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單選題) 誇父逐日出自下列那本書籍中:
A.《山海經》
B.《莊子》
C.《齊諧》
D.《呂氏春秋》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第二步,《誇父逐日》是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故事出自于《山海經·海外北經》: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是以,選擇A選項。
拓展
B項:《莊子》又名《南華經》,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道家經文。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是以《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内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B項錯誤。
C項:《齊諧》是古代先秦神話集,屬于記載奇聞逸事的志怪書籍。C項錯誤。
D項:《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呂氏春秋》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注重博采衆家學說,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采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而貫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屬于道家。D項錯誤。
2 、 (單選題) 在Word的編輯過程中,要将插入點直接移到文檔首部,應該按:
A.End鍵
B.Ctrl+End鍵
C.Home鍵
D.Ctrl+Home鍵
正确答案:D
第一步,本題考查計算機網絡知識。
第二步,單獨按HOME是光标定位到本行的最前面,如果按CTRL+HOME鍵,光标定位到文檔最前面。
是以,選擇D選項。
A項:End鍵,為鍵盤的一個鍵。編輯文本時,若光标不在最後,按下End鍵,光标會定位到最後面。A項錯誤。
B項:如果是一篇文檔,按CTRL+End,光标會定位到文檔的最後。B項錯誤。
C項:HOME鍵和End鍵正相反,單獨按HOME是光标定位到本行的最前面。C項錯誤。
3 、 (單選題) 港珠澳大橋于2018年主體工程全線亮燈,并計劃于2018年7月1日前正式通車。屆時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陸路車程由3.5小時縮短為半小時。其中,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成為關注熱點,這條隧道全長6.7公裡,是世界最長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也是我國第一條外海沉管隧道。建造該隧道的主要目的是( )?

A.友善過往行人欣賞水下景色
B.将大大縮短通行時間和距離
C.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D.降低海面架橋難度,節約成本
正确答案:C
本題考查地理科技與時事政治的相關内容。
A項,隧道為鋼筋混凝土整體澆築的沉管,不透明,不能欣賞水下風景。A項錯誤,排除。
海底隧道建設成本更高,難度更大,并沒有縮短通行距離和時間,BD項與事實相反,排除。
C項,為了給珠江口這條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讓出通道,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中6.7公裡采用海底隧道。海底隧道建設在珠江的主航道處,主要是為了不影響珠江主航道的正常通航。C項正确,當選。
故本題選擇C項。
4 、 (單選題) 下列對成都的描述錯誤的是:
A.我國西部的政治文化中心
B.中國曆史文化名城
C.西部地區的交通、通信樞紐
D.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第一步,本題考查人文地理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蘭州,簡稱“蘭”或“臯”,古稱金城,是甘肅省省會,國務院批複确定的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西部地區的交通、通信樞紐是蘭州,不是成都。
是以,選擇C選項。
A項:成都,四川省副省級市,簡稱蓉,别稱“蓉城、錦城”,是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西部戰區機關駐地,國務院确定的國家重要高新技術産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A項正确,但不符合題意。
B項:成都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發祥地。周太王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先後有7個割據政權在此建都。B項正确,但不符合題意。
D項: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2007年6月7日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發通知,準許重慶市和成都市設立的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D項正确,但不符合題意。
