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長江,東塘一座光伏闆電站,韶關人化
以科技創新求動力、活力、效率,走出北方生态開發區優質發展之路
溫/陽城晚報 全媒體記者 張文 記者 沈明麗
5月20日,省級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召開,研究部署新發展階段科技創新重點任務,推進科技創新省更高水準建設。會後,韶關召開了全市科技創新大會,緊跟全省步伐,率先吹科技創新引領高品質發展建設,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活力,受益。
韶關市提出,做好科技創新就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實作碳峰、碳中和和"3060目标"的具體實踐,是服務廣東省科技創新強省建設,建設"一核一區,一帶一" 一區"創新節點的重要舉措,也是北方生态開發區高品質發展的領跑者,加快實作"超車"的有效途徑。
萬宇大廈的行政職能全部搬出,進入孵化器,騰出最佳位置、最佳場地,作為科技創造的空間;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欠發達地區越是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論述,韶關市自2020年以來一直積極連接配接優質創新資源,全市大力深化改革,以創新"點亮"發展引擎, 走出北方生态開發區優質發展道路。
張文,陽港智慧中心
科技創新推動産業轉型更新
進入鋅蒸餾生産工廠中的房間,高溫操作環境和轟鳴機聲音大,熱精煉爐是智能操作。工廠中的房間副總工程師兼副廠長陳茹,打開了兩扇爐門,向記者直覺比較了新舊燃燒技術的差別,"老式燃燒器的正确,有自由燃燒的火焰,周圍通過傳熱,熱均勻性不是很好。左邊是多孔陶瓷媒體燃燒器,氣體在多孔媒體内部的孔隙中渦旋,分流和下沉融合劇烈擾動,形成無火焰燃燒,其熱量均勻,熱輻射非常均衡,沒有明顯的高溫區。"
陳說,工廠中的房間37天的基本資料采集和比較發現,新裝置帶來的節能、低碳效果非常明顯,氮氧化物排放量基本在30mg/m3以下,天然氣消耗量下降21.9%,金屬鋅氧化燒蝕降低48.68%,生産工藝技術進步非常可觀。
該技術帶來的變化,得益于中國科學院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主席王恩格團隊的研發。在韶關市積極對接,團隊成立了韶關先進材料研究所,與相關企業合作,采用多孔媒體燃燒技術,有效解決了氮氧化物排放超标、能耗高、燃燒不穩定等行業痛點。
作為老工業基地,韶關有着輝煌的工業曆史。新中國成立後,韶關抓住"小三線建設"的機遇,在華南打造重工業基地,培育了200多個類别的産業體系,創下了廣東第一車、第一電視、第一冰箱、第一空調等多項"第一"的記錄。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輝煌,韶關工業"不變"的困境。2011年11月,韶關成為中國第三個資源枯竭城市。起起伏伏,一條轉型發展為主線的飛躍開始滋生。2019年9月,韶關被列入第二批産業轉型更新示範區八大城市之一。在碳峰、碳中和、目标逆轉的壓力下,加快制造業轉型更新更是必然。
近年來,韶關市提出要推進産業轉型更新改革示範區建設,全面提升創新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優化實體經濟發展和生态恢複,注重激發城市發展活力和内生動力,使全市産業發展走上高速發展軌道,有效推動産業轉型更新積極發展 進展。
科技創新是轉型更新的重要舉措。韶關把産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作為科技創新的主要方向,把企業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主體,把培育新産業作為實作新舊動能轉化的重要抓手。目前,韶關市正在培育和擴大先進材料、先進裝備和現代輕工業三大戰略支柱産業,以及生物醫藥、電子資訊制造、大資料和軟體資訊服務三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韶關,一個古老的工業基地和資源枯竭的城市,正在振興和扭轉局面。
黃潔紅, 肖黃山, 南嶺
吹響新能源産業鍊發展号角
作為國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區,韶關負責維護南嶺的生态安全,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優質的生态服務功能,也是廣東省的主要電力基地之一,新能源産業的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今年4月,韶關市召開新能源産業對接大會,率先吹響了整個新能源産業鍊發展的号角。
在推進碳峰、碳中和目标方面,韶關提出能源發展作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戰略方針,加快建立以新能源産業鍊為主體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合理布局,積極推動新能源産業發展, 實作資源和資産的價值,加快北方生态開發區高品質發展程序。
"新能源發電在韶關的建設起步較早,現狀有一定的規模,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具有明顯優勢,石英砂和特種鋼等原材料有較好的基礎。"韶關市發改局局長郭先貴說。韶關市裝備制造業已初步形成産業叢集效應,全市正在加強資源總體規劃和産業發展規劃和布局,為整個新能源産業鍊的發展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韶關新能源開發潛力巨大,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8.3895億千瓦,風電場項目裝機容量仍有待開發321萬千瓦。韶關市提出,"十四五"期間,大力發展光伏和風電,有序發展水電、生物質發電、集中建設和配送發展,促進氫能發展,提高能源效率,同時增加能源供應總量,盡可能減少碳排放量和碳排放量的增加。
