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的基礎上,建立了華東政法學院圖書館和上海财經研究所圖書館。立信會計學院圖書館館藏曾并入上海财經研究所,也被列入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至此,這本《共産黨宣言》一書連同其他"俞藏",連同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的變更,從華東政法大學遷入了位于中山路1610号的上海社會科學院一期(1999年)一号樓, 然後在2009年搬進了第2棟樓,也就是現在的圖書館。

據了解,全國共有12本"紅頭書",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延安等地,其中上海有5本,分别藏在上海圖書館、上海檔案館、上海魯迅紀念館、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和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 此外,浙江上虞區檔案館、溫州圖書館各藏書7冊,占長三角地區一半以上,證明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是早播的大城鎮。

高明,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副館長

(轉載自2021年6月号《長三角觀察家》(總則第111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