5 、 (單選題) 下列成語與曆史人物對應錯誤的一項是:
A.破釜沉舟——項羽
B.單刀赴會一一關羽
C.指鹿為馬——趙高
D.白手起家——白起
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常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白手起家現比喻在沒有基礎和條件很差的情況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出自《《朱子語類》卷107:“今士大夫白屋起家,以緻榮顯。”《朱子語類》是朱熹與其弟子問答的語錄彙編。宋代黎靖德以類編排,于鹹淳六年刊為《朱子語類大全》140卷,即今通行本《朱子語類》。由此可見,白手起家與白起無關。
A項: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公元前209年,我國曆史上爆發了陳勝吳廣上司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後,劉邦和項羽率領的兩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将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開大戰;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巨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渡河後,項羽指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巨鹿一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由此可見,破釜沉舟這一典故與項羽有關。A項正确。
B項:單刀赴會,意思是原指關羽隻帶一口刀和少數随從赴魯肅的宴會。後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有贊揚赴會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公元215年,劉備取益州,孫權令諸葛瑾找劉備索要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極為惱恨,便派呂蒙率軍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沙、桂陽蜀将當即投降。劉備得知後,親自從成都趕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關羽争奪三郡。孫權也随即進駐陸口,派魯肅屯兵益陽,抵擋關羽。雙方劍拔弩張,孫劉聯盟面臨破裂,在這緊要關頭,魯肅為了維護孫劉聯盟,不給曹操可乘之機,決定當面和關羽商談。“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諸将軍單刀俱會”。雙方經過會談,緩和了緊張局勢。随後,孫權與劉備商定平分荊州,“割湘水為界,于是罷軍”,孫劉聯盟是以能繼續維持。由此可見,單刀赴會這一典故與關羽有關。B項正确。
C項:指鹿為馬,意思是指着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秦二世的時候,趙高駕着一頭鹿随從二世出行,二世問他說:“丞相為什麼駕着一頭鹿呢?”趙高說:“這是一匹馬啊!”二世說:“丞相錯了,把鹿當做馬了。”趙高說:“這确實是一匹馬啊!(如果)陛下認為我的話不對,希望(陛下允許我)問一問群臣。”群臣之中一半說是鹿,一半說是馬。在這種情況下,秦王不能再堅持自己的看法,隻好順從趙高的說法。由此可見,指鹿為馬這一典故與趙高有關。C項正确。
6 、 (單選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到一些民諺,俗語蘊含着豐富的實體知識。下列民諺、俗語反映的現象與實體知識無關的是:
A.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B.真金不怕火煉
C.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D.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第一步,本題考查實體化學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意思是種什麼,收什麼。比喻做了什麼事,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展現了親代與子代之間具有相同的性狀,是以展現了生物的遺傳現象,與實體知識無關,A項正确。
B項:“真金不怕火煉”出自浩然《豔陽天》,比喻品質好、意志堅強的人經得起任何考驗。黃金的金屬活動性最弱,即使是高溫也不和氧氣反應。黃金在常溫下為固态的金屬,在空氣中灼燒至熔點時,黃金是唯一一種不變色不氧化,也幾乎無失重的金屬。與實體知識有關,B項錯誤。
C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表面意義是冰凍了三尺,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達到的效果。水在低于0℃時會凝固結冰,與實體知識有關,C項錯誤。
D項:“人往高處走”是表示人的志向和追求,人的本性是向上的,是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向高處攀登,向好的地方發展。“水往低處流”是一種自然客觀規律。在重力的作用下,水會自然往下流的,與實體知識有關,D項錯誤。
7 、 (多選題) 以下有關通信技術說法正确的是:
A.GPS憑借地面天線實作定位
B.NFC子產品可支援手機移動支付
C.二代身份證是應用了射頻識别技術
D.二維碼一旦被污損就不能準确識别
正确答案:BC
第一步,本題考查科技常識。
第二步,根據對通信技術的熟悉和掌握。
B項:NFC是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采用NFC技術,通過手機等手持裝置完成支付,是新興的一種移動支付方式。B項正确。
C項:二代身份證、公交卡使用了射頻識别技術的非接觸智能卡。C項正确。
是以,選擇BC選項。
A項:GPS由地面主要站收集各監測站的觀測資料和資訊,通過衛星定位。A項錯誤。
D項:二維碼是在一維碼的基礎上擴充出來的,被裝置掃描後,可擷取其中所包含的資訊,二維碼有一維碼不具備的“容錯機制”—即使二維碼被穿孔或是污損,甚至損毀面積高達50%,仍可恢複資訊。容錯能力強,具有糾錯能力,這使得二維碼在因穿孔、污損等原因緻使局部損壞時,照樣可以正确得到識别,損毀面積達50%仍可恢複資訊。D項錯誤。
8 、 (單選題) 宇宙中的資源是巨大的,開發宇宙能源資源,主要是指開發:
A.電能
B.太陽能
C.風能
D.地熱能
正确答案:B
第一步,本題考查前沿科技知識。
第二步,太陽能是由太陽内部氫原子發生氫氦聚變釋放出巨大核能而産生的,來自太陽的輻射能量。人類所需能量的絕大部分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太陽。太陽能資源是宇宙中最豐富的永久能源,也是人類開發的最主要資源。
是以,選擇B選項。
A項:電能指電以各種形式做功的能力。有直流電能、交流電能、高頻電能等。A項錯誤。
C項:風能就是空氣的動能。地球上和大氣中,各處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能和放出的長波輻射能是不同的,是以在各處的溫度也不同,這就造成氣壓的差别。C項錯誤。
D項:地熱能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這種能量來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熱力形式存在,是引緻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量。D項錯誤。
9 、 (單選題) 下列關于基因工程應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治療就是把缺陷基因誘變成正常基因
B.基因診斷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雜交
C.一種基因探針能檢測水體中的各種病毒
D.原核基因不能用來進行真核生物的遺傳改良
第一步,本題考查生物醫學知識。
第二步,核酸分子雜交是基因診斷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基因診斷技術它的基本原理是:互補的DNA單鍊能夠在一定條件下結合成雙鍊,即能夠進行雜交。這種結合是嚴格按照堿基互補的原則進行,它不僅能在DNA和DNA之間進行,也能在DNA和RNA之間進行。是以,當用一段已知基因的核酸序列作出探針,與變性後的單鍊基因組DNA接觸時,如果兩者的堿基完全配對,它們即互補地結合成雙鍊,進而表明被測基因組DNA中含有已知的基因序列。由此可見,進行基因檢測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必需的特異的DNA探針;二是必需的基因組DNA。當兩者都變性呈單鍊狀态時,就能進行分子雜交。
A項:基因治療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補償缺陷和異常基因引起的疾病,以達到治療目的,使外源基因制造的産物能治療某種疾病。基因治療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而不是把缺陷基因誘變成正常基因。A項錯誤。
C項:基因探針,即核酸探針,是一段帶有檢測标記,且順序已知的,與目的基因互補的核酸序列(DNA或RNA)。基因探針通過分子雜交與目的基因結合,産生雜交信号,能從浩瀚的基因組中把目的基因顯示出來。一種基因探針能檢測一種病毒。C項錯誤。
D項:原核基因可以用來進行真核生物的遺傳改良現在很多轉基因生物就是用原核生物的基因雜交産生新品種的。比如抗蟲棉等。D項錯誤。
10 、 (單選題) 我國水能蘊藏量最豐富的河流是:
A.雅魯藏布江
B.黃河
C.長江
D.珠江
第一步,本題考查自然地理知識。
第二步,長江是我國水能蘊藏量最豐富的河流,其水能主要集中的河段是上遊河段,該河段河流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C項正确。
長江發源于唐古拉山,最後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第一長河。長江上中下遊的分界線分别是:宜昌、湖口。長江上遊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橫斷山區,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資源十分豐富。
11 、 (單選題) 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栖飛機( )首飛成功,标志着我國航空工業特種用途飛機研制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民用航空工業發展的又一個重要裡程碑。
A.運二十
B.C919
C.AG600
D.空警2000
第二步,AG600是國産“三個大飛機”之一,也是我國首款、全球在研最大的水陸兩栖飛機,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自主研發。它的首飛成功,标志着我國航空工業特種用途飛機研制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是我國民用航空工業發展的又一個重要裡程碑。