韶關市提出,全産業鍊布局将圍繞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展開,充分發揮自身在鋼鐵、有色冶金、稀土等方面的優勢,推動産業轉型更新,加強與龍頭企業和材料供應基地的合作,引進發展一體化機械制造和關鍵零部件生産企業, 努力建構經濟、清潔、高效的低碳能源發展體系,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實作良好、快速發展提供能源保障。
為支援新能源産業項目的建設、營運和發展,韶關市還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進投資,支援企業創新發展,振興實體經濟,為龍頭企業建設和發展提供财稅支援、人才支援、科技創新等方面,有意向、有實力投資發展的新發展。 韶關的能源工業。
創新推動資源資産賦能的價值
"各行各業都在向智慧邁進,自然保護區也應該走上智慧之路。我們的試點是對智能保護區的探索。今天,廣東汽車打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志宏在近日召開的中國生物圈保護區野生動物監測示範保護區建設試點評估會議上,高度評價了車八陵保護區的試點工作。
會上,專家們一緻認為,車八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了試點考核,這标志着全國首個野生動物監測示範保護區建設的完成,也意味着車八靈進入智慧保護區建設的新征程。
2018年4月,車八陵保護區啟動了建設中國生物圈保護區野生動物監測示範保護區試點項目。三年來,車八陵在7545公頃森林中建立了全日、實時、準确的探測系統,對人類活動和自然災害對保護區生态系統的幹擾進行監測和分析,促進生态系統結構改善和種群穩定。
在"一核區一區"的區域發展格局中,韶關是北方生态開發區的骨幹。作為生态文明建設第一示範區、廣東省綠色生态第一城市,韶關市森林覆寫率、常木堆積、林區面積等核心名額仍居全省第一。
韶關綠色資源豐富,可利用生态資源價值的空間巨大,如何将資源和資産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成為關鍵。今年1月召開的韶關市委第十二屆全會第十四次全體會議提出,要以更大的決心"提升資源資産價值",促進資源資産的保護和發展,加快資源資産價值的實作,擴大資源資産價值的實作模式, 加速"綠水綠山"向"金山銀山"的轉變。
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建構新的發展格局。目前,韶關市抓住"雙區"建設等重大機遇,積極對接優質創新資源,充分發揮院士專家等高端人才的作用,堅定不移地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為争奪北部生态開發區高品質發展一線軍功賦。
在今年3月舉行的首屆嶺南生物多樣性保護高峰論壇上,多位院士就推進景觀、森林和湖草系統管理等問題提出建議,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學研究所(深圳)合作,為成果轉化搭建生産基地, 與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廣東科學院共同建設南嶺國家公園研究所。實施一系列措施,使韶關生态資源的價值不斷凸顯,也為實作價值的資源和資産釋放出強大的動能。
資料眼
2020年以來,去韶關交流的院士和專家數量創曆史新高。韶關市引進了3名院士等高端人才領銜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6名院士項目組,新增省級研發平台(孵化器)、院士(博士)工作站和創新基地14名,引進産業發展領域70名短缺合适人才。
為了實作碳峰、碳中和、能源供給側減排,還需要提高碳封存能力。生态系統碳固存能力巨大,森林碳彙是目前應對氣候變化最經濟、最現實的手段。韶關森林覆寫率達74.43%,森林面積137.05萬公頃,森林蓄積量9652.39萬立方米,位居全省前列。
探索生态資源價值 打造綠色發展模式
李梅軒,《陽城晚報》評論員
在"一核區一區"的區域發展格局中,韶關是北方生态開發區的骨幹。這裡的綠色資源豐富,可用于生态資源價值巨大的空間。近年來,韶關市政府也明确提出"提升資源資産價值",探索實作多元化生态産品價值的路徑,全力打造綠色發展典範。
"綠水綠山是金山銀山",韶關要推動家族富豪的綠色發展,關鍵在于如何有效地将生态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競争優勢和發展優勢,将"綠水綠山"加速轉變為"金山銀山"。
要将生态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首要任務是推動改革。作為中國南方的重工業基地和資源枯竭的城市,改革是韶關"新一代"轉型的關鍵技巧。近年來,韶關以改革促發展,狠抓産業綠色轉型更新,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累計淘汰落後鋼産能315萬噸,企業成本降低148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被确定為"全面深化改革年",經濟體制改革的艱苦努力和主動性将為加快産業轉型更新、促進高品質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
