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山西讀史》第二期全國主流媒體山西線活動台行記者、編輯們,走在金城澤州縣、大洋古鎮的路上,感受這裡濃重的曆史文化和簡約的民俗風情。

遊客們走進了大洋古鎮。攝影:楊洋
大洋古鎮,素有"楊A"之稱,是"中國曆史文化名鎮",擁有2600多年的曆史,近35平方米的元明和清古建築,在中國是罕見的。曆史上,這裡曾是漢代舞家趙飛炎的故鄉,被官方一代淘汰,素有"煤鐵之鄉"、"九州針城"、"三晉一鎮"的美譽。
漫步古鎮,全城的一寨城、街道小巷、官邸、亭閣、金蓮、廟宇比比皆是,一磚一瓦,草木都散發着滄桑的味道。
"大洋古鎮,曆來秦皇集縣、漢族玺封國、西岩市縣,至今已是縣、侯國、縣800多年。大陽明和清朝等官員林,當地民謠"有官員少于大陽瓜"、"大陽三打三升芝麻官員"都真實地反映了大洋文藝興旺、官者騰飛的日子。"聽了導遊的介紹,焖中網記者闫凱蒙感慨地說,沒想到大洋古鎮有着如此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一座古老聯排别墅的居民。攝影:楊洋
老街,是大洋古鎮的中軸線,走在老街上,說着書,唱歌,雜耍,賣藝術品,官富商大佳的門打開了。一個接一個,八字大門大氣,開放,包容;一個根深蒂固的大院充滿了鮮為人知的故事;一條小巷幾代人都還在居住。
大洋古鎮還原了古代法鐵場景。攝影:楊洋
老街上的小鎮曆史博物館以大洋的人物,曆史和文化為重點,讓遊客了解古鎮的輝煌曆史。在古老的法鐵博物館,熱情好客的大師們可以教遊客玩鐵,制作小工藝品,體驗獨特的手工針。
文化複合體,彙集了東南晉族最傳統的漢唐古典舞,走在街頭的"賣針歌",在派對鼓書《好谷》等民間體驗上,都是衆多的标志标志,觀看特技。在傳統的木材博物館中,您可以體驗拉大鋸,刨木,鈎,鬥拱的樂趣。
大洋古鎮上演了一場特色民俗文化的表演。攝影:張寶明
中國吉林網記者餘一木驚呼:"大洋歸來見見鎮!大洋古鎮是名副中國古鎮的活化石,園林典雅,堅固的堡壘,同時突出了南北兩地的溫柔雄偉,這座擁有2600年曆史的古鎮太行山的山峰,不假。"
據了解,近年來,大洋古鎮在保護和繼承曆史文化傳統的同時,一直緻力于創新文化的推廣和激活使用方式。大洋古鎮推出了一系列體驗式項目,如特色非遺面體驗、漢族服裝體驗等,以增強遊客的參與度和互動性。一系列古鎮旅遊的新體驗,不僅保留了年輕人的腳步,也為大洋老城增添了一股潮流。
同時,大洋正朝着數字化、智慧化的方向邁進,使景區成為晉城文化旅遊的新地标。今年以來,與山西大學藝術創意聯盟合作,成立了首屆"太行城(大洋)國際創作展",在數字化、環境、空間、視覺傳達、公共藝術、産品等領域為古鎮創作創意設計,助力晉城宣示"世界文化遺産"。(中國日報山西記者站)
來源:中國 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