A項:運-20運輸機(y-20),代号鲲鵬,是中國研究制造的新一代戰略軍用大型運輸機,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設計、西安飛機工業集團(簡稱:西飛)為主制造,并于2013年1月26日首飛成功。A項錯誤。
B項:C919大型客機是我國按照國際民航規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大型噴氣式民用飛機,座級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裡,于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飛。B項錯誤。
D項:空警-2000,是中國自主研制的大型、全天候、多傳感器空中預警與指揮控制飛機。空警-2000,是中國以俄羅斯伊爾-76運輸機為載機平台改裝,加裝中國自主研發的相控陣雷達、電子系統、碟形天線,超級計算機、控制台及軟體。空警-2000是戰略空中預警指揮飛機,已裝備中國空軍部隊。主要用于擔負空中巡邏警戒、監視、識别、跟蹤空中和海上目标,指揮引導中方戰機和地面防空武器系統作戰等任務,也能配合陸海軍協同作戰。D項錯誤。
12 、 (多選題) 現代基本技術包括:
A.物質變化技術
B.資訊控制技術
C.能源轉換技術
D.能量轉換技術
正确答案:ABD
第二步,現代技術已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複雜系統,主要有三大基本技術,即物質變化技術、能量轉換技術和資訊控制技術組成。
A項:物質變化技術,是指把物質改變為更好用的技術,主要應用于化學合成高技術、生物醫學技術、加工制造技術和農業生産技術等。物質變化技術屬于現代基本技術。A項正确。
B項:資訊控制技術,即計算機資訊控制系統,它把組織運作機制的各個部分視為一個系統,借助于計算機進行運作,依靠資訊系統進行管理。資訊控制技術屬于現代基本技術。B項正确。
D項:能量轉換技術,即研究如何利用自然能的技術,它包括新能源開發和能量轉換方法、手段的研究。能量轉換技術屬于現代基本技術。D項正确。
是以,選擇ABD選項。
C項:能源轉換技術,即可以讓能源重複多次使用的技術,大部分是一次能源轉換為二次能源。不屬于現代基本技術。C項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13 、 (對錯題) 射箭、書法和駕車都屬于古代的“六藝”。( )
A.正确
B.錯誤
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化常識。
第二步,古代“六藝”是指我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禦、書、數。禮為禮節,樂為音樂,射為射箭技術,禦為駕馭(馬車)技術,書為書法,數為算法技術。
是以,本題正确。
14 、 (對錯題) 華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 )
第二步,華山位于陝西華陰縣,離西安比較近。
是以,本題錯誤。
15 、 (對錯題) 蚊蟲叮咬後,用肥皂水止癢是因為肥皂水具有弱酸性。( )
第一步,本題考查實體化學知識。
第二步,蚊子叮人時,在人的皮膚内留下一種叫做甲酸的東西,甲酸的刺激性很強,使人覺得皮膚發癢。肥皂水是堿性的東西,被蚊子叮咬過後,塗上肥皂水,就能和人皮膚下的甲酸發生“中和反應”,人就不再癢了。
16 、 (單選題) 計算機網絡增強了個人計算機的許多功能,但目前不能做到的是:
A.資源共享和互相通信
B.提高可靠性和可用信
C.杜絕計算機病毒感染
D.銀行和企業間傳遞資料賬單
第一步,本題考查計算機網絡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大大友善了人們的生活,但随之而來的是病毒的入侵。為防止計算機病毒感染,出現了大量防毒軟體。防毒軟體,也稱反病毒軟體或防毒軟體,是用于消除電腦病毒、特洛伊木馬和惡意軟體等計算機威脅的一類軟體。防毒軟體通常內建監控識别、病毒掃描和清除、自動更新、主動防禦等功能。防毒軟體可以減少病毒入侵,但無法清除所有病毒,也就無法杜絕計算機病毒感染。C項錯誤,但與題意相符,當選。
A項:計算機網絡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裝置,通過通信線路連接配接起來,在網絡作業系統,網絡管理軟體及網絡通信協定的管理和協調下,實作資源共享和資訊傳遞的計算機系統。A項正确,但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B項:負荷均衡是指工作被均勻的配置設定給網絡上的各台計算機系統。網絡控制中心負責配置設定和檢測,當某台計算機負荷過重時,系統會自動轉移負荷到較輕的計算機系統去處理。可見,計算機網絡可以大大擴充計算機系統的功能,擴大其應用範圍,提高可靠性,為使用者提供友善,同時也減少了費用,提高了性能價格比。B項正确,但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D項:資料通信是依照一定的通信協定,利用資料傳輸技術在兩個終端之間傳遞資料資訊的一種通信方式和通信業務。資料通信中傳遞的資訊均以二進制資料形式來表現,資料通信的另一個特點是總是與遠端資訊處理相聯系,是包括科學計算、過程控制、資訊檢索等内容的廣義的資訊處理。計算機網絡可實作銀行和企業間傳遞資料賬單。D項正确,但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17 、 (單選題) 氣象災害是自然災害之一,主要包括台風、幹旱、高溫、山洪、雷暴、沙塵暴等。下列氣象災害與其發生地區的相應關系,錯誤的一項是:
A.台風--廣東和海南東部沿海
B.沙塵暴--華北地區
C.洪澇--東南沿海地區
D.伏旱--華南地區
第一步,本題考查自然地理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每年的3、4月份,在南方洋面上的暖濕氣流開始北移,我國由南向北依次出現連續的降雨天氣,在南方産生梅雨。但如果這股氣流太強,梅雨靜止鋒控制範圍就會很快推移到黃河流域,長江中下遊便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形成反氣旋天氣,以下沉氣流為主,而且因為日照長,太陽輻射很強,氣溫高,蒸發旺盛,産生伏旱,是以并非華南地區。D項錯誤,但符合題意。
A項:我國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風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動的特征,是以我國極易遭受台風的襲擊。台風主要發生的時間:主要為盛夏至秋初。台風災害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A項正确,但不符合題意,當排除。
B項:華北地區由于(1)氣候幹燥,土壤疏松幹燥,風力對土壤的侵蝕越來越嚴重。(2)在日益增長的人口壓力下,人們毀林開荒、濫砍濫伐森林,使得森林覆寫率降低。(3)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上風向地區過度放牧、濫挖藥材,使得森林草原急劇退化,沙化土地面積不斷擴大,導緻沙塵暴多發。B項正确,但不符合題意,當排除。
C項:洪澇,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續降雨使低窪地區淹沒、漬水的現象。根據曆史雨澇統計資料,雨澇最嚴重的地區主要為東南沿海地區、湘贛地區、淮河流域,C項正确,但不符合題意,當排除。
18 、 (對錯題) 祝壽語“壽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是三亞南山。( )
第二步,南山一詞出自《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壽比南山,意為壽命像終南山一樣長久,用于對老年人的祝頌。故南山特指西安市以南的終南山。
終南山又名太乙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是“道文化”“佛文化”“孝文化”“壽文化”“鐘馗文化”“财神文化”的發祥聖地,“壽比南山”“終南捷徑”等典故的誕生地,位于陝西省境内秦嶺山脈中段,是中國重要的地理标志。
19 、 (對錯題) 玉米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 )
第一步,本題考查中國曆史知識。
第二步,玉米原産美洲。玉米很早就是美洲本地人的主要糧食作物。玉米在明末清初傳入中國。關于傳播的路線,學術界一般認為玉米傳入中國有三條途徑:(1)西北陸路傳入:先由西班牙傳到麥加,再由麥加經中亞細亞的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西北地區;(2)西南陸路傳入:先由歐洲傳入印度、緬甸,再傳入中國西南地區。(3)東南海路傳入:先由歐洲傳入東南亞,經中國商人或葡萄牙人由海路傳入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不過,從可靠的證據來看,玉米很可能是從印度、緬甸傳入雲南的。而非通過絲綢之路。
玉米傳入中國是在16世紀。它原産于中美洲和南美洲,1494年哥倫布将巴西的玉米種子帶回西班牙,漸次遍布于歐洲;随着地理航海大發現的發現,到1550年美洲玉米傳遍全世界。目前國内學者普遍認為,美洲玉米引進我國,始于16世紀初,興于19世紀,盛于20世紀。
20 、 (單選題) 八歲的小皇帝宋幼主趙昺被元朝逼的走投無路,被( )背着跳海而死。
A.文天祥
B.陸秀夫
C.辛棄疾
D.楊再興
第二步,趙昺,南宋第九位皇帝,是宋朝最後一位皇帝,在位兩年,年僅8歲,韓林兒上谥号懷宗恭文甯武哀孝皇帝。1278年4月在岡州即皇帝位,改元祥興。1279年3月19日宋、元在崖山海戰開展決戰,宋軍被元軍擊敗,全軍覆滅,元軍随後包圍崖山,左丞相陸秀夫眼看靖康之恥又要重演,在廣東崖山(今新會崖門)遂背時年8歲的趙昺跳海而死,南宋在崖山的十萬軍民也相繼投海殉國,宋王朝覆亡。由此可知“八歲的小皇帝宋幼主趙昺被陸秀夫背着跳海而死。”B項符合題意,是以當選。
A項:文天祥,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江西吉州廬陵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并稱為“宋末三傑”。A項不符合題意,是以不當選。
C項: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号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曆城縣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将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轼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C項不符合題意,是以不當選。
D項:楊再興,南宋抗金名将。原是曹成部将,後降于嶽飛,成為嶽飛部将,跟随嶽飛抗擊金軍,曾試圖單槍匹馬沖陣擒獲金兀術,失敗後仍能單騎而還。紹興十年(1140年),楊再興與金人在小商橋相遇,楊再興寡不敵衆,中箭無數,奮戰而亡。D項不符合題意,是以不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