将生态優勢轉化為競争優勢的關鍵是要有活力地創新。新興産業是新舊動能轉化的重要抓手,科技創新是轉型更新的不竭動力。目前,韶關重點打造先進材料、先進裝備和現代輕工業三大戰略支柱産業,培育和發展生物醫藥、電子資訊制造、大資料和軟體資訊服務業三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308家,覆寫工業企業研發機構52%,引進院士團隊項目8個,新增3個 研發機構,加快産業結構從中低端向中高端。
将生态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重點是讓系統受益。韶關在廣東北部生态屏障建設的基礎上,深化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改革,加快實作資源資産價值。近年來,韶關加快資源資産摸底,完善生态保護補償機制,建立生态産品價值評價機制和自然資源資産有償利用機制,探索建立"生态銀行"模式。這一系列舉措的實施,凸顯了不斷推進資源資産保護和發展的更大決心,也為打造綠色發展模式釋放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以"廠改園、産區向城區"試點帶動傳統産業轉型更新
進入寶武集團廣東韶關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玉鋼")智能中心位于2樓,全屏大顯示屏和操作台分為7個工作島,從生産現場實時生産螢幕。這家老制氧廠由舊鋼智慧中心改造而成,2018年實作整體開關上線。
寶武集團制造部負責人邱文生表示,仰光智慧中心整合了鐵區各機關的控制與決策,結合智能資訊技術,利用智能制造推動鋼鐵綠色可持續發展,實作5公裡以上跨流程、跨區域、遠距離、大規模集中控制,一系列智能産品開發應用, 能在鋼鐵領域進行智能感覺、智能分析、智能預測和智能決策,在行業乃至世界可謂第一。
走在燕崗廠區,綠色環保特色的冷水塔和非常現代的智慧植物建築突然映入眼簾,綠草、鮮花四周環繞。老廠房改造風格研究,學習也可以來一杯咖啡。在鋼廠,從爐子到産品收集區,整條生産線上沒有手術室,幾乎看不到勞工在工廠中的房間周圍移動或現場操作。
楚文生表示,正是依靠智能制造平台,揚崗特種軋機高線實作人員最少、效率最高,"智能制造使我們勞工的工作環境更加寬松",并加速從傳統的生産型工廠向現代園區的轉變,讓揚崗勞工的工作環境更加美麗、更加舒适。
燕崗的智慧更新,展現了近年來韶關為推動老舊産業基礎的調整改造和傳統産業技術更新所做的努力。2021年初,韶關市釋出了面向仰港、韶關冶煉廠等企業"廠到園、産至城"試點項目的實施方案,加快了仰港、燕業從傳統生産型廠向現代園區的轉型,形成了産業轉型更新的示範企業。
據了解,自試點實施以來,揚港、燕業兩個領域的投資成果,近40家企業有投資意向,上級部門支援也在加大,首批專項債務安排在2021年支援兩個基礎設施試點項目,省改辦也将其列為省改革試點, 省發改委還作為試點進行産業轉型更新建設。
韶關市發改局局長郭先貴表示,接下來,韶關市還将完善園區管理制度,總結可複制可複制的經驗,指導編制實施第二批、第三批"廠對園、産至城"試點實施方案,努力探索全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廠園-城"一體化改造。 并更新生産城市,提供"雨關方案"。
打造有色金屬回收行業科技創新高地
柴麗源,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冶金與環境學院院長:
衆所周知,有色金屬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國家"碳峰、碳中和"的重要工業産業。據估計,再生鋁、再生銅等重要金屬資源的回收利用,不僅可以保證30%~50%以上的資源安全,而且可以實作70%以上的碳減排,國家"雙碳"和資源安全戰略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廣東是中國經濟強省,尤其在電子資訊等行業發達,産值超過萬億。目前,這些行業每年産生300多萬噸有色金屬危險廢物,由于全省加工能力不足,主要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省跨省轉移處理,産業發展面臨環保壓力。另一方面,韶關擁有良好的産業基礎,可以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韶關市擁有韶關冶煉廠、丹霞冶煉廠等大型冶煉企業,全年有色金屬産量占全省60%以上,采用富氧ISP鉛鋅冶煉、氧壓浸鋅、基夫塞特冶煉鉛等國際領先的清潔冶煉技術,用消除加工電子線路闆、電鍍污泥、 冶煉廢棄物等有色金屬二次資源的技術潛力,已成為廣東省有色金屬資源回收和危險固體廢物處理基地,支撐着廣東省經濟和生态的高品質發展。
帶着這個目标,我建議在三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搭建科技創新的重要平台。在韶關市政府的帶領下,廣東省市政府會同廣東省其他城市和國内重點搞笑,在廣東省的支援下,成立了廣東省有色金屬資源回收實驗室,力争成為國家實驗室或國家重點實驗室。二是龍頭企業組織承接重大科技項目。"十四五"期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将設立循環經濟重大專項。同時,韶關市政府可以通過"揭開高層管理人員名單"的形式,組織以地方企業為主體的重大科技攻關,充分發揮企業的創新作用。三是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與中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産業相關性較高的高校和科研機建構立戰略合作協定,通過工程博士培養、靈活引進、學生就業等多種形式,為創新高地提供人才保障。
總則:劉海玲 林海麗
總長:孫宇林傑
執行統籌:馬漢青林兆軍 胡軍
編輯:鄭龍
來源:金 Sheep.com