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是誰?
兩年前《大魚海棠》上映後,畫面、音樂成為全國标杆,幕後除了導演梁蓉、張春,還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就是來自日本的音樂家吉田傑。

十幾歲時,吉田開始學習鋼琴,高中時,他和他的朋友們嘗試制作動畫電影和樂隊,并在此過程中提出了獨立制作音樂的想法。
後來,吉田進入伯克利音樂學院學習,選擇了音樂編舞和電影配樂作為主要方向。
畢業後,吉田選擇在音樂領域發展,風格涉及範圍廣泛,包括流行音樂,商業配樂,電影和電視配樂。
現年54歲的吉田已經發行了幾張以風和空電子音樂為特色的專輯,如"Play","Sacrifice"和"Samurai",自從簽約制作New Age和World Music着名的日本工廠品牌Peace Moon以來。
同期,吉田為NHK的多部紀錄片創作音樂,天生就創作了《日本人的漫漫征途》等作品,甚至成為NHK紀錄片的皇家音樂人。
此外,吉田還為動畫和電影表演了配樂和作品,如"穿越時空的女孩"和"移動戰艦納德西科"。
吉田的音樂具有濃厚的東方傳統和風的痕迹。
自從在伯克利學習音樂以來,吉田一直非常清楚自己的亞洲身份。
他的許多音樂都是以八腳、日本和太鼓等東方原聲樂器為主角,混合鋼琴、小提琴,甚至電吉他等西方樂器,還加入了聲樂演唱、電子音樂等元素。
10月底,吉田将樂隊帶到中國,首次在上海和深圳舉辦了三場獨奏音樂會。老奶昔有幸當場體驗了吉田的盛大音樂世界。
演唱會的主題是"大魚海獺"。
在整個演唱會中,吉田和樂隊以音樂的形式講述了"大魚"的壯麗故事,與看電影的感覺截然不同。
樂隊的樂器包括東洋樂器尺八,日本和太鼓以及二十五弦古筝,西方樂器小提琴,鋼琴,吉他以及一組由各種聲音組成的打擊樂器。
在舞台上,東西方音樂家以吉田傑和鋼琴前的線條,清晰;
在音樂上,東西方音樂以多種方式交織在一起,難以放棄,将一首曲子推向高潮。
據吉田介紹,《大魚海獺》的兩位導演為演唱會貢獻了不少。
充滿吉田音樂意象的巡演海報是張春寫的,是以吉田還特意染上了和海報上一樣的發色。
兩位導演還根據每首歌的主題獨立剪輯了演唱會的背景視訊,其中許多甚至沒有出現在電影中。
現場聽吉田的音樂,他能真正感受到自己宏大而悠揚的音樂世界觀。
與他為NHK紀錄片制作的配樂一樣,《大魚海獺》的配樂也展示了吉田對自然的探索。
在演唱會上,吉田釋出了一張他在海邊的家的照片。
從他的陽台往外望去,是浩瀚的大海,風景秀麗,附近的海岸是一年一度的煙花節場所。
人們很容易想到他的音樂的天際,或者轉瞬即逝的煙花般的輝煌。
許多人想知道像吉田這樣的大師是否會接受中國一個不确定的動畫項目的配樂。
最初,梁榮導演把自己的一個夢想變成了一部名為《大海》的短片,他一開始一直在聽吉田的音樂,最後用吉田的《日本人的漫漫征途》作為配樂。
後來,梁小軍想把這部短片拍成電影,請吉田為電影配樂的想法應運而生。
梁和張春都去日本時根本沒有日語,他們給吉田看了一部短片,用蹩腳的英語和吉田磕磕絆絆。
吉田聽完後接受了這份工作。
梁和張淳都想要像《日本人的漫漫征途》這樣的音樂,而吉田覺得十多年後,他和歌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後雙方在"空洞的靈感"這一點上認識到了對方的大方向。
跨界勢必會使溝通變得困難,該項目經曆了劇本更改,使配樂持續了整整兩年。
2016年,作為短片《大海》原型的動畫電影《大魚海獺》上映,老夢依然存在,但更加深刻和博大。
對于這種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溝通的配樂工作,吉田并不認為溝通成本太高。
相反,他認為溝通以了解客戶的需求非常重要。
與中國不太成熟的國内市場相比,日本的音樂市場高度發達,分工明确,行業專業化程度也非常高。
吉田對"配樂"這個職業非常理性,而"隻根據自己的感情和興趣,遠離顧客和觀衆"的音樂,明确了"沒有興趣"!
國内音樂創作者的這種罕見特質,使得這種跨時代的合作。
聽吉田傑的演唱會是一種樂趣,看吉田的原聲帶電影是一種享受,非常期待未來吉田傑有機會再次與華語電影合作。
隻是不知道,你們會遇到像《大魚海獺》一樣,和他的音樂氣質契合作品嗎?
-完-
文字:一個菠菜老搖晃給你
編輯:酒馬
照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