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南籍紅色出版家黃洛峰

作者:雲南網

作者:鄭千山

黃羅峰(1909-1980),原名黃琦,字招呼,曾用名黃伯勇,雲南河清縣人。1921年,他被考入河慶縣進階中學堂,次年随馬幫一行,"長途跋涉,擔負人志,男子馳騁四重奏"。穿得輕便的同伴,春風把我從家鄉送走了",從鶴慶到昆明,已經考上了民辦的雲南省承德中學第一中學。雲南省黎頤中是雲南初紅革命的"革命搖籃",湧現出一大批初期共産黨員,如朱圖南、李國柱、艾西奇、楊慶天、劉平凱、張永和、趙偉、柯忠平、張天武、嚴英武等。黃羅峰在學校,因為經常讀《中國青年》等革命報紙的《指南》,參加"青年苦讀社團",成為學校學生會的中堅力量。

1925年五一節悲劇發生後,他積極參加反帝愛國運動,1927年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面對籠罩全國的血雨,黃羅峰于五月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8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年底,受黨組織派遣,他赴伊門等地開展黨的工作,1928年擔任中國共産黨義門、安甯、祿豐三縣特委書記,以教書為掩護,建立了中國共産黨義門縣支部的第一黨支部并擔任書記, 上司農民運動。1928年10月,黃羅峰作為雲南共産黨的正式代表在蒙占比舉行,同年秋天,他擔任團團昆明市委書記,上司昆明市青年學生運動,與雲南第一位共産黨員李國柱接觸,舉行了一系列進步活動, 當時16歲的于壽信(餘爾)在他們組織進度活動時在電視劇《破破零》中,受到了好評。1929年,他和他的朋友艾西奇組織成立了雲南圖書社,出版馬克思主義書籍和期刊。1930年,經黨組織準許,他穿越日本,前往中國東京學習并加入留學生特别支部。1931年9月18日事件後,黃洛峰憤怒地辍學回國,在黨的上司下,參加了"上海市人民抗日救世總會"并擔任秘書長,積極參與抗日救亡運動。

1934年,他在北平編輯了《學會生活》和《西南風》雜志,宣傳愛國主義和進步思想。1936年1月,他參與了《閱讀生活》雜志的社論出版。1937年1月,他受邀與愛思希、鄭伊利等人共同創辦閱讀出版社,擔任總經理(埃斯奇任主編,鄭伊利任董事長)。在宣傳馬克思主義為長期任務、宣傳反對日本救國作為現實任務的崗位上,他緻力于在黨的上司下為人民出版事業作出貢獻。在他與阿斯克、鄭伊利的主持下,出版社出版了大量進步書籍,有系統地出版了馬克思主義經典。其中,最突出的是《資本論》第一部中文全譯本和艾西奇的《彌撒哲學》的出版,成為中國共産黨出版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事件。此外,出版社還出版了《恩格斯資本主義》、《資本溝通集》、《卡爾·馬克思》、《恩格斯傳記》、《殘餘價值理論史》、《列甯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理論》、《社會主義與戰争》、《列甯傳記》、《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問題》和《曆史唯物主義》等大量馬克思主義著作,為馬克思列甯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

1938年10月,黃洛峰赴重慶,負責國家通訊社與南方局文化組以及中共雲南省工委的聯絡工作。勝利後,黃洛豐積極參與重慶文化出版業的反内戰、反獨裁愛國民主運動,1948年10月,根據黨的訓示,生活、新知識、閱讀三家書店在香港正式成立三家書店總行,由黃羅峰擔任三家書店臨時管理委員會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黃洛豐成為中央政府設立的出版總署出版局首任局長,1950年4月任新華書店總經理,1954年任文化部出版局局長。曆任中宣部出版委員會主任、文化部文化學院院長、中國出版協會副會長。彼為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委員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至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為新中國出版業做出了突出貢獻。1980年11月4日逝世。

黃羅風為黨的出版業工作了一輩子,在出版業享有很高的聲譽,是黨和人民出版業的傑出代表,是黨上司下的革命出版業當之無愧的紅色出版家,是雲南人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